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重庆:仪器仪表业展示支柱产业风采

2006-09-11 00:00关键词:仪表仪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五”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认真贯彻“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方针,作出了努力建设长江上游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在这一战略部署的指引下,全市把握时代特征和科技进步趋势,坚持政府主导,超前规划,以西部大开发和经济结构调整为契机,以信息、生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等产业为重点,优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撑环境,切实推进高技术产业化,有力地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5年高技术产业(含高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9.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20.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58.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速度30.2%,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0.94%提高到1.89%。 

      (一)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快速扩张

      “十五”期间,在数字医疗、移动通信、汽车电子、仪器仪表、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生物农业等领域,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重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陆续启动建设,部分项目建成后已进入加速扩张期,有力地促进了高技术制造业规模扩张。海扶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医疗设备产业化在国内外产生着重要影响,创新成果累计获得国内专利10项、国际发明专利6件,成为我国首例获得CE认证的大型医疗器械产品,并已成功出口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打破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出口为零的记录;信威SCDMA产业化,创造了我国通信制造业多项“第一”,全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产品已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116个城市投入商业运行,用户超过270万户;中电投远达环保烟气脱硫技术及装置产业化示范工程的成功实施,使其产业技术和工程建设迅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成为全国环保产业三甲骨干企业;太极集团系列中药新品种产业化的陆续建成投产,促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工业产值由2000年的12.5亿元增至近30亿元;三牧集团三峡库区绿色环保型中兽药制剂产业化示范工程顺利实施,进一步坚实了中兽药研发与生产国内领先地位;利农一把手优质高效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种子产业化示范工程推进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规模化种植,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黄籽杂交油菜加工基地。在这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带动下,高技术制造业在规模上实现了较快扩张。2005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完成产值182亿元,为2000年的3.57倍,“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9%,高于同期工业增长速度近11个百分点。其中,“十五”期间新建投产项目全年完成高技术产品产值70.6亿元,占全市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量的53.9%,已成为产业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

      (二)重点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经过五年的技术和产业积累,我市电子信息、生物、仪器仪表、新材料、软件等高技术领域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基础,新增发明专利43件,现有正在或即将规模化发展的新产品701个,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电子器件、通信设备、家用信息产品、汽车电子等初具特色,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及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居全国前列,开发出世界上第一颗0.13微米工艺TD-SCDMA手机基带芯片——“通芯一号”,推出了世界上首部TD-SCDMA手机功能样机。IT综合功能模块、存储卡等高技术项目建设进展较好;在生物技术领域,青蒿、冬虫夏草、半夏等一批名贵中药材GAP种植基地陆续启动建设,累计有54个新药获得国家新药证书,洛伐他汀、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氯洁霉素等6个原料药物通过美国FDA认证,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幽门螺杆菌疫苗等7个国家Ⅰ类新药批准进入临床研究,抗艾新药等正在申报临床研究;蚕、猪等生物基因工程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家蚕、芦荟等生物反应器进入攻关阶段,兽药研发及生产居全国前列;超声医疗设备、数字化医疗设备、医用光学设备、组织工程与人工器官、体外诊断试剂等新型医疗器械全面发展。在仪器仪表领域,工业过程控制仪表及系统、科学测试仪器、仪表材料与元器件、专用仪器仪表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门类齐全、体系完整、规模最大的仪器仪表生产基地之一。

       (三)高技术服务业较快发展

      “十五”期间,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光缆总长达到9.3万公里,互联网注册用户数增至123.5万户;新增固话交换机容量600余万门,移动交换机容量750余万门,累计分别达到1071万门、968万门,电话用户数1606.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699.2万户,电话普及率由2000年的13.86部/百人提高到58.9部/百人。区域互联网交互中心建成投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安全保障不断增强,信息化能力大幅度提高,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等信息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邮政、教育、医疗卫生、商业、交通、金融、税务、海关、旅游等服务业初见成效,传统服务业现代化、专业化步伐加快。面向工业自动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财务、企业管理、教育和数字文化业,以支撑软件、系统集成软件、嵌入式软件为主体的软件业初具规模。以信息平台为依托,以信息化急需软件为灵魂,以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高技术服务业迅猛发展。2005年,高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1亿元,比2000年增加1.34倍,“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8.6%,高于同期整个服务业增长速度近8个百分点。

       (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以公益性科研机构改革为重点的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全部实现企业化转制,院所科技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更加规范,科研院所的科技平台、创新资源的共享机制正在加快形成。累计建有85个重点实验室、23个工程研究中心、89个企业技术中心、5个行业技术研发中心、2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创新及工程化能力显著提高;国家正式批准依托重医、海扶(市级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国家超声医疗工程研究中心;市应用工程技术研究院动工建设,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项目临近完工,市农业科学院的建设方案正在策划论证中;长安、嘉陵、建设、宗申、重钢、四联等国家批准和资金支持的技术中心加快建设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积极支撑;重庆大学科技园区、北碚大学科技园建设成效显著,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环境大为改善。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科技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相继建立和完善,服务支撑功能进一步提升。成果转化的主动性明显提高,百项科技成果中成果拥有人主动提出转化请求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25%提高到93%,以重庆高交会、深圳高交会、全国医疗器械交易会、药品交易会、常设性技术市场等为平台的技术成果交易大幅度增加,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由33%提高到75%。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动创新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创新主体能力建设加快,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十五”累计有650余家企业获得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0.64%提高到2005年的1%,5年累计获得专利授权量13033件。

       (五)产业由分散趋向集群化发展

       我市“十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引导高技术产业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在都市发达经济圈构建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的战略目标。经过五年的发展,高技术产业呈明显聚集趋势,北部新区特色产业园区、高新区、经开区、大学科技园区已成为高技术产业的最主要集聚区域。2005年开发区集聚的高技术企业达到287家,占全市高技术企业总量的比重接近74.5%,产出占全市高技术产业规模的67.8%,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目前,启动建设的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北部新区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使信息、生物、仪器仪表等重要高技术产业进一步趋向集群化发展。

       (六)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经过多年尤其是“十五”的建设,高新区、经开区、北部新区、大学科技园区的创新创业硬环境明显改善,交通及水电气讯等产业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日渐完备,大量标准厂房的建设满足了新办企业创新创业的要求,大幅度降低了创业的实际门槛和企业初创阶段的运营成本,催生了一批高技术企业。北部新区“星”系列创业设施更是为高技术人才、高技术企业、创业资金的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发展空间。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除税、费、用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外,还逐步推进了投融资体系建设,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化贷款风险担保资金、科技风险投资资金、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投资资金,为进一步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融资支撑条件。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试点,将进一步拓展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创新创业环境的大幅度改善,扶持了高技术企业加速成长。“十五”期间,新增高技术企业约240余家,其中已有相当一批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的高技术企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