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浙江老板触角伸向能源领域

2005-07-19 00:00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改变“社会贡献”标准“电荒”面前寻找商机

  对于民营大省的浙江而言,能源的欠缺是一种直浸骨髓的痛。从2003年夏开始蔓延开来的“电荒”更是让这种痛渗入心脾。但是现在浙江的民营企业家们已经开始在“电荒”中寻找商机。

  浙江本是能源小省,没有油、没有气,仅有的七八十万吨煤,也仅占煤炭总需求的1/10左右。浙江省对电力的依赖性非常强,而需要消耗煤炭的火电厂占省内发电量的比重却达63%,这决定了浙江能源对区外具有彻底的先天依赖性。这一“先天不足”的能源结构,更因为这两年的特殊形势,使浙江的电力供应“雪上加霜”。

  不过,在今年经济增长放慢的大背景下,有一个数字却格外引人振奋,今年的前4个月,浙江能源工业完成投资140.14亿元,同比增长61.2%。民营企业也正是这组数字背后的“生力军”。

  浙江省政协委员、奥克斯总裁郑坚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单凭税收多少论企业对社会贡献力大小的时代应该摒弃了,“能耗量”应尽快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准。

  在浙江的很多大中型企业,比如奥克斯、培罗成、维科等,一提企业未来的战略目标,能源必定是一个重要板块。

  节约能源或者以所拥有的资本优势直接进入能源领域,被很多民营企业家视为发展的新机会。

  专家们普遍认为,“电荒”正加快能源革命在浙江兴起。能源行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绿色环保产业已经成为浙江能源革命的重头戏。

  去年的这个时候,浙江金义集团总裁陈金义投资数千万元在浙江嘉兴、海盐进行试生产乳化油产品“金伦油”,经检测,“金伦油”绝大部分技术指标优于我国0号柴油,于是便很快通过了浙江省发改委高新处和省科技厅成果处的检验。

  据金义集团总工程师王先伦介绍,金伦油的突出优点是其环保性和经济性。在当前能源紧缺的背景下,这种燃料已经突破了技术瓶颈,可替代柴油、煤油、重油等油品,减轻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

  金义集团已建成两条日产能力64吨的示范生产流水线,并计划在海岛玉环县兴建一座年产720万吨的生产基地。

  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了所有认证审批手续,只要拿到生产许可证就可以大量投入生产。

  面对用电高峰期间高达850万千瓦的缺口,浙江一些民营企业的触角首先触及最敏感的“电神经”时,他们毅然选择了向风能、太阳能、沼气和生活垃圾要电。

  7月初的浙江温州洞头,一项风力发电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通过浙江省发改委的批准,由温州民营企业华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投入开发。该项目的总装机规模在40兆瓦以上,成为浙江今年第二个获批的电力项目。据了解,在浙江,这样的民资项目越来越多。在浙江省的沿海各市县,目前至少还有10个风力发电项目正在做着前期准备。

  2005年初,浙江绿能投资有限公司与舟山市岱山县签订了海上风电场建设项目投资协议书,计划投入20亿元人民币,总装机容量可达20万千瓦。随后的3月,慈溪金轮集团投资的慈溪风电场项目获批立项,投资金额高达3.8亿元人民币,总装机容量4.95万千瓦。

  业内专家预测,以这样的速度,通过两到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浙江省风能资源装机量可达到80万千瓦以上,并且风电可占到全省电力供应的1%左右。

  “变废为宝”也正成为浙江民营企业的“时髦”。江山市的天蓬畜业有限公司,一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利用沼气发电,这家企业顺利地挖到了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金矿”。

  目前,该公司利用沼气每天可发电2400千瓦时,解决了公司用电量的85%,每年为公司节约支出50万元。此外,在杭州,锦江集团投资10多亿元建设垃圾发电厂;在温州,个私企业伟民集团投资近亿元建立了垃圾发电厂,而且用完的垃圾渣子还可以进入水泥循环生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