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西门子通信手机业务三年之痒 中国市场起步

2005-09-09 00:00关键词:西门子中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不久前,新任西门子全球通信业务总裁保利在京宣布,西门子在“北京国际交换有限公司”的身份由参股方转变为控股方,公司更名为“北京西门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这也是西门子宣布全球通讯业务重组不到三周内,新任命的公司高层首次访华。而中国,也就成了西门子重组后海外行动的第一站。

  庆典活动的到会嘉宾个个大有来头。除了电信、网通、移动、联通、铁通以及卫通这六大运营商的副总裁以上级别人物出席外,还邀请到了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等高层官员的参加。

  耐人寻味的是,从表面看,此次西门子不过是为旗下一家控股公司更名而已,而且这家公司也只是一家局端设备供应商,按照西门子一贯谨慎的处事风格,原本不该如此高规格。但西门子之所以这样做,似乎更像是为了向中国政府和公众表明,西门子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态度。因为此前曾一度有传闻称,西门子在中国的通讯业务将收缩战线。显然,西门子想借此以正视听——西门子不仅不会收缩战线,反而会加大在中国这一高速增长的市场的推广力度。

  手机业务的三年之痒

  早在三年前,西门子通讯业务部门便遭遇寒冬。2001年西门子固定和移动电话业务产生了高达1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由于整个行业不景气,运营商对通信设备的采购预算大幅萎缩,这让处在困境中的西门子通讯业务部门雪上加霜。

  为渡过难关,西门子在此后两年时间内裁减了以通信业务部门为主的3万名员工,以削减运营支出,同时希望剥离或出售手机业务,以便集中精力在3G上赌一把。此后,西门子将出售手机业务的传言便不绝于耳。

  2002年9月,有报道称西门子将把手机业务(通信终端部)整体出售给摩托罗拉,并以此“换购”摩托罗拉的全球电信运营方案部(GTSS)。但在2002年10月底,保利亲口向记者否认了西门子将出售手机业务的传闻。最终,这一有板有眼的“换购”在一次次否认中逐渐被人们淡忘。

  终于在2003年2月,西门子携代号为“Xelibri”的时尚手机亮相伦敦,人们似乎又看到了这位传统通信业巨头的不老雄心。

  但遗憾的是,Xelibri手机并没有带领西门子手机走出亏损泥潭。2003年,Xelibri系列手机在全球仅卖出10万部左右。2004年5月24日,西门子宣布停止对Xelibri系列手机的生产。

  就在西门子手机左右徘徊的三年时间里,中国国内的手机用户数已从2001年7月的1.18亿增长到现在的3亿,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厂商能够忽略这一巨大的市场。而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GSM手机供应商,西门子手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如今只剩下5%左右。

  来自易观咨询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国内手机市场销售排名上,西门子手机被松下手机挤出了前十名,这与西门子手机在全球市场上排名第四的位置很不相称。

  在易观咨询电信分析师韩小冰看来,西门子手机同诺基亚、摩托罗拉相比,最大的不足在于动作缓慢。

  “现在早已不是推出一款机型就能卖一年的时代了,而西门子手机更新换代周期明显长于诺基亚和摩托罗拉”。

  新战略中国起步

  今年6月,西门子与波导在上海宣布双方战略联盟全面启动,这成为西门子重定义中国手机市场的标志性事件。对西门子而言,这是一个“用技术换市场”的行动。西门子将利用波导完善的销售网络,在其全国3万家零售店销售西门子手机。而作为回报,西门子也将为波导的手机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而西门子移动通信的重组方案,则是撤销原来全球四大区域中的亚太区,由原亚太区所辖的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这三个市场组建新的大中华区,总部设在上海。而原亚太区的其他区域市场则重组为东南亚区,总部设在新加坡。这样一来,相当于把中国市场独立为西门子全球五大市场区域之一,由此可见,西门子对于中国市场战略地位的重视。

  另外,西门子手机北京研发中心的人员将扩充到600人左右,而这一数据将在明年增加到1000人左右,也就是说,届时,西门子全球研发人员的一半将在中国。保利向记者透露,西门子目前已开始大规模招聘研发人员,目前的计划是每个月招聘50名研发工程师。

  而从2004年10月1日起,西门子信息与移动通讯集团(ICM)和西门子信息通讯网络集团(ICN)将进行合并,成立新的西门子通信集团。

  “到现在为止,电信服务一般都基于不同的相互并存的网络,每一种服务都有不同的用户界面,这样既浪费时间也不方便。我们希望有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将各种各样通信工具的各种功能结合在一起。”保利说。

  作为此次整合的第一个产物,改名后的北京西门子通信网络公司在继续生产EWSD交换系统的基础上,也将为国内和国际市场生产DSL宽带设备,以响应正蓬勃发展的DSL宽带市场。而作为支持,西门子同时也加大了研发力度,将把目前100人的研发工程师队伍扩大到300人左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