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财经正文

惊叹连连 发改委主任马凯演讲中的警告与远虑

2005-03-30 00:00关键词:发改委马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串惊叹号

    3月26日是周六,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的这个法定休息日过得不平常。这天上午,他应邀前往清华大学作了一个演讲。演讲结束之后,马凯匆匆离去,轻车简行赶到了唐山调研。

    马凯的清华演讲为全球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的专家们留下了一串惊叹号。

    即使在两会期间,在谈及宏观调控时,马凯仍然只是强调宏观调控的基础并不稳固,重点是要防止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

    马凯在唐山的调研停留了一天多时间。选择唐山作为此行调研的目的地,可能寓含深意。这个距离北京最近的钢铁和能源基地,在去年的宏观调控中一直处于风口浪尖。

    马凯此行调研目的是了解“一季度河北省和唐山市的经济运行趋势”,当然他它最关注的是钢铁、水泥、电力三个行业的调整情况。

    在唐山,马凯再次提出了他的忧虑,他鲜明指出“目前对宏观调控措施取得的成效不能估计过高”,并警告说“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防止反弹不能消极应付”。接着马凯再次重复了他在清华演讲的观点——今年宏观调控影响“十一五”计划开局,因此“不能有丝毫麻痹情绪”。

    数月之内,发改委对经济运行的担忧似乎与日俱增。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的调整可能再次面临关口。

    “(马凯)严厉的措辞更像是对地方抑制不住的投资行为的警告”,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的一位官员说,“否则问题累积到更严重的地步,国家将采取进一步的调控措施。”

    投资热情开始点燃

    投资增长是国家发改委最为担忧的问题了。季度数据还需耐心地等待,但前两个月投资增长仍达到了24.5%,这一速度比去年全年的平均值仅低0.3个百分点。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设想,将速度控制在15%-16%是一个理想的水平,前两个月的增速无疑仍然太快。

    “需要看到的是,24.5%的数字是在去年头两个月已经取得50%多增速的基础上又上涨了这么多。”国家发改委规划司一位官员表示,到了这个非常阶段,已经增大的基数必须考虑,单看增长速度将会低估问题的严重性。

    他认为,目前投资的绝对规模已经非常大,而绝对规模决定了对投资品的需求。2005年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同比净增831亿元,而2004年1-2月投资规模净增1160亿元。

    “这意味着,2005年前两个月投资增长对煤电油运新增的需求并不比2004年年初降低多少。”国家发改委上述人士说,但支撑新增的投资规模的煤、电、油、运的产能,要保持如此之高的增加幅度根本不可能。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表面上看,1-2月投资似乎正在减速,然而考察单月增幅,1-2月同比增速比2004年12月21.2%提高3.3个百分点,与11月24.9%基本持平。

    因此,今年前两个月的投资数据反映了继去年第三季度反弹后再次加速的势头,体现了经济的“波浪型”着陆。

    国家发改委人士预计,3月份投资增长也不会太低,如果长期下去造成的后果就是物价的猛涨,“因此,宏观调控的形势的确很难令人乐观”。

    如果再观察前两个月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状况,同样得不出目前中国经济放缓的结论。“头两个月工业增加值增长16.7%,这比去年全年的平均速度还要块,”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祝宝良说,经济仍然处于高速运转状态。

    国家信息中心预计2005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率仍可达到8.8%的水平,这仍高于预先设置的8%的目标。

    “包括钢铁、水泥、化工等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许多工厂开始扩大生产能力。”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室的袁钢明研究员在半个多月之前前往河北武安等地调研时,看到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价格上涨,导致投资率进一步高企,当然会鼓励这种投资的冲动。”他说。

    可以看到的是,在经过数个月的寒冬之后,被抑制的地方投资热情正在新一轮的价格上涨中开始点燃。

    巨大的争议

    投资增速不减带动了物价的上升,如果在能源和原材料等并不能支撑经济如此高速运转的时候,这不但会给经济结构调整带来难题,而且有可能使整体经济拖入通胀的泥潭。

    单纯看目前的CPI走势似乎得不出物价到了多么需要严重关注的程度,但国家发改委似乎表现出了格外的担忧。

    对部分行业投资过多,能源紧张,价格上涨,曾经在去年出现的现象在今年再次显露苗头,马凯主任在演讲时说,“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对此他忧心忡忡。

    关键还在对CPI的理解。哈继铭还表示,CPI指数的构成权重与实际居民消费结构并不符,也可能掩盖真正的物价水平。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一位官员说,应该看到投资品价格对消费物价的长期影响,“这样得出的结论就不会太令人乐观”。

    “目前表现出来的消费物价指数,并不能反映出真正的物价水平。”祝宝良说,看实际通胀率需要充分考虑资产价格、投资品价格和出口品价格。

    两年来,包括原材料、能源以及工业化中间品都出现了长期上涨现象。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仅今年1、2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已分别同比上涨10.8%和9.8%。

    “其中,对物价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石油和钢材。”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一位负责人说,国际原油价格目前基本维持在55美元,这比去年年底上涨了20%多,比去年年初上涨了50%多。根据他们的监测,钢材也在近两个月上调了500-600元,上涨幅度达到10%左右,焦炭上涨8%-9%。

    “而近期油价和铁矿石价格上涨尚未被企业消化,今年物价压力很大。”国家发改委规划司的一位官员说。

    然而对投资品价格上涨最终能否传递到消费品中,一直以来存在巨大的争议。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消费价格指数(CPI)来看,似乎支持了反对派经济学家的观点,包括衣着、电器等价格仍难以逆转价格下跌的趋势。

    但马凯主任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分析说,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最终会影响物价,并对石油和铁矿石等工业原料价格大幅上涨表示了忧虑。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一位官员也认为,由于消费品价格市场竞争太过充分,原材料和能源等上游价格上涨压力并没有太多的释放。

    “但上游价格连续上涨已经两年了”,他说,“靠压缩企业利润空间来抵消成本上升的压力,不能长期持续下去,总会表现出来的。”

    这意味着成本传导只是时间的问题,他们最大的担忧是不要让这种压力累积起来,否则一旦压力开闸,造成的后果可能更为严重。

    另外,价格管制降低了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但只是将物价上涨尽量向后推移。

    “原油价格上调了20%以上,但国内只上调了汽油价格,现在是能不调就不调,否则再上涨大家就根本受不了了。”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上述人士说。同时,价格受管制的品种还有电煤、电力、化肥和水、燃气等公用事业,发改委监测数据显示,头两个月发电煤价格只上涨了不到2%,电力仅上涨0.1%。

    “这些价格只是由于受到严格的控制,所以暂时还没有大的动静。”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上述人士说,“但能源价格上涨压力非常大,这些价格肯定要慢慢地释放,会表现在今年后期的CPI中。”

    例如,粮食价格可能成为今年底拖累CPI的重要因素。因为,目前包括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在各地区大幅上涨,“如果成本一直传导下去,那么今年粮食价格就还会上涨,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人士说。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曾公开表示,去年一些地方提出上调这些价格,但因为物价整体上涨水平较高,发改委没有同意调价。今年有可能上调价格。“不过,需要满足CPI上涨不超过4%这一条件。”

    但是,这个4%的假设条件有颇多商榷之处。据哈继铭估计,考虑投资品价格、资产价格等因素,目前物价上涨幅度至少在6%以上。这样的指标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压力似乎并不比去年小多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