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财经正文

未来五年:种地不交税 上学不缴费不再是幻想

2006-01-17 00:00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9%,一个不算高的发展速度,却表达着省委省政府积极而稳妥的发展态度。

每万元消耗一吨标准煤的能耗比,一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环保指标,却展示了省委省政府实事求是,不回避矛盾的科学态度。

3万余言的《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文风厚重朴实,把2010年的海南,全面而立体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未来5年,海南发展目标远大,读来令人倍感责任重大;未来5年,海南经济亮点频现,读来令人精神振奋;未来5年,海南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两千亿,读来令人心生憧憬……

这是一份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省委、省政府对海南现阶段经济发展特点的准确判断为前提,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民意吸取民智而拟定而成的规划草案。

18年间,海南的经济发展潮起潮落,有泡沫般膨胀的极盛之时,也有过长达10余年疗伤的寂寥冷清。一路艰难前行,而今海南的经济发展终于开始从恢复性增长质变到了加速性增长。

站在这个发展阶段,规划海南新5年的道路,省委省政府表现出了非凡的自信,以及高度的理性。9%的发展速度,和“十五”相比,已明显加快,这是因为海南的发展基础已基本夯实,产业格局已初露端倪,海南有本钱让经济发展再快点;这个发展速度,放到全国的大背景下,也许还不够快,这是因为在海南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到来之际,我们要秉持理性吸取前车之鉴。

科学发展观如一根红线,勾勒出了海南社会和谐发展的前进轨迹。加大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将成为未来5年政府财政最主要的支出项目;规划引导,政策倾斜,资金投入势必让中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发展步伐加快,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将逐渐与全省平均水平靠近。广大农民和社会弱势群体也将得到更多关怀和政策倾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覆盖全省。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也将得到根本解决。

科学发展观还引导着海南的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在未来5年,海南的第二产业比重将提升至31.5%,将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的比重。

当我们读到一个个社会发展的亮点时,也许我们心里会有些问号,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个投资过亿的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在海南开工建设,又让我们确信,海南的未来不是梦!


未来5年,海南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张杰 摄


未来5年,“农民种地不交税,孩子上学不缴费”不再是幻想。李英挺 摄


“十一五”期间,工业将坐上“三产”交椅的次席。 王凯 摄

经济社会

9%——积极稳妥的发展速度

草案: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

解读 9%,这个数字反映出了本届省委省政府积极稳妥的工作态度。这份扎实让大家心里踏实。

海南建省18年,先后经历了房地产泡沫和金融危机,随后疗伤治痛、卧薪尝胆,经过几年的艰难爬坡,终于开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当前,海南上下发展思路清晰而统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几大产业也开始崭露苗头,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此时,冷静审慎尤其必须。“十一五”前期,海南的发展主要还是夯实基础。如果发展速度定高了,方方面面的期望值过高,容易造成浮躁心理。对政府而言,不片面追求数字是一种可贵的理性。

31.5%——工业春天到来的信号

草案: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预期达到31.5%。

解读 “十一五”期间,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预期达到31.5%。这是海南工业将在未来5年迎来发展春天的信号。按照这个预期,海南的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将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坐上“三产”交椅的次席。

目前我省产业结构不太合理,第一产业高居全国之首。早在1995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一省两地”的产业战略思路。“一省”就是新兴工业省。经过10年发展,海南已见新兴工业省雏型,“十一五”期间,我省将通过加速发展新兴工业,大力进行产业调整,使三大产业比重趋近29:31.5:39,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比重占全省生产宗旨的比重将提高到25%左右。

能耗比为何不降反升——实事求是的选择

草案:2010年,海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将提高0.7,达到1。

解读 “十一五”期间,海南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较大幅度进展,严格控制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中央今年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要降低20%,而我省不降反升。虽然我们高于了中央规定的能耗比指标,但却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因为海南省工业化刚刚起步。而全国其他省份却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甚至后期。处于起步阶段的工业,能耗比在未来5年不可能降低。

但省政府仍然将严格控制能耗,为此增加了一个新指标,即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将从2005年的3.57吨标煤下降到2.68吨。

没有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如无源之水

草案: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发挥中小企业在为大企业配套服务、扩大就业、增强市县经济实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解读 海南是生态省,引进企业必须坚持不破坏生态,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三不”原则。这决定了海南走大工业的路子,才能寻找到最佳效益和环保平衡点。

