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关于中国电力的“四大误传”

2006-06-16 00:00来源:内部新闻关键词:中国中国电力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一大误传:“电力职工用电不交钱——福利腐败”

    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于是,电力职工由于从事着电力职业,自然而然地被想象力丰富的人想象为“用电不交钱”——大搞福利腐败了。一些报道称:最起码,公众对于电力行业的高福利待遇是不陌生的。电力系统职工每年可享受几十到几百度(千瓦时)不等的免费“福利电”。

    在自贡洪沟变电站,记者问起这里的职工:“二滩水电站发出的电能,由500千伏输电线路输送,这里是必经之地。你们肯定用起电来就比较方便了,随便接根电线就可以用电,用电也不必交钱了。”

    职工小张惊笑说:“你不是在开玩笑吧这里的电是高压电,500千伏,谁敢扯根电线随便用马上就会把你的电器烧个稀烂。”

    曾经有很多人问电力职工:“听说你们电力职工家里用电是不交电费的,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

    其实,电力职工家庭用电,是完全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家里用电一样的,执行的是一样的电价,也是每个月自己到银行里去交电费。记者在四川省电力公司本部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处级干部由于工作忙,经常过了当月缴纳电费的时间再去缴纳电费,一样要缴电费滞纳金。

    第二大误传:“近2万亿的电力资产,每年只有1%的资金回报率——效率奇低”

    “近2万亿的电力资产,占国有资产总量的1/4,在全国电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每年只有200多亿元的微薄利润,1%的资金回报率。投资回报甚至低于银行贷款利率。而发达国家电力工业的资金回报率高达9%至11%。效率奇低。”

    以上这些内容是被我国的一些媒体反复强调或者反复引用的素材。

    “近2万亿的电力资产,每年只有1%的资金回报率”这话不假,但因此而匆忙得出结论“效率奇低”就不太科学了。的确是近2万亿资产,    但你要考虑这2万亿资产的性质。不论是电网企业还是发电企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前,的确电力建设资金都是国家财政拨款的,是100%的国有资产,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所有的电力工程建设资金都是依赖银行贷款,也就是说形成的这些电力资产,其实都是电力企业因为负债——从银行贷款——而形成的,对于这部分资产,虽说也是国有资产,但实际上不如说成是“国有银行的资产”更恰当些。因为在没有还完贷款之前,电力企业每年都要因为这些负债资产而向银行还本付息。

    以前有人形象地说,电力企业是放牛娃,牛放大了放多了,放牛娃才有收入。当放牛娃没有关系,但问题是这些牛大部分都是放牛娃自己去找银行“贷”的,挤出的牛奶大部分都要用来偿还银行贷款的,在还完贷以后,这些奶牛才能算成是东家的。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指责放牛娃“两万头奶牛,只上交国家200碗牛奶”。因为这两万头奶牛,按国内电力资产85%的负债率计算,其中有一万七千头奶牛都是“贷”来的奶牛。

    第三大误传:电力一喊亏,百姓就紧张

    四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电力行业2005年运行分析及2006年趋势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了电力企业的经济状况。一些报纸就此发表了《电力一喊亏,百姓就紧张》的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报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运行情况”,包括:用电情况、发电情况、电力需求情况、电力行业经济效益情况。第二部分为“2006年电力供需趋势预测”,包括用电需求增幅小幅回落;供需矛盾总体有所缓解,但区域性、季节性特别是时段性电力紧张的局面仍将存在。

    然而《电力一喊亏,百姓就紧张》一文却对《报告》中绝大部分内容视而不见,只对其中的81个字格外关心——亏损情况:全行业亏损企业1280户,同比下降14%,亏损额127亿元,减少4.8%;其中火力发电亏损企业数增长3.4%,亏损额增长10.1%,电力供应亏损企业下降,亏损企业数下降18.3%,亏损额下降1%。

    其实,在《报告》中,在这81个字前面的文字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利润增长情况:2005年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17310亿,同比增长21.4%,利润总额1038亿,同比增长21.4%。

    任何一个明眼人都可以看出:电力全行业赢利1038亿元,亏损的只有127亿元。在所有的行业中,都是有一部分企业亏损,另一部分企业赢利,这本来就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就四川省电力公司而言,2005年,完成全口径售电量710.39亿千瓦时,增长14.86%,其中省内售电量638.25亿千瓦时,增长13.06%。年末总资产达到51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4亿元,上缴各种税金2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05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第四大误传:电力普通职工年收入15万元

    2006年5月19日,一些媒体再一次剑指电力、烟草等垄断行业:“电力普通职工年收入15万元”。

    电力职工收入真的有这么高吗

    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格局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情况,电力行业职工收入水平也是千差万别的。在发电领域,有的新建电厂机组容量大,人员少,煤耗低,他们的生产经营成本较低,因此企业员工的收入相对较高。在电网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全民身份的电力职工相比而言,收入要高一点,而集体身份的电力职工和农电工收入要低一点。从整体上来说,普通电力职工特别是一线电力职工收入还是比较低的。据《人民日报》2005年8月29日第六版发表的文章《中国界定高收入行业,电信、高校教师上榜》,电力并没有被列入高收入行业。

    《人民日报》的这一权威消息,应该很能说明问题。电力职工与下岗职工相比,与弱势群体相比,收人无疑算高的,但与其它高收入行业相比,又不算是最高的。电力职工也很辛苦。在电力系统,职工大部分都在一线工作,且长期在偏僻的山区工作,工作艰苦,条件恶劣,责任重大。即便是在城市里面,电力修造企业的职工的收入也并不算高。

    具体到电网企业里面,电力安全责任重大,电力行业技术含量高,没有适当的收入和待遇,电力企业就留不住人才,稳定不了队伍;就会给电网安全带来隐患。这一点也需要社会各界给予理解。以西昌电业局的巡线工为例,每个月都要翻山越岭,对沿途输电线路进行密切察看,当社会各界享受着电能所带来的方便生活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想起这些巡线工所付出的汗水和艰辛。

    此外,还应考虑电力行业的工资收入是波动的,企业员工工作努力,企业经济效益好,安全生产平稳,那么收入就可能高一点,而一旦效益滑坡,安全生产出了问题,那么电力职工的收入就会受到影响。2005年当四川省电力公司系统发生安全事故以后,省公司领导首先自罚上万元,省公司本部的部门领导则都上交了不菲的罚款。

    “普通电力职工年收入达到15万,这只是一个个案”。四川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不论是发电企业还是电网企业,99%的企业都达不到这样的平均水平,但是我们也不排除有1%的可能性,假如某一电力企业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安全生产、廉政建设、经营管理都很突出,那么也完全可能在某一年之中达到15万元的标准。在安全生产奖、廉政建设奖、生产经营奖都拿全,同时本企业还被评为国家或者省级文明单位,被评为四好班子,各种荣誉奖励叠加起来,国家奖了地方政府奖,各种奖励都全部拿到,在这种情况下,个别企业拿到人均15万元,也并非毫无可能。这就像奥运选手拿了冠军以后,各种奖励接踵而来一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