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国际热核实验十年目标敲定

2006-10-19 00:00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昨日公布:2016年进行首次实验。 
  
  昨日,备受关注的第21届世界聚变能大会在蓉揭幕,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伯卡特、国际聚变能研究委员会主席科瓦等830位重量级嘉宾,悉数现身原子能聚变盛会。 
  
  “此次大会的召开预示着核聚变光明的未来。”在开幕式上,伯卡特的激情放言。 
  
  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问题 
  
  “可能50年以后,核聚变就能走入寻常百姓家,人类一开灯,就是核聚变产生的电力。谈起核聚变将如何改变人类生活,国际聚变研究理事会理事、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潘传红坦言:“人类目前主要使用的能源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将有可能在50多年用尽,有没有一种等效于太阳发生核聚变原理的能量供给,为人类服务?氘氚反应的核聚变就能模拟这个太阳。” 
  
  “我们目前就正在进行从海水提取氘和氚,来进行核聚变的实验。”潘院长告诉记者,这种聚变产生的能量,是目前地球上其他任何能量都无法比拟的,聚变能源是无限的、洁净的、安全的、可持续的最理想能源,它可以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 
  
  潘院长表示,成都“人造太阳”目前还处在实验室试验阶段,人类要真正用上聚变能电站的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乐观估计,人类利用核聚变能的梦想至少还要30~50年的时间,到那时,人类也许就再也不会为能源问题发愁了。 
  
  入选ITER计划 成都身兼重任 
  
  目前参与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的七方成员包括欧盟、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日本及韩国。作为ITER七方成员之一,我国将在此次计划中负责金额达40多亿人民币的两项核心技术——中子屏蔽技术和低温超导技术,并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及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共同承担。“这两项技术的难度就是如何找到能够承受上亿摄氏度高温和辐照的材料。”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专家杨青巍如是说。 
  
  根据初步预算,打造这个“热核聚变反应堆计划”前期投资将达46亿美元,要用8至10年的时间完成,预计最终总投资将超过100亿美元。“这是继国际空间站之后,国际间最庞大的科研合作项目之一。”杨教授告诉记者。 
  
  而谈到四川进行核聚变研究的优势时,杨教授说,我省是个能源大省,人才资源相对丰沛,在同领域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6年ITER首次进行实验 
  
  2007年敲定最终设计方案;2008至2012年为全面建设ITER实验装置时期,并在2012年完成总安装;2012至2016年进行设备调试,并于同年进行实验……在昨日下午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会议中,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简称“IAEA”)官员Holtkamp.N在大会上公布了ITER的进程表,这一消息让会场为之雀跃。 
  
  “这意味着包括七方成员,经过10多年的努力,这个想象中出现过无数次的反应堆终于快要变成现实了。”Holtkamp.N透露,虽然进程表已经出炉了,但该项目面临的挑战还很大,尤其是技术细节问题上的攻坚,仍然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我听说成都市坐落在肥沃的成都平原上,被称为‘天府之国’。根据我个人的观察,我确信‘天府之国’是个恰当的描述。”会议发言中,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维尔纳·伯卡特对成都赞不绝口。在他的眼中,成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不仅核聚变研究闻名,用本土物产为原料制作的川菜也是在全世界享有盛名。“我要感谢中国政府、四川省政府和成都市政府的慷慨,应允我们在成都这个重要的、充满活力的城市举办这次重大的会议。” 
  
  “此次大会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1伯卡特兴致勃勃且充满信心地告诉全场,“现在看来,远景比预期的还要光明很多。这次大会的召开正巧是ITER(聚变反应堆)的建设开始之际,这也预示着光明的未来。这次大会是一个实现成功控制核聚变梦想的机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