但大企业、大项目的进入,也为中小企业发展撑起了一片天,带来重大机遇,每个大企业都必须有一批企业做配套,这样才能形成工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因为海南岛屿经济的特点,如果没有大企业,中小企业成了无源之水。现在,在海南汽车厂周围已经新增加了22家为它提供配套产品的中小企业,就为海南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作了很好的诠释。

三大“阶梯式”开发南海

草案:积极稳妥地推进南海资源开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南海北部、南海中部和南海南部三大“阶梯式”海洋开发区,推动海洋经济向纵深发展。

解读 作为全国惟一拥有海洋管辖权的省份,海南是开发南海的最好的依托。南海广阔的海域里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油气资源。

“十一五”期间,海南省对南海的开发明确提出了三大“阶梯”式的开发。这三大“阶梯”具体为:

南海北部海洋开发区——该区渔业资源年可捕量为100万吨,是三大“阶梯”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将继续发展传统近海捕捞业;该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现已探明了数个油田和油气构造,开发步伐将加快。

南海中部海洋开发区——开发重点首先在岛屿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建设上,重点建设好西沙渔业补给基地,为本地区的渔业资源开发提供基本保障。同时加强勘探力度,争取发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以及深海油气资源。

南海南部海洋开发区——对本区的开发还将实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目的。将根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开发南沙,渔业先行”的基本方针,加快进驻海岛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海洋渔业,并进行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南海一旦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海南将支持鼓励国内外大企业在海南落户,建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基地。

建设南方能源基地——特色资源发展之路

草案:推进炼油扩建、进口LNG等能源加工项目,推进商业性石油储备基地建设,规划发展南方能源基地。

解读 用几年时间,利用海南的特色资源,把海南建成中国南方的重要能源基地,是有可能的。一是天然气,海南岛周边海域有比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在“十一五”期间,随着海南油气田的开发,海南本岛使用的天然气将达到50亿立方米,相当于500万吨原油的当量。二是800万吨实华炼油项目建成后,将继续争取扩大到1000万吨。三是海南正在积极推动商业石油储备基地。四是海南正在加快LNG基地建设。五是“十一五”期间海南电网将与南方电网相连,正在积极规划的核电项目,将来可能反哺南方电网。六是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大企业加快南海油气开发,并在海南建设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支持基地。

强筋健骨,海南电网不再弱不禁风

草案:加快新电源建设,合理布局电源点,保持电力适度超前发展。加大海南电网改造力度,巩固加强220千伏环岛主网架,建成60万千瓦跨海电网联网工程,继续加强主要城市电网和东部旅游带、西部工业园区的配电网络建设,增强电网抗灾能力,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解读 2005年刚过去,大家一定忘不了“达维”台风重创海南电网的经历。因此,“十一五”期间,打造强固电网成为海南电力建设的主要目标。为此,将合理配置电源布局,“十一五”后期分别在南部和东部建设燃气电厂,并避免再出现新的“大机小网”问题。在尽快建成220千伏双回路环网主网架的同时,加快实施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建设,实现主网、配网协调发展。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海口、三亚等重点城市的供电可靠性。提高电网设计标准,提高配网主干线和重要用户线路建设标准,规划在城市电网建设适当的保安电源。

成立省应急指挥中心——提高政府处理灾害和危机的能力

草案: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建立省级应急指挥中心。

解读 海南是一个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省份。为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在“十一五”期间,我省不仅将增加投入,加快构建台风、地震、海啸、旱涝等自然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同时还将成立省应急指挥中心。此项工作的方案现已基本修订完毕,28个突发事件专项预案涵盖了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的方方面面。指挥中心将在自然灾害或公共危机到来之时,即时调配指挥各职能部门的力量,逐步形成功能齐全,高效灵敏,反应快捷的应急机制。

区域发展

五大功能经济区———定位清晰特色分明

草案:按照人口资源分布、产业布局和环境承载能力,将海南岛划分为“琼北综合经济区、琼南旅游经济圈,西部工业走廊、东部沿海经济带”五个功能经济区,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

解读 这5个区域定位,脱胎于“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这五大区域是功能经济区,而非行政区划。

它的明确提出,将积极推进海南特色经济的发展。

琼北综合经济区,是以海口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该区域是全省的行政服务中心、商业贸易中心、科教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同时也汇聚了汽车、制药、化纤纺织、饮料食品、金融保险、房地产及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省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强的辐射作用。

