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缺电渐远 水电王国如何应对电力富余

2006-03-17 00:00关键词: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于缺电,这几年老百姓意见很大。只有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四川基本告别了拉闸限电。”昨(16)日,国家电监会成都监管办专员张健告诉记者,随着“缺电时代”的终结,从今年开始,四川电力供应迅速“迎来”新一轮过剩。 

  川电新拐点 

  全国的电力供需关系正迎来一个拐点-----过去的一年,拉闸限电的省份从26个降到几个,而且仅是部分高峰时段缺电。 

  省内情况则是,2005年发电量达到10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用电量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外送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更说明问题的是,2005年省内新增电力装机达到268万千瓦,总装机已接近2300万千瓦,今年新增电力可能突破400万千瓦,发电量的增长已开始低于装机容量的增长幅度,这说明,很多电源点并没有开足马力。另一份统计还告诉我们,目前四川的在建电源点装机总量高达2799万千瓦。 

  “对电力富余应理性看待”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一现象。”面对新一轮可能出现的电力富余,张健认为,基础设施发展应该适度超前。在电力领域,要么过剩,要么不足,两种情况永远交替存在,供需平衡的理想状态是不可能出现的。 

  亚洲开发银行主任林伯强日前也指出,由于电力短缺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远大于电力过剩的影响,因此确保充足的供电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显得十分重要。 

  张健还称,我们必须清楚,国内新一轮的电力过剩其实是一种低水平的过剩。目前,全国人均装机不足0.4千瓦,而美国和日本分别是3千瓦和2千瓦,国内年人均用电量不足2000千瓦时,仅为世界水平的一半。在四川,丰枯矛盾导致的结构性问题还相当明显。在这些背景之下,“十一五”期间国内电力装机还会保持每年新增5000万千瓦的迅猛发展势头。 

  产业调整如何随“电”而动 

  对于新一轮电力过剩,四川的关注焦点是将采取何种方式消纳新增电力。其中一个敏感的问题是,这会不会再次导致高耗能等产业飞速发展。在宏观调控和强调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相关产业如何主动调整适应电力供应的新形势。 

  “电力供应不足时,大家就一起砍高耗能产业,而电力富余时,又一窝蜂地发展高耗能。”业内人士指出,在新的发展时期,省内高耗能产业必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加强中长期规划。“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第三产业尤其是农村居民用电可以有较快的增长。这符合科学发展观,也可以鼓励消费,缩小城乡居民用电的差距。”张健说。而增加第三产业用电和城乡居民用电,显然又对城乡电网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电力行业还面临力度更大的调整-----目前国内电力装机中效率高、能耗低的大机组少;高耗能、高污染的小机组占有很大的比例。电力装机的过剩,正好形成小机组的关停空间。 

  另外,东部沿海地区也有部分省市依然缺电,协调加大川电外送力度现实可行。比起北京、上海、广州,省内城市“昏暗”的夜晚也需要大量电力。城市居民还不敢用大功率电器,农村住户用电潜力巨大……张健认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我们都不必紧张可能出现的电力富余,倒是应该对新的经营方式、新的产业布局调整未雨绸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