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两会特写:全国建电站热可能转化成金融风险

2005-03-09 00:00关键词:两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必须注重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我这个制造汽车的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

  5日下午3时,政协经济界34组的委员们在驻地铁道大厦,讨论当天上午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会议刚开始,李书福委员就举手发言:“为落实这个政策,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具体的、有可操作性的、实用的配套政策。”

  “就这个问题,我也讲两句。”李书福委员话音刚落,田瑞璋委员就接上了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加大’。如果按照绿色GDP的要求,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点,所用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三倍,而污染环境损失则是发达国家的几十倍。在我们这个资源能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值得高度警惕。”

  田瑞璋委员列举了一组数据:去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电站规模大约是6100万千瓦,而实际上开工建设的规模是批准规模的两倍,高达1.2亿千瓦。

  “有的讲是2.8亿千瓦。”李志民委员插话道。

  “2.8亿千瓦是在建的总规模。”田瑞璋委员接着说,“这么多未经批准的项目也从银行得到贷款进行了项目的‘三通一平’,购买了一些设备,或者发生了一些前期费用。一旦叫停,就会把项目决策损失转化成巨大的银行金融风险。”

  “这些能耗高、污染大的项目没有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立项批准,银行为什么要给它贷款?”李志民委员反问道。

  田瑞璋委员回答说:“这正是宏观调控中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的缺电、电荒现象,推动了全国的建电站热。电力公司‘跑马圈地’,引发了不少地方上电站项目的热情和动力。”

  “一句话,宏观调控,关键是真正要宏观把握住、控制住。”王秦平委员接上了田瑞璋委员的话题——

  “缺电是事实,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这个问题都存在。按过去的经验,经济增长10%,能耗大约增长5%。建电站、发展能源的方向是对的,但是要认真研究怎么发展、向哪发展。透过当前建电站热这个现象,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相互关系。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