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财经正文

国资委的"罚单"能否公开

2005-08-22 00:00关键词:国资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8月19日,2005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年中工作会议正式公布了179家中央企业2004年度经营业绩,并开出了赏罚单。中石油、中石化等25家企业出现在“优秀榜”上,有13家企业受到降级处罚,其中4家评级最低的央企负责人绩效薪酬将为0,将无法获得除每月固定工资外的任何奖金收入,但这13家不及格企业名单并未公布(8月21日《华西都市报》)。

  尽管有报道称,这是国资委成立两年半来第一次公布所辖百余户央企的年度经营业绩,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张成绩单仍无法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国有资产在名义上属公众持有的公共资产,然而近年随着改革力度加大,国企负责人权力制衡体系不够配套完善,公众监督缺位,某些领域的监管日趋弱化,导致了贱卖资产、钱权腐败等“看守者交易”现象不断发生。国资委首度给央企老总的能力及业绩打分,加强了过程性考核,是一种监督细化,然而这种“内部处理”方式,仅体现了自上而下的监督,却忽略了媒体监督及公众监督这两种社会中最具活力也是运行成本最低的监督形式,影响了社会监督能量的释放。近年曝出的几起国企负责人涉腐大案,如国家电力公司前任总经理高严腐败案等,并非事前没有征兆,5年前国电公司在武汉召开一个内部人事干部会议,短短3天竟挥霍304万元,人均耗费2.4万元。如果诸多蛛丝马迹的可疑迹象能够受到公众有效监控,高严也不可能戳下百亿元资金窟窿再溜之大吉。

  像高严这种瞒天过海窃取挥霍国有资产的腐败行径,已成为国有资产流失和职务犯罪的根源。在大型国有企业建立完善反“内部人控制”的监控措施,除了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自律和法纪制度他律,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监督。

  国资委的成绩单不能只报喜不报忧,让成绩好者露脸属成人之美,对得“零分”者曝光也并非落井下石。他们在管理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背后存在哪些原因,都需要大家把脉问诊,更有必要受到公众监督。这张罚单并非国家机密,实有必要拿出来晒晒。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资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