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缺电VS限电 两种力量的非正常博弈

2004-12-29 00:00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心提示 

  目前的缺电不是简单的供给不足,而是有深层次的原因。客观上看,我国电力建设曾数度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状况,这折射出解决电力供需矛盾尚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 

  2004年即将走完,谈及电力的话题却依然无法让人感到轻松:一方面,缺电形势还在全国不断蔓延;另一方面,国内电力投资的高速扩张势头越来越猛。 

  投资狂热预警 

  据国家有关部门披露,当前,西南地区凡是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流域——怒江、金沙江、澜沧江、嘉陵江、岷江、汉江几乎都被划入各家电力公司的开发范围;西北地区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和陕西的榆林则正成为火电投资的热土。 

  目前,五大电力公司以及山东鲁能、香港华润等众多电力企业均已在鄂尔多斯规划火电项目,协议装机容量相当于两个半三峡的发电量;陕西榆林在未来6年中也将规划建设完成火电1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谈及这些,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沈可挺博士颇感担忧。他认为,电力投资如此无序竞相上马潜在巨大风险。 

  标准普尔也发出了同样的预警声音。11月初,标准普尔在其公布的一个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由于面临电力短缺问题的威胁,对新发电设施的投资急剧增加很有必要,但国内可能因此在2007年开始出现电力供过于求的局面。 

  这种说法迅速在学者、专家之间引发了一次小小的“口水战”。中国投资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电力供应必须适应需求的增长,电力建设应该保持超前,适当的电力剩余是正常现象。”事实上,类似的声音并不在少数。 

  近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意见的紧急通知》,要求对全国各地在建和拟建的电站项目进行一次清查。 

  据权威部门估计,目前全国违规建设的电站规模超过8000多万千瓦。除国家批准建设的电源项目外,还有大量未经审批的项目擅自开工。预计今年全国在建电站项目总规模超过2.8亿千瓦,其中一些地方和企业违规建设的电站规模超过8000多万千瓦。而到今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4.4亿千瓦左右。 

  谁跟谁的博弈? 

  尽管国家电监会、发改委等部门均对电力投资的过热势头表示担忧,但目前这股热情却丝毫不见减弱。相反,各大电力公司还在竭力要求各有关部门尽快改革电力投资体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降低项目自有资金比例,提供政策性贷款支持,加快项目规划评审速度。 

  中国投资协会的专家告诉记者,从全国整体而言,在过去的几年里,电力等需求大的行业增长迅速,但相关基础设施发展却未能及时跟上,直接造成了电力市场供应短缺。此外,自2002年以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加之经济结构出现重化工倾向,造成国内电力供应趋紧。 

  从2003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加快了对新发电厂建设的审批。不难预见,在未来四年内将有相当数量的新增发电设施投产竣工。 

  对此,标准普尔在其上述报告中分析指出,若未来几年国内能源需求强劲增长,将能消化新投产的发电量并逐渐达到供求平衡;反之,前景并不乐观。 

  专家认为,在当前的电力建设热中,大多数发电项目投资者、地方经济决策者只看到电力供给不足的一面,无视缺电背后的原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以增加投资解决供给”本不是一对矛盾,但不少业内人士还是深表担心:目前的缺电不是简单的供给不足,而是有深层次的原因。客观上看,我国电力建设曾数度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状况,这折射出解决电力供需矛盾尚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 

  由于对未来电力市场尚无科学准确的预测,在电力需求的“水分”被挤掉后,电力很可能过剩。电力过剩对国家整体经济运行、产业结构、就业、地区均衡发展等的危害不言自明。 

  谁来为电力投资买单?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无论是经国家批准的还是暗自违规上马的发电项目中,水电项目尤其是中小型水电项目占据了多数。对于这种现象,不少业界人士早已提出过预警,他们认为,大力发展水电站弊大于利。 

  在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沈可挺博士看来,由于大型水电项目开发的周期比较长,这些工程至少要在三五年之后才能够投入发电。而根据国家电监会、发改委等部门的预测,按照现在的投资计划,我国的电力工业在2006年可基本达到供需平衡,到2008年左右将出现大量富余。届时指标一般的水电站不要说是赚钱,就连回收成本也会变得很困难。 

  值得提及的是,按照国家规划,2020年我国GDP要实现翻两番达到约4万亿美元的长远目标,电力方面需要约9亿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来支撑,而目前全国的发电装机容量仅为3.85亿千瓦。 

  此外,依据国家电力工业发展规划,“十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投资总规模为9000亿元,其中电网建设投资和电源建设投资各占50%,目前该项资金缺口在1100亿—1200亿元之间。据中国投资协会大中型企业投资委员会副会长王信茂介绍,未来我国电力投资融资需求巨大,初步估算“十一五”期间电力建设资金约需1.6亿元,其中资本金约需3200亿元,电力企业将面临资本金短缺的矛盾。 

  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为解决当时的缺电问题,鼓励地方集资办电厂,一些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资进入发电项目时,与外方在购电量和电价等方面达成了优厚的协议。但在2002年启动的电力市场改革确定了电力竞价上网的大方向后,这些协议纷纷失效,外资发电项目的市场风险因而大大增强。 

  耐人寻味的是,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经济师胡兆光近日称,首批外资已基本退出我国发电领域。据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统计,1990年外资占我国电力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为12.2%,随后6年间,这个比例一直在9.5%上下波动。到了1997年,出现了外资投资我国电力市场的高峰,这一比例上扬到14.5%。随后,这个比例逐年下降——14.3%、12%、9.9%、8.9%,到2002年,这一比例急剧下滑到7.5%。 

  外资缘何撤出中国电力市场?胡兆光分析认为,其原因之一是眼下我国各地纷纷上马大型发电项目,激烈的竞争格局压缩了外资进入的市场空间。有专家甚至担心,等到现在投资的发电项目进入收获期时,刚好会碰上电力供过于求的状况,从而造成亏损。于是在中国已经有项目的外资陆续撤离,没有项目的外资则继续观望,等待时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