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内蒙古:电力过热的真实图景

2006-09-08 00:00关键词:电力内蒙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电力建设面临整体过剩的格局下,内蒙古地方电力势力的冒进,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宿命的味道 
  高洋(化名)1993年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工作,如今已算是老员工 
了。回忆起自己在公司这么多年的工作,他感觉到2000年是个明显的分界线,“前七年的工作非常清闲,主要是做好日常的‘西电东输’工作。2000年后就开始忙起来了,尤其是2002年以后,整个公司的输配电任务变得特别繁重。” 

  与此相对应的是公司售电量的直线上升,且产生了一种颇为有趣的年尾数效应,即当年售电电量与该年尾数的正相关现象。比如说,2001年的售电量为100多亿度电,2002年则迅速上升200多亿度电,接下来的2003年为300多亿度电,2004年和2005年分别为400多亿度电和500多亿度电,而今年预计售电量为612亿度电。 

  以前到了夏季用电高峰,用电示意图也会呈直线上升,“但那是一条不规则的直线,有高峰,有低谷,一般来说从早上开始往顶峰走,到了晚上会有所下滑。”但这两三年,这条线开始变得笔直——到了晚上,内蒙古当地一些白天被限制用电的企业便开始加紧开工,高峰低谷间的差距至此全被抹平。 

  调峰电源的冲动? 

  在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内部的人看来,正是这种供电负荷的超紧张,让公司产生了自建电厂,以缓解供电压力的冲动,从而将自己送进了国家电力整肃的风暴当中。 

  在电力行业,为缓解供电高峰期压力而建的电厂被称为“调峰电厂”。8月24日,位于鄂尔多斯乌审旗的苏里格30万千瓦燃气发电项目移交生产。据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内部人士介绍,该项目的燃气机组从燃机发启动令18分钟内就可以将燃机带至满负荷运行,在较短的时间内向系统输送,从而为电力系统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它具有良好的调峰性能。《内蒙古电力报》的记者也以充满热情的笔触写道:“苏里格燃气发电工程的投产将为内蒙古电网提供一个重要的调峰电源,必将提高内蒙古电网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性,极大地缓解西部电力供需矛盾,成为内蒙古电网的一支生力军。” 

  与被国务院点名批评的新丰60万千瓦热电厂一样,投资近15亿元的苏里格燃气发电厂也隶属于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兴建之初,也没有获得发改委的“准生证”。论起来,新丰热电厂还是“哥哥”——2004年年底,当新丰主厂房已封顶并开始锅炉吊装的时候,苏里格项目刚打完地基。只不过后来新丰电厂命运多舛,因施工事故被国务院联合调查组调查,并进而引爆了震撼全自治区的电力整肃风暴。 

  不过,也有内蒙古电力系统的人士指出,在内蒙古全区860万千瓦规模的违规建设中,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参与的项目达到了二三百万千瓦,不是一个调峰电源的说法就可以解释过去的。 

  厂网分离后遗症? 

  除违规建设外,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的“罪名”还有违背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向。这主要是指,按照国家“厂网分开”的电力体制改革精神,作为一家主要负责电网运营的企业,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不应该参与发电企业的投资建设。 

  据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内部人士介绍,在2004年初将集团公司内发电资产剥离,并重组为内蒙古电力投资公司的时候,并没有提“厂网分开”的说法。当初前来开会的自治区副主席和集团公司领导都指出,以后集团公司要做好三件事,其中头两件就分别是搞好电网建设运营和电源建设。 

  事实上,在国家区域电网规划中,内蒙古境内的电网的身份一直比较尴尬,到现在也没有内蒙古电网公司的说法,而除了通辽等地的电网并入东北电网外,也没有将内蒙古境内其他地方的电网划入某区域电网的说法。与此同时,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则事实上承担了内蒙古电网公司的角色。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角色的相对模糊,给后来的违规埋下了伏笔。 

  回过头看发电这一业务。在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所剥离发电资产基础上重组产生的内蒙古电力投资公司,后来与华能集团公司、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最大的发电企业,目前该公司装机容量占内蒙古发电市场的60%左右。组建之初,内蒙古电力投资公司在北方电力中的股份在40%左右,后来在2005年6月,华能集团将在北方联合电力公司的股份从20%增加到51%,成为绝对控股股东,而内蒙古电力投资公司的股份则缩至9%。 

  而此时正值全国电力紧张,电力企业利润高企的阶段。在此情势下,地方电力势力筹划自立门户,另起炉灶,也就有了足够的动力。这被业内人士称之为违规的另一个伏笔。 

  已经占据内蒙古发电市场大半江山的央企们,对地方电力势力的蹿升之态颇感不悦,再考虑到这些发电企业与准电网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的嫡亲关系,越发觉得如芒刺在背——毕竟这是大家共同的出口。在内蒙古电力产业内部,关于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被央企参了一本的说法不胫而走。即便此说并不属实,则中央震怒亦属必然,因为无论是内蒙古整体电力建设规模,还是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的暧昧身份及运作手法,都不乏可訾议与令人侧目之处。 

  “十五”期间,内蒙古电力装机容量从900万千瓦增加到2100万千瓦,其中2005一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630万千瓦。而在内蒙古发改委的规划中,2006年将争取电力建设再上台阶,争取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00万千瓦,全区电力装机达到2800万千瓦。 

  保与压:非典型经济学考量 

  8月25日,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上都电厂2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此前,1号机组已于8月3日实现投产。这个总投资52.76亿元,装机容量为480万千瓦的发电工程项目隶属于华能集团控股的北方电力公司。 

  而在东部遥远的呼伦贝尔草原,在那里,同样隶属于北方电力公司的呼伦贝尔360万千瓦坑口电站群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着。 

  雄踞陕西和内蒙古两大煤炭基地的神华集团,也在享受着“幸福的电力时光”。该集团已经运营的全资及控股电厂装机容量为476万千瓦,在建电厂规模360万千瓦,此外还有国务院已经批准立项的360万千瓦。 

  冰火两重天。自去年新丰热电厂出事以后,不少由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参与新建的电厂项目的命运就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考虑到其中沉淀的上百亿资金,如何将其“盘活”便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其间,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司,专门整合这些违规电厂资产,以终结为人诟病的“厂网不分”模式的想法,被人们寄予厚望。 

  而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有限公司的成立似乎是这个想法的理想载体。8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干部大会,宣布自治区政府同意组建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有限公司的批复,并宣布了对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有限公司和内蒙古电力公司领导班子的任命。 

  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在会上指出,厂网分开是国务院在电力体制改革上做出的重大决策,而内蒙古电力公司通过实施电源项目重组,终于实现了厂网彻底的分开,完成了国家发改委的要求。 

  8月16日,国务院常务办公会议关于内蒙古电力违规建设的严厉定调,令违规电厂资产的前景再度凝重起来。刚刚宣布成立的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有限公司,如何实现内蒙古电力公司电源项目的重组,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一个饶有兴味的观察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