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需要“电力改革不成功”的权威定论

2005-08-12 00:00关键词: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继卫生部的“医改基本不成功”之后,电力体制改革的成效也开始受到学者质疑:电力改革专家、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在谈到电力体制改革时,忍不住批评说:“三年前的电力改革是不成功的,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以错误的方式、出现了错误的效果的‘三错’改革。因为改革后所有的风险都发生了,电荒出现了、电价上升了、五大电力集团已经有两家亏损了,电力改革中资产流失了。”(8月11日《北京现代商报》)
  
  在所有这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当中,电荒让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居民深有切肤之痛。几年前我国发生大面积缺电现象时,很多人认为只是暂时的,随着电站的建设、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很快便能加以改善。但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并未实现,直到今天,直到刘纪鹏对电力改革的成败提出质疑之时,电荒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并且,据能源专家预测,部分地区电荒有可能持续到2007年甚至更久!
  
  借着电力紧缺的东风,供电价格得以屡屡提升,在能源不足的幌子下,电价已高不可攀。但是,因电价提升而带来的利好却没能最终有助于电力紧张等难题的缓解。受电荒影响,一些企业迫于无奈顶风上马电厂项目,“企业的想法是,建电厂可以解决电荒,因而宁愿冒着电力过剩的危险,也不愿意出现电荒,导致企业停产”。一个颇为典型的例子是,几年前山东有一些企业违反国家政策,上了一批电厂,结果在普遍电荒的情况下成了唯一一个电力相对过剩的大省。
  
  我想,在大面积“马拉松电荒”、电价高企、违规增长无序的现实语境中,我们无法回避电力改革的成败得失。尽管我们将过去和正在进行的改革称为“摸着石头过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先搞清楚过河时摸着的到底是石头还是别的什么。
  
  毋庸讳言,一项进行中的改革,专家的质疑或公众的不满往往是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契机。对于电力改革也是一样,那些本应通过改革来消解的压力却通过非正常途径消解、与改革极不和谐的尴尬现象孳生、企业及公众不满和专家质疑等等事实,足以构成我们对改革进行反思的充分必要理由。
  
  企业和公众需要一个权威的定论来弄清视听,需要一个结论来平衡长期以来在改革中受到的伤害;而电力改革的主导及执行部门也需要有个权威定论,公平合理地评价其功过是非。因为,对电力改革的权威定论关系到这项改革能否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改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