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电价连环上涨风紧

2006-05-09 00:00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果新一轮煤电联动方案报批通过,电价将平均上涨0.0242元/度左右,并有可能最终波及终端销售电价 
  
  4月中下旬,“电价要涨”的议论一时风起。担心涨价的人们很快在银行门口排起了队,成千度地买电。 
  
  其时,一则关于电力企业亏损过百亿元的消息正在引起社会关注。消息援引国家发改委一份“电力行业2005年运行分析及2006年趋势预测”中的数据,2005年电力全行业亏损企业1280户,亏损额127亿元;其中,火力发电亏损企业数增长3.4%,亏损额增长10.1%。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只是电力企业在为新一轮煤电联动预热。 
  
  据记者了解,新一轮煤电联动政策方案已由发改委价格司完成制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此方案将于近日上报国务院,执行时间与上涨幅度要看批复情况而定。 
  
  在这一方案中,拟定的全国平均电价提价幅度为0.0242元/度左右,农业灌溉、中小化肥生产、居民生活电价则相对稳定。 
  
  据接近价格测算工作的多位人士透露,此次煤电联动的测算,仍然以“成本定价”的原则进行,即根据成本上涨的幅度,测算出上网电价上涨的幅度。但与上轮煤电联动不同,此次测算中不仅考虑电煤涨价的因素,还涵盖了运输涨价、排污费、脱硫机组电价、电网建设基金等因素。其中,电网建设基金加价幅度为0.003元/度。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与此同时,终端电价联动的方案也已经在讨论中。如方案最终通过,煤价、上网电价与终端电价将形成一套完整的传导机制;煤价的上涨超过额定的幅度,将可能引发电价的连环上涨。 
  
  对涨价前景担心的人们“普遍把矛头指向电力的垄断,其实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行政审批的电价机制”。一位电力行业人士这样认为。 
  
  从上网电价到终端电价 
  
  据发改委早先出台的《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如果半年内平均煤价比前一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则相应调整电价。2005年5月,第一轮煤电联动实施,全国平均电价上调0.0252元/度。 
  
  至去年11月,发改委价格司又组织煤炭运销协会、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等部门的专家,对周期内电煤价格数据进行测算。测算结果上报后,发改委随即对检测数据进行研究,也曾形成涨价方案。但因主管部门人事调整及当年年底煤炭订货会即将举行等原因,方案并未实施,但有关电煤价格的监测工作一直在陆续进行。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武承厚告诉记者,这一测算工作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要测算与电厂签订合同的100多个大型煤矿的电煤出厂价的涨幅,这项工作主要由煤炭运销协会的专家完成;另一方面,测算电厂的电煤到厂价涨幅,主要由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的专家完成。两套数据进行对比,在相一致的情况下作为煤电联动的基础数据。如果两套数据有出入,则考虑中间环节等方面的问题。 

  在2006年的煤电联动数据测算过程中,电力行业专家提出,自2005年以来,电力企业的成本涨幅较快,其中除了燃料成本,企业的水费、排污费等也上升较快。“排污费这几年上涨过快,已经成为我们发电企业的一项沉重负担了。”国华电力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03年到2005年,国华电力的排污费从近2000万元增加到7417万元,预计2006年约为2005年的两倍。 
  
  今年运力的加价也成为讨论中的热点。自今年4月10日以来,国家铁路货物统一运价由平均每吨公里0.0861元调整至0.0905元。同时,电力企业近年增加的排污费、脱硫机组成本等问题能否一并纳入今年煤电联动的考虑范畴,也进入了议题。“既然可以煤电联动、煤热联动,为什么不能‘铁电联动’呢?”一位国有发电集团的人士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一位相关负责人透露,最近测算专家组上报国家发改委的新一轮测算结果中,已经考虑到中间环节运费增加的因素,增加幅度为每吨2元到3元。此外,今年电煤价格上涨幅度为每吨15至20元;去年煤电联动没有到位的成本部分为每吨13元到15元。 
  
  “根据这些数据,专家组测算仅燃料和运输加价的部分,每度电价上涨的幅度在0.01元-0.02元/度之间。如果国家考虑电力企业其他方面增加的成本,上涨幅度要到0.02元/度;如果不考虑,将不到0.02元/度。”中国电力联合会燃料分会负责人透露。所谓“其它方面的成本”,即排污费、电网建设基金等,再综合对于水电、煤耗等因素,由发改委价格司最终测算出此轮煤电联动的幅度。 
  
  据接近发改委的知情人士透露,此轮煤电联动,不仅是在发电侧的上网电价进行联动,还将对于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实行联动。出于稳定考虑,居民用电、农业灌溉用电上涨辐度小于其他类型电价。 
  
  “不应该搞‘半截子联动’。如果发电侧浮动而用电侧国家统一定价,会出问题。”华能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曹乐人对记者指出,“煤电联动应该联动到用户电价、销售电价,要不然电网公司利润会受很大影响。” 
  
  今年3月末,东北地区电价改革的试点被紧急叫停。据参与竞价的人士透露,原因就在于发电企业在竞价过程中报价过高,而上网电价无法传递到销售终端,电网的平衡账户发生近30亿元的严重亏损。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强称:“实际上,最终还是因为销售电价不能联动。”将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已经成为区域电力市场电价改革的一个必要前提。 
  
  然而,人们对联动仍然心存担忧。电力专家王信茂告诉记者,目前电力体制下,输配未分,输配电价未能形成,电网的主辅分离也尚未启动,无法核算过网成本,建立销售电价联动的条件还不成熟。 
  
