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六十亿元民资大举进入湖北水电产业

2004-11-11 00:00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 记者张爱虎报道:3日,在竹溪鄂坪电站建设现场,该项目总工程师曾宪文告诉记者,从2002年底开工至今,工程已完成投资约3亿元,开挖土石180多万立方米,明年底有望发电。

  省水利厅农电处负责人介绍,在水电开发领域,目前民营资本大举进资,已直接完成的投资超过60亿元,改变了过去以国有资本投资为主的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底,我省已有76家民营企业投资中小水电开发,主要涉及大小河流58条,拟建电站101座,总装机206万千瓦,投资148亿元。其中最大的一家民企,在建和拟建电站8座,装机80万千瓦,已完成投资6亿余元。形势表明,在未来两三年内,民企的投资将达两三百亿元。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十堰、恩施和宜昌,是我省实施“一主两翼”水能开发方针的主战场,也是民资投入的主战场。从目前民资已经进入的区域而言,十堰地区尤其突出。今年我省投资建设的41处能源项目,十堰市占了25项。该市竹溪县境内的4大流域,规划建设的14处电站已全部动工。

  [新闻解读]民资为何青睐水电市场

  湖北日报记者张爱虎

  民间资本为何如此青睐水电开发市场?省水利厅农电处有关专家进行了如下分析:这是一个十分诱人的能源市场。水利厅最近完成的水力资源复查结果表明,全省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3550万千瓦,其中小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645万千瓦。而实际仅开发220万千瓦,还有425万千瓦尚待开发。

  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凸现的今天,与石油、煤等能源相比,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小水电每千瓦的投资,在6000元至1万元之间。电站建成投产后,资金回报期可长达百年,其间只要有来水即可发电,收入稳定,风险小。这无疑是吸引民资进入的最大理由。水电产业的政策大门,向民资敞开。此前,水电产业一直由国有资本投入。2002年前后,国家出台政策,放宽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范围。我省八届四次会议提出“一主三化”战略,强化了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允许民资进入水电市场。随之,各地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细化,在土地征用、移民搬迁等方面,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各地政府为民企提供了种种便利。

  近两年,能源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国家提出电力要超前发展。

  经过50余年的建设,特别是“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我省水电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就,完成27个电气化县的建设,拉动了农村用电市场,积累了宝贵的水电开发经验。目前,农村水电开发居全国第六位,固定资产总值达80.34亿元。

  在我国沿海地区,水能资源基本已开发完毕或开发权已经出让完毕,当地大量富余的民资一直在寻找市场。政策放开,资金便如潮水一般涌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