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芯片:千树万树梨花开
关键词:牌照 量产 单芯片 HSDPA/HSUPA 定制
2006年,中国3G市场仍然没有等来3G牌照的发放,不过大家普遍相信,2007年将不会再重复“往日的故事”。因此,3G芯片市场也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国内和国际芯片厂商都在为决战做着最后的准备。同时,芯片厂商也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对3G技术向未来的演进报以更多的关注。
牌照发放将促进大规模量产
3G牌照何时在中国发放这一问题曾经让几年来无数高明的预言家颜面扫地,不过想想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出台之艰难,在3G牌照何时发放的问题上国家慎之又慎也可以理解。如今90%的业内人士都认为今年中国一定会发放3G牌照。其实,由于大家经历了太长时间的等待,对3G牌照何时在中国发放的问题似乎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又由于中国发放3G牌照(姑且不论何时)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此,企业只管进行准备就是了。也难怪有分析人士认为,3G牌照发放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若当2007年的某一天,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都充斥着中国发放3G牌照的消息时,3G芯片厂家一定不会吃惊,他们要做的只是尽快与对口的终端企业和运营商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
国内TD-SCDMA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厂商在2006年取得的最大进展可能就是具备或者即将具备TD-SCDMA芯片的量产能力。天科技、展讯通信和重邮信科不约而同地表示,公司已经具备批量供货的能力。天科技更是宣布自己是国内第一家能做到批量供货的厂商。
2006年11月,填补国内CMOS工艺TD-SCDMA射频芯片空白的锐迪科与鼎芯几乎同时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射频芯片。虽然两家公司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对于谁是“第一家”的争论也一度比较激烈。但是令他们英雄气短的是,当时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宣布自己的芯片已经实现大批量商业化生产。
预计在2007年,无论是国内的TD-SCDMA基带芯片厂商还是射频芯片厂商,他们都可以实现大规模批量供货,同时,基带芯片厂商和射频芯片厂商的合作也将更加紧密。
单芯片是业界不懈追求
在2G/2.5G时代,实现单芯片高集成度解决方案的最大意义莫过于降低成本和功耗。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TI、NXP和英飞凌争先恐后地推出了单芯片解决方案,一次一次地将整个手机的BOM(原材料清单)成本推至更低点,可谓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就连一向比较重视中高端市场的博通最近也忍不住进入手机单芯片领域。
不过,对于3G时代而言,单芯片在近期也许只是梦想。ADI公司射频和无线系统业务部业务开发总监Doug Grant认为,3G手机的单芯片解决方案不大可能在近期内出现的原因有两点:首先是技术原因,首款单芯片的2G手机解决方案刚刚在市场上出现,而这距离其新闻发布已经有好几年了,3G系统增加的复杂度使解决这个问题更加困难;其次是3G手机很可能会根据功能的组合向几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不过,正如天科技有限公司CTO张代君所言:“实现单芯片永远是业界梦想。”2007年,业界可能离3G单芯片的梦想将更近一步。
HSDPA和定制成焦点
人类永远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就TD-SCDMA而言,虽然在中国其真正的商用尚未实现,但是与WCDMA向HSDPA/HSUPA的演进类似,业界也在积极地向HSDPA/HSUPA演进,国内芯片厂商成为主角。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CTO兼高级执行副总裁陈大同将HSDPA视为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天科技有限公司CTO张代君透露,公司目前的研发重点就是HSDPA。天科技2007年第一季度就可以推出采用90nm制程的支持HSDPA的芯片,该芯片拥有2.8Mbps的数据传输能力,2007年下半年TD-SCDMA标准的HSDPA手机就可参加网络测试。重庆重邮信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建宏也透露,2007年公司可以推出支持HSDPA功能的TD-SCDMA基带芯片。2007年,随着众多支持HSDPA功能的TD-SCDMA基带芯片的推出,相信HSDPA的商用也将随之到来。
手机定制已经成为全球主流移动运营商进行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在2G时代的运营商定制中,受累于国内手机厂商的表现不佳,国内手机芯片厂商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不过,面对3G这一运营商定制比例将越来越高的时代,国内芯片厂商有望借定制翻身。
数字电视芯片:百舸争流千帆竞
关键词:标准 产业化 整体方案 地标解调芯片 产业链
