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煤电联动前景难测

2007-02-09 00:00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是国家推动煤炭市场化进程、实施煤炭订货改革的第三年,其改革的核心主要体现在电煤订货准入条件、铁路运力框架以及煤炭定价原则等关键订货原则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些新的原则中,国家煤炭生产成本增支文件的出台和煤价的逐步放开,促使煤炭企业要求大幅上涨煤价。特别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07年跨省区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2867号文件)中写明的“继续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政策,使煤炭企业上涨煤价有了充分的理由和依据。在电价政府管制的大背景下,煤炭价格的市场化给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更大压力。据初步预估,按照今年电煤价格普遍上涨30元/吨的涨幅测算,整个发电企业2007年将为买煤多支付360亿元。

  联动政策推高煤价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年度报告预测,2007年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降至5200~5300小时,下降约330~430小时。2007年全国煤炭产量将达到23.65亿吨,煤炭需求为23.46亿吨,供需差额为0.19亿吨。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判断,无论是电力还是煤炭,今年需求不旺潜在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可就在相对宽松的需求环境下,电煤价格涨幅惊人,原因何在呢?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意见,今年电煤取消重点订货合同,煤炭企业便认为煤价放开,就是要一步并轨,很多煤炭企业对国家近期出台的有关资源价格改革政策进行大肆渲染,以提高煤价,认为2867号文件中有“煤电联动”的提法,因此,发电企业就要答应涨价。河南、山西大部分煤炭企业涨价要求均在30元/吨以上,涨幅超过了10%。在桂林会议期间,有的煤炭企业互相攀比,不断上调要价,甚至将已经签订的供煤合同收回作废,例如陕西的黄陵煤业集团。“今年电煤价格出现这样大的涨幅,关键在于只有价格协商机制,没有协调机制。在煤电双方的对话中,电力企业一方保发电,不能停机,社会责任给发电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而另一方的煤炭企业由于占有资源,便单方要价、定价且态度强硬。在市场地位悬殊的对话中,就应该有一个协调机制对价格加以平衡和约束。”一位电力企业人士分析。

  煤电联动能否实现

  电煤价格大幅上涨,已经远远超过煤电联动规定的5%原则,电价是否会再次上涨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早在桂林会议期间,鉴于今年电煤价格涨幅过高,中电联就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2007年电煤产运需衔接有关问题的报告》,建议政府尽快出台稳定当前电煤价格的指导性意见,对电煤价格矛盾予以协调或干预,同时建议及时安排有关部门进行煤电价格联动方案测算,予以同步实施。

  即使煤价的涨幅符合煤电联动的要求,并且在今年的指导性文件中也明确规定了“继续实施煤电联动”政策,可很多业内人士对此并不乐观。华电集团一位主管领导在分析联动形势时认为:“今年煤电联动的形势不宽松,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电力机组利用小时数在下降,电力供需形势比较宽松;二是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不具备电价上涨的氛围。”

  “煤炭企业如今拥有了价格话语权,我们只能接受高煤价。”中电联燃料分会会长解居臣说,但电煤涨价对发电企业的经营肯定会带来很大的压力。电力企业纷纷表示,希望通过国家制定的“煤电联动”政策来减少电煤大幅上涨带来的经营压力。联动政策能不能出台,要看价格司对各地物价指数的测算,不是说涨幅达到联动要求就一定能联动。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同步联动肯定不可能,有半年左右的价格周期,所以这段滞后期对电力企业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

  就在电力企业急盼联动政策再次启动之时,政府部门也有了动作。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召集五大发电集团及中能公司,了解电煤价格的涨幅情况,但这次会议并没有传递出令发电企业鼓舞的信息。

  “目前电价由国家管制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改变,即使电价同煤价一起实现市场化,我们随意调整电价的可能性仍很小。”一些电力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电价不能上涨,企业只能采取更加严格的成本控制手段,以此来消化电煤涨价带来的成本。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价格司副主任黄少中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对10%的上涨幅度表示担忧,同时对能否实行新一轮煤电联动表示谨慎。他认为:“机制上有联动政策,并不表示符合联动要求后就要联动。机制并不代表自然涨价,关键还要看政府部门实施。”

  其实,对于是否联动,政府也是左右为难。不联动,电力企业肯定不接受,毕竟今年的电煤价格不是上涨了一星半点儿。五大发电集团受此影响,成本上涨都十分可观。除此之外,从2007年1月1日开始,环保排污收费从原来的每千克0.6元上涨到每千克1.2元,这又增加了十几亿元的支出。发电企业都指望电价联动帮助消化一些成本压力。可联动了,国家现在的宏观经济形势是否具备了这种可能。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个别省份要求降低电价,以减轻居民生活成本。此外,今年诸如春运期间的火车票价、汽油价格以及天然气价格等社会敏感的价格都在下降或保持平稳,在这样的氛围下,电价难以有所作为。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耿志成说:“煤电联动每次具体的调整都是由政府出面,而政府调整电价是非常谨慎的。”

  虽然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但并不意味着电价上调毫无可能。耿志成告诉记者,虽然电价近期不会马上上调,但是,如果煤炭价格持续上涨,那么电价调整还是有可能的。况且,2867号文件已经明确表明要“继续煤电联动”,政府一定会维护其政策严肃性的,政策不能等同儿戏。“政府既然说了,就要实行,要说话算数。”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王战军如是说。

  “从供求看,上半年没有实施联动的迹象。从各方面反馈的信息判断,大面积调整不可能,但不排除个别区域和省份进行电价疏导。区别对待还是有空间的。”黄少中的判断为模糊难辨的煤电再次联动带来了一缕曙光。

  可究竟能否实施第三轮煤电联动呢?目前仍不确定,完全要看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决定。一方面,资源价格的上涨是当前的趋势,有利于限制高耗能项目,促进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电价上调不利于控制通货膨胀。因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必须根据当前宏观经济情况,在权衡之后作出抉择。

  联动不是根本

  煤电联动机制实施伊始,便有业内人士指出其是权宜之计,不是解决煤电之争的根本。要解决煤电之争,根本所在还是要加快市场化进程。即:电力行业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竞价上网;煤炭企业严格规范管理,科学定价,使煤炭价格真正反映它的价值。也就是说,通过市场使两个行业达到和谐。

  中共中央党校曹新教授认为,煤炭价格改革之后,很可能会产生一种市场化倒逼电力改革进程加快的局面。“煤炭价格放开,对一度停滞不前的电力体制改革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次煤炭订货改革加快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如果电煤价格市场化了,上网电价的改革就显得很必要。上网电价通过竞价后与销售电价联动,最终传导到终端消费者,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体会到电价市场化改革的成果。黄少中认为:“电价应该像油价一样,向市场机制迈进,达到市场化程度,这应该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方向和结果。与此同时,更要改革政府审批电价的形式,应靠市场的手段自行调节。但具体到煤电价格,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还是必须更是必要的,毕竟煤电还远不能达到完全市场化的程度。”一方面煤价放开,另一方面电价被堵死,煤炭企业在市场化的招牌下,毫无限度地抬高煤价。而政府在改革的压力下,完全放弃协调和监管的权利,将改革的成本全部转移给电力企业,是否合理、合适,有待推敲。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