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外资电力又耍“回马枪”:逆市而动有玄机

2005-02-05 00:00关键词:外资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就在欧美外资电厂败走中国电力市场的消息层出不穷时,另几家外资电力巨头却加快了染指中国电力市场的步伐。 

  本刊记者 席秀梅/文 

  一些外资电力公司此时来华是来救市,还是另有图谋?个中玄机一时让人摸不透。 

  逆市而动的动机 

  2004年年底,韩国电力公社宣布,将投资6.2亿美元,在河南投资两座火力发电厂,预计2008年投产。投产后,韩国电力将作为最大股东运行电厂33年。 

  这是韩国电力继2004年10月承包建成交工的武陟发电站二期工程项目后,韩、中进行的第二个电力合作项目。 

  韩国电力公社相关人士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时称,他们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进入中国的电力市场,是因为从长期看,中国的电力需求是持续增长的,“至少到2020年会保持持续增长。”这位人士很自信地说。 

  据说,在韩国电力管理运营的这33年内,每年该公司将获得10%以上的高额红利。同时该人士还称,投资电站地理环境、技术性能、经济效益等诸项条件良好,外国电力同行同样也看好该项目,即使在中国电力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后依然有竞争优势。 

  与韩国电力的举动相似,华润电力投资内地电厂的“回马枪”也频频亮相:据华润集团网站显示,2004年仅6、7两个月华润电力就有3台300兆瓦燃煤发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可以说,2004年华润电力成为国内独立发电商中投产最多的公司之一。2004年底华润电力经营利润达到15亿,遥遥领先于华润集团其他24个利润中心。 

  华润集团内部一人士告诉记者,华润的实际“身份”还是国有的,所以投资内地电力理所当然,并且这种投资行动似乎也从来没有间断过。 

  如果说华润电力还算是带有国有色彩的“外资”公司,那么另一家外资公司美亚电力公司却在外资电力的一片亏损声中闷头发财。 

  美亚电力公司由3家投资者共同组建,它们分别是拥有50%股权的美国公司PSEG Global、拥有30%股权的亚洲基建基金(Asian Infrastructure Fund)和拥有20%股权的加拿大魁北克国际水电有限公司。美亚电力在亚洲拥有并经营14座发电厂,其中12座发电厂都在大陆。 

  上世纪90年代末和2004年是外资电力的两轮撤退潮,美亚电力却始终过得有滋有味,其首席执行官TAM说从公司经营的第一年开始,就一直保持盈利。 

  与此同时,大批外资电力纷纷撤退中国的浪潮也在上演。 

  外资坟墓? 

  2004年底,西门子公司与瑞典Vattenfall公司的子公司德国汉堡电力公司(HAW)一起出售了在河北邯峰电厂共40%的股份; 

  2004年3月,美国电力公司出售了河南南阳浦山电厂70%的股份; 

  2003年3月,美国赛德能源公司将温州特鲁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0%的股份转让,并陆续出售了广东东莞厚街电厂、河北唐山热电和湖北蒲圻赛德发电有限公司的股份,等等。 

  发生在2004年前后的这次电力行业的外资撤退,其实已经是第二轮了。第一轮是在1999年。电力行业的这两次洗牌似乎已经把外资洗出局。 

  2004年9月,中国电监会甚至为此给国务院递交了一份报告,据说,主要内容就是反映外资撤退的现状、电监会的观点和对策。 

  一位外资电力企业的高层告诉记者,有几条原因决定着他们败退中国:一是15%的投资回报率无法得到满足;二是对国内电力发展前景不看好;三是电力体制改革和他们的想法相去甚远,此间的审批可能复杂,一些投资的最佳时机往往因为审批程序繁琐时间太长而丧失;第四,一些地方政府没有资金投入,却要在新电厂中占控股地位,令外资企业无法理解;第五,电煤价格上涨,而电力价格却基本未做调整,使外资发电企业损失惨重。 

  而电煤涨价,使发电企业成本提高,利润变薄甚至亏损,恐怕是外资电力撤资中国的主要原因。既然如此,那么面临同样问题的国有和民营电力企业是如何过“日子”的呢? 

  一位知情人士一语道破:政府的态度是“内外有别”——国有电厂有低于市场价的“电煤”;民营电厂有政府的补贴。2004年电力供应紧张,一些民营发电企业放言,如果企业亏损就停机。由于电价不能随意抬高,所以为了保证电力供应,政府只好出来“埋单”,据了解,2004年,江苏有9家民营发电企业每发一度电政府就给补贴1分钱,“所以实际上没有一家亏损。”这位知情人士说。 

  相比较而言,外资电力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葛正祥说,一是外资电力目标太大,没人敢轻举妄动;二来中国的电力对资金已经没有当初那么强烈的渴求;再有就是很多核心的技术我们已经掌握,因而对外资的依赖度降低。 

  于是,有人猜测,在中国的投资热度正难以消退和电力改革仍不明朗的当口,外资电力的撤退是在逢高抛出,卖个好价钱,以此减小未来政策和电力过剩带来的风险。 

  但上述几家逆市而动的外资电力公司如何考虑这些“利坏”呢? 

  韩国电力公社的一位人士说,他们“赌的是中国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实行竞价上网。”“中国的电力改革,很多人认为对外资来说有风险,但有风险的地方才有机会。”他们认为以自己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成本比较低,能够在未来与其它国有电厂的竞价之中获得生存。 

  通过调查记者了解到,真正的原因还不仅仅止于此。 

  中国经验 

  记者曾试图就相关问题采访美亚电力公司时,对方以所有的采访都需要直接找公司董事长为由婉拒了。 

  但美亚电力在业内的“好人缘”是人所共知的。一家专门研究亚洲基础建设项目的香港公司总经理指出,单是美亚能存活下来这一点就证明它不简单。北京的一位行业分析人士说,美亚的聪明是出了名的,他们似乎比其他海外独立发电商更懂得合同规定和监管事宜。 

  有人说,投资者想要在中国电力领域获得成功,不仅需要组建和经营发电厂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得具备丰富的人脉资源和技巧。看那些能够在中国的电力市场站稳脚跟的外资公司,其董事长或总经理都是中国人,无不谙熟中国的游戏规则,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那么,这些游戏规则又是什么呢? 

  比较合理的期望值和顺应潮流的灵活态度。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建发电厂前期需要大量投资,企业往往签订长达20年的长期合同,以锁定项目融资费用、燃料供应及相关价格。但在中国,进行谈判的地方电力监管部门不同于相关定价部门,而后者有权每年重新商谈电力价格。因此,从一开始就要做好长期谈判价格的准备。台商王永庆在福建漳州的电厂电价就是被从合同的0.50元/度谈判到0.30元/度。 

  而仅仅懂得微妙的定价协议还远远不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大多数海外独立发电商把上海和苏州等发展迅猛的城市作为投资地时,美亚电力却选择了落后的西部地区甘肃省。此举给美亚带来的一些优势:在贫困的西部地区,美亚面临的竞争相对较少,同时当地政府也更重视它。这座价值3.30亿美元的煤电厂虽然造价并不比在东部沿海地区便宜,但紧挨着煤矿的厂址使美亚电力的运营成本相对减低,同时还享受到了税收的优惠。 

  看看正高歌猛进投资中国电力的韩国电力公社,也是如此,近期投资的两个项目都在河南,“税收和土地方面都有优惠,还响应了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韩国电力公社的这位人士说。 

  看来,在进进出出的电力投资中,不管最后的胜出者是谁,有一点将是肯定的,那就是获得生存的办法必定是先设法适应环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