对于数字电视产业而言,2006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一系列相关标准的出台犹如为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打响了发令枪,数字电视产业各个环节的企业都在快马加鞭向前发展。中国彩电行业一直遭受“无芯”之痛。随着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自主标准的确立以及一批国内数字电视芯片企业的崛起,中国彩电行业不再忍受“无芯”之痛并非遥不可及。
标准推动产业化发展
“双喜临门”已经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了,对于2006年的数字电视行业而言,上演标准出台的“帽子戏法”就更值得大书一笔。
2006年3月31日,《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显示器标准》出台;2006年8月底,争论长达五年之久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终于出台;2006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确定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机电视技术标准STiMi。
芯片做出来不是目的,实现产业化和赢利才是根本。一般而言,我国IC设计企业具有低成本优势,数字电视芯片设计企业也不例外。但是在数字电视芯片产业,仅靠低成本并不能“一招鲜,吃遍天”。
目前,海信推出的“信芯”以及长虹推出的“量子芯”等芯片在向同行推广时困难重重。排除作为竞争对手这一因素,一位国内知名彩电品牌的发言人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所说的“也许单颗芯片的成本会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但是由于与其他芯片之间的匹配等问题,系统总成本并不见得有下降”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原因。因此,2007年数字电视芯片企业在推出新品的同时应该将更大的精力放在芯片的产业化上,毕竟数字电视的商机是时不我待。
整体方案是成功关键
对于数字电视芯片厂商来说,2007年将使他们更进一步体会到仅仅推出芯片是不够的,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才能赢得市场。iSuppli高级分析师党楠认为,由于推出单颗芯片并不能凸显成本优势,因此,加强与系统厂商和终端厂商的合作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成为关键。国内整机企业由于研发实力所限也更希望获得“傻瓜型”的全套解决方案。
青岛海信信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战嘉瑾认为,现在必须进行系统集成,系统集成包括信道、信源和后处理、显示控制和MCU控制等。这是很大的挑战,尤其芯片设计很困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凌汛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董弘说:“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给客户提供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因为通常情况下,你能够给整机厂商提供越全的、越好的、越整体的解决方案,对他们来讲,也就能够越快地拿出整机产品。”
地标解调芯片优势明显
拥有标准就拥有了自主权。党楠认为,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是中国的强制标准,调制解调芯片肯定由中国厂商来完成,复旦微纳和凌讯科技等中国企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以复旦微纳公司为例,2006年11月,公司正式宣布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电视信道解调芯片“中视二号”研制设计完成。
iSuppli预计,2006年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解调芯片的出货量是6.1万片,2007年将达到四五十万片,而2010年将达到370万片,呈现成倍增长的良好势头。目前中国企业由于切入时间早、不受专利费困扰等优势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商人逐利,国外厂商进入这一市场并非没有可能。因此,2007年,以复旦微纳和凌讯科技为代表的地面传输标准调制解调芯片厂商一定要“小鸡快跑”,尽快推出能够大批量商用的芯片。
除了守住地面传输标准调制解调芯片这块阵地之外,国内芯片厂商也在向新的领域扩展。我国数字电视芯片厂商有望提供完整的数字电视芯片。例如,在数字信号调谐芯片领域,杭州国芯的卫星和有线数字电视信道接收芯片项目获得好评;在MPEG解码领域,海尔推出了“爱国者”系列芯片并早在2005年就实现了1000万片的出货量;后端图像处理则是国内芯片企业最活跃的领域,海信推出了“信芯”,长虹推出了“量子芯”,成都威斯达推出了“炎黄一号”。
电源管理:春风得意马蹄急
关键词:环保 高度集成 数字电源 中国 竞争
据iSuppli统计,2006年,全球电源管理半导体产品销售额达到249亿美元,比2005年的221亿美元增长12.9%,高于全球半导体产业和模拟IC产业的增长速度,其重要性得到进一步体现。iSuppli预测,在2007年第一季度增长3.2%之后,电源管理IC销售额的增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