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国家修改“18号文件”对芯片业支持不减反增

2004-09-23 00:00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公告,明确表示国家将继续鼓励集成电路(芯片)产业的发展。这实际上是对近日修改2000年由国务院公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业内称“18号文件”)的一个解释。 
  
 
  针对18号文件修改的具体内容是,我国已决定于今年9月1日起停止执行国内芯片产品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即征即退政策,明年4月1日起,停止执行境内生产的芯片内销超过一定税负部分即征即退政策。 


  表面上看,取消退税对企业不利,但修改后的政策实际上对企业的支持不减反增:一是除芯片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外,18号文件及其补充规定的其他各项政策措施将继续执行;二是国家将根据WTO的有关规则、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从研究开发、培养和奖励人才等方面,继续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当年制定18号文件,是为了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但因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制定的行业政策,此次的修改和调整,也是履行加入WTO承诺的一部分。


  业内专家认为,这对全球芯片业界是一件好事,中外芯片企业都将在同一起跑线上。


  实际上,最为国内外芯片企业和境外投资者关注的,可能不是按照政策能够退多少税,而是新政策的出台是否会带来有利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以前的退税政策对企业并没有很大影响,因为符合条件的企业不多。取消退税主要是对产品内销量大的企业有影响,但这样的企业很少,而且中国是全球较大的芯片市场之一,很多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只不过是在国外转了一个圈子,贴上个新的标签又重新被进口回来。


  芯片企业的相关人士则认为,这种“出口转内销”的说法不妥:其一,国内的市场非常大,有统计称为200亿美元,退税的那部分最多不过数千万美元,摊到厂商头上就更少;其二,对于芯片企业来讲,主要客户是芯片设计企业,而国内像大唐、中星微等真正意义上的芯片设计企业很少——这才是核心问题。


  业界专家认为,芯片企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科研投入太少,造成恶性循环。而纵观世界其他国家的技术研发都与政策的支持分不开。


  18号文件改善了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环境,中国的芯片生产技术开始步入世界主流技术领域。但从全球角度看,中国芯片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低和支撑业相对滞后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退税政策取消后,国内企业将不得不面对同样的竞争压力,这对企业发展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对整个产业来说,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