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把脉

2004-02-11 00:00关键词:集成电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世纪伊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世界IC产业处于低迷中逆市走强,仍取得两位数以上的年增长速率,但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产业的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设计企业规模太小;制造企业难以开展规模化经营。

  一是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严重不足。集成电路产业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计是第一个环节,位于产业链的上游,属以人为主的智力密集型产业;而芯片制造加工居产业链的中游,属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其特点是高风险、高投入、高利润;而封装测试介于二者之间。

  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下游,即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阶段,而集成电路设计业严重不足。2000年,国内整个设计业只有1亿美元的产值,仅占国内集成电路市场需求的1%,占国际设计市场的0.8%。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既不能充分发挥我国廉价丰富的劳动力优势,又花费了我国大量十分紧缺且相对昂贵的资金。

  二是在中国生产的晶片大多数属于较低档的技术。按照国际水平,在中国生产的晶片大多数属于较低档的技术,比世界主流科技落后了5年左右。2001年,中国的半导体总产能当中,只有四分之一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有能力生产标准型200毫米晶圆,有70%以上的公司还在使用0.35微米及以上的制作工艺,与世界主流技术0.18微米制程技术还差一个档次。

  三是我国申请的专利数仅占世界的1.74%。从我国获得的专利的数量也可看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技术和整体实力上的差距。在集成电路领域,我国申请的专利数仅占世界的1.74%。而在我国申请集成电路专利最多的国家是日本企业,占43.5%,其次是美国,占15.8%,居第三位的韩国占13.9%,而国内本土企业申请的仅为8%。

  四是我国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规模太小。我国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规模太小,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只能多品种、小批量,难以取得规模效益。一条投资10亿美元的芯片生产线,每个月能生产3至4万片8英寸晶圆片,在我国至少需要几十家设计公司向其订货,才能“喂饱”这条生产线,而芯片厂只有连续保持这种“吃饱”状态5年以上,才能完全收回投资。2002年上半年,上海36家芯片设计企业的总产值之和还不到2亿元人民币,其中产值超过500万的只15家,能独立下单的不足10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集成电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