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项目正文

三台企芯片项目获准投资大陆

2006-12-22 00:00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台湾工商界的一片声讨声中,台湾有关方面终于松动了半导体企业投资大陆的政策。

  12月19日,“台湾经济部”对外宣布,三家台湾半导体企业——力晶半导体(TW:5346)、茂德半导体(TW:5387)以及日月光半导体集团(TW:2311),提交的投资大陆议案已得到“跨部会政策面审查会议通过”,台“经济部”原则上同意三家企业“西进大陆”进行投资。

  这是自美国凯雷集团宣布收购台企日月光以来,台湾当局首次对台企投资大陆政策“放行”。

  “有条件”放行

  根据三企业提交的议案,力晶和茂德将在大陆分别投资一条0.25微米技术制程的8英寸晶圆代工厂,而日月光则可以接手台湾威盛(TW:2388)在大陆的封测业务——位于上海的威宇科技。

  力晶发言人谭仲民表示,投资大陆的晶圆代工厂初期规划以生产手机芯片为主,暂不涉及内存(DRAM),因0.25微米技术工艺暂时不能满足DRAM工艺要求。至于工厂将落于何处,谭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进行评估。

  茂德董事长陈民良则表示,准备将位于台湾竹科的8英寸晶圆厂设备转移至大陆,初期投资也将以电源I、驱动IC等低端产品为主。而对于选址地点,陈民良也表示要综合考虑人力资源、上下游配套及配套政策。此前业内一直盛传,茂德将在重庆设厂。

  通过“台湾经济部”的政策面审查,意味着三家企业投资大陆事宜基本定调,最终只需要通过台湾“经济部投资审查委员会”通过,就可以放行。

  业界人士认为,对三家高科技企业的放行,标志着台工商业界对"凯雷收购日月光"事件集体反弹取得了初步胜利。在凯雷宣布对台湾最大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日月光集团——的全面收购意向以后,市场反应强烈。台湾工商界一致认为,这是台湾企业对当局设置投资大陆“紧箍咒”的强烈抗议。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三家企业赴大陆投资同时要付出“代价”——在被允许投资大陆的同时,更要“加量”投资台湾,保证企业经营的主轴仍在台湾。

  以力晶为例,目前该公司在台湾拥有3座12英寸晶圆厂,1座8英寸晶圆厂。力晶公司表示,未来4-5年时间,会与日本厂商必尔达合资4500亿新台币成立一家新公司;另外规划再设立2座12寸晶圆工厂,投资额约2000亿新台币。

  此外,茂德和日月光也分别承诺投资台湾825亿新台币和1000亿新台币,预计三家企业未来可为台湾创造2万个就业机会。

  芯片产业链全面西进

  此次放行究竟是台湾当局的一次紧急“救火行为”,还是意味着台高科技企业赴大陆投资的审核体制将变得更为高效与宽松?

  一位台湾业界人士表示,半导体制造向大陆转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台湾当局已经越来越不能回避这一现实。此次放行,虽然只是放松了相对落后的0.25微米技术,但却可以帮助这些企业迅速卡位,抢占未来大陆市场先机。

  该人士还称,凯雷并购日月光案公开后,面对媒体和企业的质疑,台有关"部门"也对投资大陆的政策进行了检讨,虽然最终坚持40%投资上限不变,对投资大陆半导体工艺技术限制也未做出改变,但是给了更多企业投资大陆的机会。

  据了解,台湾"经济部"在对三家企业放行的同时,还对外表示,已经完成开放0.18微米制程技术登陆大陆的准备,将在适当时机公布。届时,台积电、力晶以及茂德等已经投资大陆的企业若要提高技术制程,只需要向"经济部"提出申请即可,不需要再进行政策面审查。

  “目前我们还没接到开放0.18微米工艺的通知。”台积电新闻发言人曾晋皓对记者表示,“不过情况很乐观。”该公司去年1月便提出了0.18微米技术赴大陆投资的申请,但至今还未收到批准回复。

  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由于半导体代工面向全球市场,力晶、茂德的登陆只是生产地点的转移,短期内对国内半导体代工企业没有明显冲击。相反,对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有促进作用。

  业内人士称,三家企业在大陆布局具有指标性意义。就日月光来看,这家全球最大的封测公司可以带动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封测业。而根据台电子企业转移的特性来看,领头厂家的迁移同时可以带动上游材料工业的全面西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