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驭风——江西省风力发电开发前瞻

2004-09-16 00:00关键词:发电江西风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能源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江西,这个曾被学术界认为风能匮乏的省份,正借助科技的力量,开始悄悄地改写自己的能源史。

  6000多万千瓦:赣鄱风能储量可观

  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是行船人谈虎色变的危途。尤其7、8月间,老爷庙水域动辄狂风巨浪、船覆人倾,被人称为江西的“百慕大”。

  奇怪的自然现象,引起了省内气象专家的研究兴趣。根据初步勘测结果:“罪魁祸首”可能是狭管地形造就的强大风力。

  祸兮,福之所倚。专家们敏锐地意识到:这么强劲的风力,不正是开展风能开发的绝佳场所吗?

  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聂秋生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专家一致认为,江西是风能匮乏地区,不具备风能开发的必要条件。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风能开发的门槛不断降低———江西,看到了风能开发的希望!

  江西地处内陆,地势南高北低,形成一个以鄱阳湖平原为底部的巨大盆地。独特的地形、近海的地域以及低纬度副热带季风气候,使得江西有限的风能资源多集中于鄱阳湖地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省气象工作者陆陆续续对鄱阳湖区的一些岛屿、半岛、高地进行考察,收集到了青山、屏峰、长岭等12个短期考察站的经纬度及序列订正后的风速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加上鄱阳湖区11个县(市)同期的自计风记录以及省内其他大风区的资料,气象专家们推算出:仅鄱阳湖沿岸陆地风能,最保守的估计,也有125万千瓦———相当于今年我省日最高电力负荷的五分之一强;而对于全省风能储量,气象专家们根据全省84个气象站的近期自计风资料,给出了初步答案:大约6000万千瓦以上!

  勘测数据证明:江西,在我国内陆省份中,是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

  风能:可持续发展的强动力

  由石油争夺引发的战乱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使人类渴望得到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而风能,正因为符合这种愿望而越来越成为科学技术人员青睐的“新宠”。

  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工刘晓燕介绍,如果老爷庙风电场建成,仅以每年供电6000万千瓦时计算,与同等装机容量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以节约标煤2.4万吨,节水1200万立方米,可以大大减轻我省资源供应压力;另外,相应每年还可以减少向大气排放烟尘约4320万吨、二氧化硫720吨、氮氧化物200吨、灰渣堆放量大约6000吨!

  由于风电显而易见的优势,世界各国都把风能开发列入了“日程表”:德国,计划2025年使风力发电占到发电总量的25%;西班牙,计划到2010年使风力发电量占其发电总量的12%;丹麦,计划到2030年使风力发电占到发电总量的50%!

  对于能源并不宽裕、而又渴望迅速崛起的江西来说,寻找能源供应的新突破口,意义非比寻常。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全省电力需求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今年1至8月,全省统调发电共191.9亿千瓦时,而全社会用电224.37亿千瓦,增长高达22.9%!电力的需求增长导致了电煤供应紧张———截至8月31日,全省共进电煤1092.11万吨,同比增长了312万吨;其中省外到货467.63万吨,到货率仅88%!

  能源的紧张使得风力发电越发充满诱惑。省发改委基础产业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风力发电除了具备清洁、可再生等优势外,“就地可取、不需运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由于风力发电摆脱了对矿物的依赖,矿物分布不均及交通运力困难不再是问题,尤其是对于远离电网、很难取得稳定可靠电源的边远地区,风力发电优势非常明显。

  省电力公司计划处处长陈榕则强调了风力发电对于我省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因为风力发电高峰处于冬季,与全省水电恰好形成良好的季节互补,从而降低了冬季水电减少而对电网造成的影响!

  开发风能,时不我待。2004年4月,我省成立了由省发改委、省气象局、省电力公司三家单位组成的省风电前期工作领导小组。赣鄱风能开发,终于步入正轨!

  鄱阳湖区:风能开发前景看好

  聂秋生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全省风能资源分布图,可以看出,鄱阳湖区为全省风能最为富集的地区。而翻开该区的地形图,其奥妙更是一目了然。鄱阳湖北部两侧均为山体屏障———西为幕阜山,东为黄山余脉。独特的地形,使得从湖口到永修的吉山和松门山形成了一条长约90公里的狭长湖道。狭管湖道产生了强烈的“狭管效应”,风力倍增。

  资料显示,鄱阳湖区的风能,与同纬度沿海区域基本相当,年平均风速5—8米/秒。据测算,该区域年有效风力为5000至7000小时,有效利用时数百分率超过60%,年风能量在3000千瓦时/平方米以上!

  聂秋生介绍,鄱阳湖区,是我省可以优先作为风车田开发的地方。根据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该区域又可以规划出7大风场:屏峰、老爷庙、青山、松门山、吉山、沙岭、庐山。而湖区北部主航道以外的大面积浅湖滩,平坦开阔,开发条件良好,甚至比丹麦在浅海中安装风机还要容易!

  除了风能产生的可观经济效益,聂秋生还为记者描绘了一幅美景:在庐山之巅,一架架风车高高耸立、迎风旋转,在流云飞瀑、青山绿屏间相映成趣……看来,除了提供清洁能源,风能开发还能为我省的“后花园建设”提供美妙的人文景观!

  2000年,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与电力公司联合编制了我省第一部风电规划;2001年开始,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在老爷庙水域进行为期一年的风力资源观测;2003年,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又在沙岭开展风能测试……

  江西紧锣密鼓的风能开发前期工作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目前,老爷庙风电场不仅被列入全国20个大型风电场预可研项目之一,而且跻身于首批10个实施项目之列。在中部六省中,只有湖北利川风电场能够与之媲美。与此同时,老爷庙风电场的前期勘测工作,还于2002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赠款资助项目!

  我省风电开发揭开了令人振奋的序幕。不过,聂秋生认为,全省风电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目前还为时尚早,还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

  据介绍,尽管目前我国风电场设备已基本国产化,但风电的建设成本依然很高,平均每千瓦时的基础设施投入需要8000元左右,每部风机的平均寿命大约30年。高额的投入,使得风机安装的选址工作必须慎而有慎。因为,投资效益,必须依靠足够的风力可利用时间来产生。
 
  聂秋生说,目前,我省的风电资源勘测仅仅是初步勘测。而为风电开发选址,需要进行长期的精细观测和论证。

  看来,风电,尽管离我们并不遥远;但要做的工作,还很繁琐而艰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