  “如果要真正实现终端电价联动,牵扯的事情非常复杂。”王强指出,“比如,联动销售电价的监管问题,输配电价的问题。这些问题未解决,难以真正实现联动。” 
  
  煤电继续博弈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会长武承厚认为,“电煤”是中国煤炭行业改革和电力改革不同步的产物。上世纪90年代,煤炭开始市场化改革,但电价并没有放开,国家对电煤价格上涨实行“指导价”,同时对电价实行“燃运加价”,以确保电力行业不至亏损。 
  
  2002年之后,政府一度取消电煤指导价格,尝试着由市场进行定价。但由于同期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为了缓和电力行业的成本压力,国家发改委在每年的煤炭订货会上推出“协调价”,并逐年设定涨价上限。2004年的电煤涨价上限定为8%,而这一年煤炭的市场价格涨幅较大;到2005年,重点合同的电煤与市场煤的差价接近百元。 
  
  煤炭企业普遍对于8%的限价心存不满,“电价没有放开,是电力体制的问题,但为什么要求我们限价,去迁就电力呢?煤炭企业的利益怎么补偿?”平煤集团一位人士提出反问。 
  
  武承厚透露,针对电煤的8%限价政策,煤炭行业多次向发改委提出异议。取消电煤限价的政策终被提上了日程。 
  
  2006年是电煤价格放开的第一年。电力与煤炭两个行业在发改委的权衡和调控之下,小心翼翼进行着电煤市场化的“闯关”。2005年底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的准备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透露,从2006年开始,政府对于电煤将不再设定涨价上限,而由电煤供需双方自主协商交易价格。 
  
  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郭可沐告诉记者:“电煤价格能够放开,这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是好事情。重点合同的电煤的价格可以逐步恢复到合理的水平。”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源在会上表示:“我们将考虑电力企业的承受能力,电煤价格不会一步到位,将逐步提升。” 
  
  华能集团的一位知情人士则颇为紧张,“电煤合同内价格与市场价相差近百元,如果放开电煤的价格,价格必然在短期内出现恢复性涨价。再加上煤电联动迟迟未能出台,成本的上升无法转嫁出去,电力企业难以承受。” 
  
  在2006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会开始之时,本已在酝酿中的新一轮煤电联动政策最终没有出台。煤价上涨已成定局,五大电力集团拒绝签订电煤合同,煤炭和电力行业强硬对峙,形势一度僵持不下。在会上,仅有陕西等地区未涨价或者涨幅很少的电煤签订了合同。 
  
  今年3月中旬,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做出批示,要求煤炭、电力双方都要顾全大局,理顺煤价和电价。此后,煤炭和电力企业各自调低要价,今年的电煤合同才陆续签订完毕。 
  
  市场定价还是成本定价 
  
  就在电煤合同基本签完、新一轮煤电联动即将启动之时,业界对于煤电联动的争议之声也格外强烈起来。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谢振华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实施煤电价格联动,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煤电双方的价格矛盾,弥补了因煤价上涨给发电企业带来的部分亏损,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发电企业的困境和煤电之争的深层次矛盾。 
  
  华能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曹乐人对《财经》表示,即将出台的煤电联动,并没有考虑到去年下半年因电煤涨价给电力企业增加的成本。“去年为什么电力企业利润没有降得像燃料成本那么快,就是削减了设备维护的成本,比如延长了大修的周期。但这是有后果的,只是短期内没有表现出来。” 
  
  一些煤炭企业循着煤电联动的思路,也开始回过头来算电煤的涨价空间。 
  
  “电价上涨也会导致煤炭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中国即将进行资源价格调整,煤炭开采成本也必然要提高。”山西省焦煤集团的一位人士对《财经》表示。 
  
  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武承厚告诉记者,2004年-2005年电价共上调0.0536元/度。按电价与煤价的调价比(0.01元/度∶20.0元/吨),电煤价格应该上涨了107.2元/吨。实际上,2003年-2005年全国电煤平均售价分别为140.91元/吨、162.51元/吨和212.75元/吨,与2003年相比,电煤价格两年内共上涨71.74元/吨。“电煤还有涨价的空间。”武承厚认为。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云涛认为,在电力价格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煤电联动有合理性。但这个做法的最大问题是固化和加剧了“历史形成的不公平”。 
  
  在近期召开的电力会议上,“涨价”与“联动”之声不绝于耳。而此次煤电联动的最大特点,已经不是单纯的煤电联动,还卷入了“铁电联动”、“港(港杂费)电联动”等一系列复杂因素。 
  
  在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会长武承厚看来,这样不断地“联动”下去,是“计划经济的定价方法”,是“非常危险的”。他认为,原来煤炭资源是有偿取得,价格不合理;今后,一些必要的因素将逐渐注入煤炭的成本,比如安全改造资金、企业再发展资金等,这些因素会将每吨煤炭的成本推高40到50元左右。如果还要实行联动,岂不陷入“一改就涨,一涨就改”的恶性循环? 
  
  “煤电联动与电价改革在很多地方的衔接出现问题。”电监会政策法规部一位官员指出。在东北试点竞价过程中,由于行政审批的煤电联动迟迟未能出台,竞价被迫多次中止。“联动方案不出来,企业都说没有办法报价。这无形中增加了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难度。” 
  
  “事实上,煤电联动与2003年国务院下发的《电价改革方案》相冲突。”一位电力专家则对《财经》直言,“煤电联动这样走下去,只能完全退回到成本定价而不是市场定价的老路上,电价改革将因此走上歧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