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让血脉畅通 对停电事件频发的思考

2003-10-24 00:00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人民日报》报道:近一时期,不少国家遭遇了停电的困扰。继美国和加拿大“8·14”大停电后,欧洲一些国家也接连发生大面积断电事件。停电事故如此频发,令人震惊,也引发了人们的警惕和思考。

对电的认知和运用标志着人类文明质的飞跃。借助电,人类终于告别了秉烛夜作的时代,有效拓展了自身活动的时空。1875年,世界上第一台火力发电机组在巴黎北火车站建成,这台用于照明供电的直流发电机点亮了巴黎的夜空。两年后,美国旧金山实验电厂开始运作,这是世界上最早出售电力的电厂。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电力工业发展日新月异,电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仿佛是密布于社会肌体上的一条条血管,渗透到人类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前进。可以说,离开电,现代人简直寸步难行。

正是由于对电越来越严重的依赖,停电成了人们最害怕的噩梦。据统计,美国每年由于电力瓶颈和电力系统故障造成的损失至少为1000亿美元。美、加大停电,共损失约300亿美元;8月28日,英国伦敦和英格兰东部部分地区停电,2/3的地铁陷入瘫痪,25万人被困在地铁里;9月23日,瑞典和丹麦大面积停电,波及200万用户;9月28日夜,意大利突然停电,正在举行“不夜城”盛会的罗马城瞬间陷入漆黑,从阿尔卑斯山脉到西西里岛都被黑暗所笼罩,人们的生活也似乎陷于停滞。

虽然这些国家大范围停电的原因尚无定论,但其反映出的电业本身在电网规划、建设、调度和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电力供应系统已严重超负荷。与此同时,不少国家的电力公司出于经济利益等考虑,并没有扩充和更新与之相匹配的设备。如美国在过去10年间,电力需求量陡增25%,但用于电网建设的开支却锐减了30%,电力输送能力仅增长了15%。直接的结果是,美全境电网老化问题凸显,一些地区甚至仍在使用二战时期的电力供应设备。难怪美国前能源部长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我们却拥有第三世界的电力供应网。”

接二连三的停电事件,也暴露了完全依靠大规模电力消费的现代文明脆弱的一面。如何减少人类文明对电的过分依赖,如何建立起停电后最低限度的安全防护系统,是亟需人们探究的一个课题。对此,《日本经济新闻》撰文认为,应该考虑发挥燃料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等小型、分散电源的作用,这样多少可摆脱人们遇到停电时束手无策的被动局面。此外,对共享同一个供电系统的不同国别,似更应考虑如何减少相互依存度的问题。譬如美国东北部地区和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共用一个供电系统,“8·14”事件后,两国都认为对方应对停电负责。而意大利的停电事件则涉及到意大利、法国和瑞士三方。

作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电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电力工业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一项系统工程。大面积停电事故的频发,不仅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直接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还将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潜在的隐患。电力工业的发展除了必须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外,它还需要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协调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高效与可靠,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社会的血脉畅通、肌体健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