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台湾芯片业遭遇升级瓶颈 产业政策紧缩

2005-03-01 00:00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持续两周的“联电事件”稍稍平息下来。但由此而来的后遗症却开始暴露:一场关于岛内产业“政策”调整的“口水战”正持续升级。

  台湾“政界人士”林为洲21日称,台湾积体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台积电”)与联华电子有限公司(下称“联电”)两家厂商8年纳税额接近负30亿元新台币。该“立法委员”表示,应尽快修订现行《促进产业升级条例》(下称《条例》),防止高新技术企业只赚钱不纳税。

  在台湾地区“相关部门”的主持下,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最低税负制”有望上半年出台,“政策”紧缩似乎已不可免。

  “在投资祖国大陆的限制还未解除情况下,如果“政策”趋紧,将会令台湾芯片企业更为难受。”上海集成电路协会专家薛自教授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张冠华认为,芯片业向祖国大陆迁移已是大势所趋,相关“政策”的出台将会影响台湾地区芯片业的升级,人为延长其转型阵痛期。

  “芯片双雄”8年纳税额“负30亿”

  林为洲直接点名批评的只有台积电与联电,两者在台湾地区并称“芯片双雄”。

  在林提供的6家厂商纳税资料中,联电缴纳的营业所得税为负28.81亿元新台币,而台积电则为0.857亿元新台币。林建议当局应立刻检讨《条例》,以对上述企业进行约束。

  上述《条例》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台湾地区颁布的最为重要的一项产业发展“政策”。它最初于1991年1月1日执行,后历经2000年、2003年、2005年三次修订。

  针对这一论调,台积电发言人曾晋皓强调,“台积电多年以来都是依‘法’纳税”。但曾晋皓同时认为,纯粹从纳税额角度来看,上述“立法委员”的说法并没有错。“‘投资抵减’是作为明文规定写在现行《条例》中的,我们所有纳税行为都在现行‘政策’监管范围之内。”

  台联电新闻部颜先生表示,公司每年“绝对都依‘法’纳税”,至于现行《条例》规范的“投资抵减退税”,也都有“‘法源’依循”。

  力晶半导体公司发言人谭仲民认为,从实际纳税额来看,企业也许不高,但是员工与股东每年都会缴纳不菲的个人所得税,“从总额来看,应该相差不多”。

  茂德半导体公司一位市场人士则认为,高科技产业2至3年为一个交替期,需花上亿美元更新设备,相较传统产业数十年不作大投资,更符合奖励要点,但却被冠以减少税收恶名,很不公允。

  《条例》规定,新兴重要产业除“免税5年”外,还可享受“投资抵减”优惠。比如设备购买费的11%可用来抵营业所得税。举例来说,假设投资100万元新台币买设备,按11%的优惠,企业可获11万元新台币抵扣营业所得税,抵税期5年,当年未用完可顺延。

  “按上述规定,低纳税额可以理解。”张冠华表示,“事实上,世界许多地方都有类似规定,祖国大陆同样如此。比如之前的18号文件以及近来的‘两免三减半’、甚至部分地区‘十免十减半’的优惠等。”

  “所以,产业‘政策’本身没错,完全以纳税额来衡量企业价值,其实是无视产业发展事实,两家公司的价值绝不是纳税额所能反映出来的。”

  “最低税负制”上半年欲出台

  此次产业“政策”“口水战”的中心是《条例》第二章“租税减免”。

  第二章包括16条细则,内容涵盖了台湾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所享受的各项租税优惠。其中芯片产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条例》最后规定,条例主体第二章“租税减免”截至2009年12月31日到期。台湾方面原欲制定出新的产业发展条例,2006年完成草案,2007年送审。

  而“联电事件”给了它提前调整的机会。鉴于执行《条例》会造成每年租税“损失”高达500亿元新台币,而仅投资抵减部分就有400多亿元新台币,台湾地区欲参照韩国产业政策,实行“最低负税制”,规定出高新企业的“最低纳税额”。

  所谓“最低应纳税额”,即纳税人即使享受多项租税优惠,也要缴纳的最低税额。

  目前,台湾地区某机构正研究《条例》,预定将删除其中86项现行奖励优惠项目,提升29项产品奖励规格,并将把纳米技术等列入新兴奖励项目。据悉,《条例》最快今年上半年便能实施。

  不但如此,台湾地区某一组织还声称,应对违规投资大陆的企业提高处罚额度,并建议将最高额度2500万新台币提高到1亿元新台币。

  对于可能制订的“最低税负制”,“芯片双雄”超然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曾晋皓与联电颜先生均表示,如果现行产业“政策”未来真有调整,他们同样也会严格遵守。曾晋皓说,“但是,台积电在台湾地区和其他外来厂商基本一样,并没有特殊‘政策’倾斜和税收优惠。”

  张冠华称,产业“政策”调整无可厚非,但是,台湾当局这种借“联电事件”渲染氛围,以芯片企业纳税额过低为由,呼吁进行调整,很让人费解。

  “真是一种反差,”赛迪顾问半导体业分析师霍雨涛说,“台湾方面以税收‘政策’不合现状为由呼吁调整,可是,他们对半导体企业投资大陆无理设限却视而不见。”

  “我认为它会借联电一事实行紧缩。”上海一家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台籍负责人表示。“问题的根本是如何合理减税,而不在于检讨企业纳税责任,现在反过来了。”

  “最低税负制只是紧缩前的一个征兆。”张冠华说。

  台半导体企业夹缝求生

  西进祖国大陆投资受限,而岛内产业政策又可能趋紧,台湾地区的芯片企业可谓内外受困。

  “在这种不明朗的政策中,企业往往动辄得咎。”谭仲民说,“我们总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克服很多不利因素。但是,许多市场良机已悄然失去。”

  茂德公司一位发言人之前声称,该公司的投资申请,即便通过审核,经过土建、机台迁入等时间后,最快也要到2007年上半年才能量产,而以DRAM制程技术演进周期推断,若仅发展0.25微米制程,将会非常尴尬。

  而台湾地区至今依然坚守着0.25微米制程的投资限制。中芯国际一位员工表示,该公司与其他一些本土企业在0.18微米制程技术上早已成熟,目前正走向更高制程,台湾方面的限制其实并没有多少意义。

  张冠华表示,台湾地区的代工生产正面临着空前挑战。台湾芯片业的优势主要在于制造环节及完整的产业链。但随着投资环境的变化,成本优势已难以为继。向芯片产业链高附加价值的设计与研发、下游的增值型服务升级,将是它今后的出路。

  霍雨涛则认为,台湾地区在全球芯片设计与研发环节仅处于“中下水平”。因此,在这一升级过程中,其半导体产业比以往更需要制造环节的支撑。因此,祖国大陆实际上已成为台湾地区芯片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但是,自从2002年8英寸0.25微米制程开放后,台湾地区便开始以防止‘空洞化’为由施行紧缩。这一切根本无法促进产业转型,只能人为地延长其阵痛期。”张冠华强调说。

  薛自教授表示,如果真要施行紧缩,只能令企业更难受,最终也会导致台湾地区芯片业的竞争力下降。

  “这对大陆芯片业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中芯国际总裁特别助理喻宁说。  
 
  相关专题:《联电遭闪电彻查 代工矛盾密雾重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