琼南旅游经济圈:该区的建设目标是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将用国际水准建设和经营三亚市,扩大城市面积,严格控制建设密度,保持和增强低密度滨海旅游城市的魅力,以推动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西部工业走廊:这是一个多年前提出的概念。在该草案中,却是第一次明确了其具体所指: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澄迈老城开发区、临高金牌开发区、昌江工业区、东方化工城和三亚梅山产业园。依托洋浦开发区、东方化工城、昌江工业园集中布局重化工业,重点发展天然气与天然气化工、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纸浆和造纸,矿产资源加工等工业,并带动临近市县发展配套产业。

东部沿海经济带:发挥东部沿海市县的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滨海旅游业、热带高效农业、海洋渔业、农产品加工业,有条件、有选择适度发展无污染的轻工、电子等产业,同时积极科学发展矿产资源加工业。

中部生态经济区———该地区是海南生态环境之根本,一切开发都要建立在强制性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同时要引导该区域的人口向城镇和其他经济区转移,逐步降低该地区的人口密度。

儋州、琼海分别领跑琼西、琼东

草案:逐步将儋州、琼海培育发展成为琼西和琼东的区域性经济中心。

解读 这个中心定位并不意味着这两个城市行政级别的提升。此举是为调整完善我省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从而加快培育不同层次的经济增长极。海口是全省中心城市,三亚是南部中心城市。儋州、琼海则分别成为琼西和琼东的区域性经济中心。而八所、文城、万城、冲山、金江、石碌则将逐步建成为次区域性经济中心。

民生

建设有海南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生态村将成综合载体

草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有海南特色的新农村建设”。

解读 在未来5年,文明生态村将成为有海南特色新农村的综合创建载体。目前我省已建成文明生态村5300多个,5年后,这个数字将翻一番多,全省50%的自然村将成为文明生态村。为建设有海南特色的新农村,省政府将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最令人振奋的对农政策是“多予少取放活”,并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促进我省城乡统筹发展。

5年后我们能看到:至少有百万农民不再喝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近17万户农家可以像城里人一样,有整洁的厨房、厕所,前庭后院像花园;10万公里硬化公路将使村民出行,农资农产品运输更方便快捷;电话、电视和广播,以及宽带网络让农民与世界同步。

我们还将看到全省308个乡镇卫生院的设施将得到极大改善,新建500多个行政村卫生室,全省农民将百分百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再会看不起病,看不了病。孩子们也将不再在危房上课;困难家庭也不再会为上小学初中的孩子学杂费、课本费、住宿费发愁,义务教育阶段将不再收取学杂费,困难孩子的课本费等也将被免去。“农民种地不交税,孩子上学不缴费”不再是幻想。

打工经济——鼓励农民成为产业工人

草案:加快发展“打工经济”,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大幅降低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

解读 发展“打工经济”是农村城市化的必然过程,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方式。目前保亭的保安、临高的司机、定安的勤杂工……一些市县的劳务品牌已逐渐在省内外叫响,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未来5年,省政府还将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让更多的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向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输送有专长的农民工,鼓励农民走进城市成为产业工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户籍制度改革——拆除城市围墙

草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界限,建立起以居住地登记为主要形式的户籍管理制度。

解读 实行了40多年的户籍制度,在今天,像一条无形的带子束缚着人们的流动,并制造出农民和城里人地位差异,这不利于当前经济的发展,也不符合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在未来5年,凡在我省城市务工经商且有稳定收入,固定住房的农民工、外来工不仅仅可以取得城里人身份,在就业、子女教育上也将取得同等的权利,并且这种平等还会逐渐延伸到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上。

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仅仅是城市的建设者,同时将成为城市真正的主人。

专家解读草案亮点

在今天举行的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开幕大会上,省长卫留成作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也同时发放到人大代表手里。他们将对草案进行审议,并在本月20日上午,在本届人大会议的最后一天,代表800多万海南人民,对草案进行表决。

我们邀请了3位专家解读草案,他们都直接和间接参与了草案的起草工作,相信他们的观点和见地会帮助我们去理解,去展望未来5年的海南。

专家背景:

王一新———规划纲要起草负责人之一,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高级经济师。

邓小刚———规划纲要草案主要起草人之一,海南省发展与改革厅副厅长。

徐冰———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社会发展处处长,副研究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