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04-12-27 00:00关键词:电力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据报道,最近有关部门下发了国发(2004)32号文件,即《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意见的紧急通知》,开始对电力投资进行新一轮的治理。文件要求银行对未经国家核准同意的项目不予发放贷款,即使已经发放贷款,也要责令收回。另外,国家电网公司已经给全国各供电部门下文,规定未经国家核准同意的电源装机项目,即便建成投产后也不予上网。
这样的政策我们并不陌生。从今年上半年的钢铁投资叫停,追溯到前几年的关闭小煤窑、治理公路货运超载……层出不穷的经济监管正以各种形式成为某些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而对电力投资的审批和治理,更成为显示宏观调控职能的典型案例。
为什么要对项目投资进行控制?管理部门的理由很充分:为了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这样的监管目标是建立在预测产品供求形势的基础之上的。譬如,对今后一段时期的电力供求,中国电监会信息中心的一位副主任就预言,中国电力短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2005年就可以达到供需平衡,2006年左右将会出现电力过剩。而根据电力部门最近公布的一次预测,今冬明春全国的电力缺口在1000万-1500万千瓦之间——这就是管理部门进行调控工作的重要依据。
管理部门的逻辑是:知道了未来电力的供求形势,就可以根据供求的余缺调整当前的电力投资,使未来的电力供求达到平衡。这样的目标和愿望确实很令人鼓舞。可最大的问题是:管理部门的预测可靠么?如果他们的预测是准确的,为什么会发生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大面积的拉闸限电现象?
据介绍,截至7月份,我国共有27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仅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就拉闸限电80多万次。受此影响,浙江一省缺电750亿千瓦以上,直接损失GDP达1000亿人民币!另外有人认为,如果从2000年开始计算,5年来“电荒”给国民经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教训是惨痛的,而道理非常简单:商品的供求是一个全面互动的系统,一种商品的供求不仅跟自身的价格有关,还取决于其他商品的供求和价格,所以管理部门对电力供求的预测往往会脱离实际。
从电力产品本身的角度来看,影响供求的因素数不胜数。天气的变化、城市人口的增减、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所有跟电力消费有关的因素都会影响对电力的需求;另一方面,燃料资源的开发、发电技术的变革、运输条件的改善……所有跟发电成本有关的因素都会影响电力的供给。这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电力的供求和价格。更一般地看,经济中所有的变量——包括工资、价格、利率、汇率等——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内在联系。这使得对电力供求的预测成为一项难以想象和无法完成的繁复任务。
比方说,如果中东地区发生一场政治动乱,一般人大概想不到它对中国的电力市场会有什么影响。但实际上,如果中东的政治动乱导致石油减产,就会抬高原油价格,引起国内的汽油涨价,导致对轿车的需求减少。这又会使轿车厂商减少生产,进而减少对电力的需求,最终影响电力市场。再假设,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进口的发电设备变得便宜,也会使进口石油增多,在部分场合替代煤炭的使用,从而降低煤炭的价格,对电力供给造成影响。
这些推论无非说明了,任何商品的供求和价格与其他商品的价格是息息相关的,要想准确预测一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就必须准确预测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市场这台“超级计算机”,没有人知道经济中彼此联系的各种商品的供求会在什么情况下达到真正的平衡。
有人不信邪,认为市场是盲目的,而人为的统筹计划可以避免市场盲目带来的损失,于是开创了计划经济的模式。结果呢?上个世纪发生在苏联和中国的社会实验已经证明,计划经济是一场典型的自作聪明的人间灾难。但人们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痛。现在有人试图用预测和审批的手段来调节中国电力的供求,不过是在重复一个浅显而又严重的错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德国当地时间5月7-9日,海辰储能携旗下全场景储能产品矩阵亮相欧洲智慧能源展(ThesmarterEEurope),重磅发布了专为欧洲市场定制的欧版#x221E;Power6.25MWh2h/4h储能系统。该系统凭借极致安全、极易适配、极易维护、超高效益和环保引领五大特性,成功解锁“容量、场景、环保”多重限制,助力欧洲能源
当地时间5月7日至9日,IntersolarEurope2025在慕尼黑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幕。采日能源亮相展会,重点推出适配工商业全场景的智慧储能解决方案矩阵。此次参展不仅系统呈现了采日能源持续深耕欧洲市场形成的深厚技术积淀,更通过多维度产品生态彰显了其在储能赛道的战略纵深。新品发布:新一代“星链”
2025年5月15日,浙江省轨道交通和能源业联合会联合北极星电力网在浙江杭州举办“第五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现场将设机器人互动区,云深处将携机器狗,宇树科技将携机器人,杭州电力大有科技将携机器人/狗+无人物流车参会,与大家共同探讨“AI+”在电力行业的落地应用。5月15日·浙江杭
5月7日,国能信控公司承建的国能福建连江公司输煤廊道挂轨式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已上线投运一个月,运行状态良好,标志着电厂迈入智能化发展新阶段,打造成为国内火电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标杆案例,助力连江公司从传统“人防”向“技防”的跨越式升级,推动能源数智化转型发展。该项目基于国能信控自主研发
5月9日,淮河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得安徽省国资委批复。公告显示,淮河能源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控股股东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淮河能源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9.30%股权。本次交易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不会导致公司
随着“430”并网节点尘埃落定,不少抢在节点前完成并网的经销商、EPC承包商长舒一口气,但市场的紧张氛围并未消散——距离“531”政策节点不足一月,从资本方到行业龙头,再到中小平台商与经销商,整个分布式光伏行业都笼罩在焦虑之中。变局之下,分布式光伏领域究竟发生了哪些深层次变化?又该如何在
储能行业加速“洗牌”。2025年2月,136号文明确不得将储能配置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4月底,394号文明确要求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政策风暴”正在推动储能行业的市场化加速前行。在储能行业价值重构、技术博弈的双重压力下,一面是头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出海寻求机遇等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新修订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第30号令,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原《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20年第36号令)同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5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全文如下: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5月9日,长源电力公告,4月完成发电量27.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61%。其中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3.81%,水电发电量同比降低51.99%,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29.48%。公司2025年1—4月累计完成发电量112.40亿千瓦时,同比降低5.92%。其中火电累计发电量同比降低5.88%,水电累计发电量同比
近日,国网甘肃电科院完成110千伏龙首变1113间隔GIS设备X射线检测。此次检测利用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对设备内部进行了细致检查,目前,已完成4个变电站共6台罐式断路器、23个间隔GIS设备的X射线检测,为这些关键电力设备进行了全面“体检”。射线检测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通过穿透物体并记录不同部位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