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外有天灾浪内有反核潮 台核电发展遇双重危机

2005-02-14 00:00关键词: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外电报道,印度洋发生夺命大海啸,让台湾拥核和反核两股势力的争斗,再次浮上台面。是否继续建造核四电厂,又一次成了朝野各派系斗争的焦点。

  去年12月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发生了骇人的世纪大海啸,不仅破坏了印度洋周遭国家原本美丽的海岸线,还在印度南部一度引发核能外泄危机——担心受到海啸冲击,当地紧急关闭了一座核电厂。

  由于台湾地处地震带,并拥有四座核能发电厂,杀人海啸撞击核电厂可能引发的致命双重浩劫,立刻引起岛内不少反核环保人士的忧虑。“反核之父”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曾说∶“台湾经不起任何一次的核能灾变。”“台湾可能是下个海啸区”

  “台湾可能是下个海啸区,一旦核电厂遭到破坏,伤亡人数可能更高于南亚浩劫”,反核环保团体也在岛内发出警告。

  海洋大学应用地球科学所教授李昭兴指出∶“基隆东北部海底峡谷,苏澳、花莲外海都可能引发海啸,这些地点离北部核一、核二以及兴建中的核四厂都不远。”

  台湾自1970年代开始发展核能发电,至1985年政府先后兴建三座核能发电厂,由于核电厂需要利用海水冷却,一般都设在海边。核一、核二厂和兴建中的核四厂,位于北部海岸;核三厂位于南部恒春海边。核能发电占总体电量1/5

  根据台湾电力公司的统计,2003年全岛的总用电量约为1593.8亿度(1度电相当于1千瓦),核能发电量为373.7亿度,占总发电量1738.1亿度的21.5%,仅次于第一位火力发电的74.5%。

  今年2月《京都议定书》即将生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未来环保趋势,因此火力发电厂再不能漫无限制的增建,目前是台湾第二大电力来源的核电,存废因此更加引发争议。

  曾任宜兰县环保联盟理事长、民进党籍不分区新科“立委”田秋堇警告说,海啸来前海水大退潮,核电厂抽海水降温的抽水口抽不到水,会使核电厂炉心温度过高,造成核能灾变。

  对此台电公司澄清外界质疑表示,以核四厂为例,设计时已充分考虑海啸侵袭可能造成的淹水,厂址高于海平面12.5米,核电厂内并备有紧急海水冷却系统,基本上可确保核电厂安全无虞。

  台电公司新闻课课长李传来对本报说∶“根据过去几百年来的经验,台湾的地理位置应该不至于发生像印尼这样大的地震,引起30米以上的海啸巨浪,而且核四厂离岸还有500米,不至于直接冲击厂房。”

  李传来表示,四座核电厂也设有自动停机的安全装置,当年7.3级的921大地震发生时,北部约为4.5级,核电厂就已自动停机。

  除了海啸的天灾威胁外,近10年由于岛内反核、拥核两股势力相互拉扯,并在政治力的干预下,使得台湾长期能源政策,在核四厂停建、续建的政策反复中不断内耗,演变成内部朝野对抗的政治危机。论战已有20多年历史

  台湾反核、拥核的论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环保及反核意识抬头,在野民进党人士强烈反对执政的国民党,兴建第四座核能发电厂,后来民进党并将反核主张明文列入党纲,展开长达10多年的“反核运动”。

  反核派的主要论点在于,电力供应问题可透过民间新电厂的设立、发电机效率的提升,以及太阳能、风能、潮汐等再生能源的开发来解决;拥核派则坚持,再生、替代能源无法取代核能发电,不续建核四,电力供应将无以为继,经济发展将受到重大冲击。两派论点毫无交集。

  直到2000年,长期主张反核的民进党取得政权,在反核党纲的“紧箍咒”下,当时担任“行政院长”的民进党秘书长张俊雄2000年10月宣布核四厂停建,台电公司因违约赔偿建商、工程进度延缓等因素,损失高达新台币34亿8900万元(约1亿7445万元)。复建核四触犯民进党禁忌

  2001年2月“行政院”却又在“拼经济”的考虑、大法官“释宪”认为停建违法以及在野党团提出罢免“总统”的强力杯葛下,宣布核四厂复工。但是这一停一建,已经严重影响外资对台湾投资环境的评估。

  根据“经济部”统计资料,核四停建后,台湾经济景气随之重挫,股市暴跌一半至4000多点;4000多家厂商关闭、歇业;失业人数多达32万人,70%外商认为台湾投资环境恶化,纷纷出走。

  复建核四更触犯民进党禁忌,被视为“人格者”的林义雄痛批扁当局∶“不找寻替代能源,只想兴建核四厂的当局没有存在的价值,也是失败的当局。”

  对于林义雄的坚持,新任“阁揆”谢长廷则表示要持续建核四,他委婉的指出,“非核家园”虽是民进党的基本价值,但核四续建一旦成为既定事实,再停建又要付出更多代价,当企业、民众觉得当局政策摇摆不定时,也是很大的问题。民进党反核立场模糊化

  去年底传出台电公司和“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原能会)共同推动核电厂延长运转20年的计划,希望延长核一以及核二厂的寿命,让民进党长期反核的坚定立场,更变得模糊不清。

  台电公司夹在当局能源政策和民进党反核立场中间,新闻课课长李传来尴尬地说∶“台电是执行单位,不是政策单位。”他表示,目前正发展风力发电作为核电替代方案,10年内可达到30万千瓦的发电量,只占现总发电量的百万分之二,仍然无法取代核电。

  从事反核运动至今整10年,核四公投促进会办公室主任吴建国对本报表示∶“如果核电厂延役是事实,我们完全无法接受。”

  他说∶“当局过去说兴建核四厂,核一、核二、核三可以除役,如今核四厂都快盖好了,竟然提出核电厂延役,岂不自相矛盾。”

  吴建国表示,拥核人士提出“核能是干净能源,因为不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是误导民众,因为真正高污染的产业是象石化这样的重工业,并非火力发电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