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中国迫切需要启动光伏市场

2007-03-12 13:27来源:《IT经理世界》关键词:中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看来,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是最迫切需要启动光伏市场的国家。中国以火力发电为主,其中煤炭提供67%的电力资源,远高于世界24.71%的平均水平。由于火力发电成本不断提高,中国电价呈现上涨趋势。2006年夏天电网严重超负荷的时候,江苏、浙江等从外省购电的价格甚至接近1元/度。此外,煤炭为主的火力发电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无锡尚德CEO施正荣认为更严重的后果是:虽然尚德依靠国际市场依然可以生存壮大,但如果没有政策支持,国内其他光伏企业几年后很可能就会失去竞争力。这样当光伏技术取代常规能源成为主流能源时,国内能源市场只能由外国公司垄断了。

  太阳能发电分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两种技术,前者依靠硅电池聚集太阳能,后者则通过聚光器收集太阳能,然后经过接收器转换成热能,进行热电转换。国内唯一一座太阳能热发电的示范工程就在南京河海大学江宁校区附近,距离南京中电不足500米。

  这座塔式发电系统,除了定日镜和塔架外,全部引进以色列的技术和设备,这个仅为70千瓦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离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

  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是每度电0.3~0.4美元,为常规发电成本的6~8倍。但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逐年下降,赵玉文预计到201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将降到0.1美元,与常规发电成本基本持平;到2020年,光伏发电成本将降到6美分,从而取代石化燃料发电成为主流能源。

  虽然中国的“送电到乡”和“西部工程”等计划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有一定推进作用,但与并网发电相比规模太小。赵玉文相信,如果中国光伏市场迟迟不能启动,一旦国外光伏市场下滑,中国的光伏工业将会面临崩溃。“尚德有用不完的产能,现在它供不应求,其他光伏企业还有市场,当它也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时,下面小兄弟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一个光伏产业的老总也不无忧虑地说。

  赵玉文认为,技术与原料并不是这个产业发展最大瓶颈,因为“原材料紧缺”由市场拉动引起,也必然通过市场拉动来解决。中国对硅材料的研究与日本同步,但由于没有市场趋动力,失去持续研发和产业化的动力,最终形成今天受制于人的局面,如果市场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光伏产业在20年后又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本土市场之重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是一个高耗能的产业,但国外几家硅材料技术垄断企业还是明确拒绝将产业转移到中国。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有转移光伏产业到其他国家的意图,恰恰相反,世界各国都在鼓励发展自己的光伏产业。

  日本是最早制定扶持光伏产业发展政策的国家。1990年,日本修改ElectricUtilityIndustryLaw的技术规范与规则,取消了对光伏并网发电的限制和障碍,100千瓦以下的光伏并网不需要任何程序申请和批复,100千瓦~150千瓦也只是备案无需申请和批复。

  尚德负责战略研究的夏爱民解释说,日本非常重视电网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并网发电需要履行非常复杂的手续。但为了扶持光伏产业,日本政府不怕失误与风险,允许光伏发电进入电网系统,对于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示范作用。

  日本还规定,居民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花费由政府补贴50%,并将太阳能发电并入电网,由政府高价收购;居民用电价格低于收购价格。通过这些扶持政策,日本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光伏市场之一。

  日本也是第一个从民族兴衰安危、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认识光伏产业的国家。也正是因此,日本才诞生了夏普、京瓷、三洋等光伏公司。以夏普为例,虽然光伏产业只占总收入的6%,但夏普在光伏技术的研发上却不遗余力,将其作为公司最重要的战略储备技术,并预计会成为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日本将是中国光伏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目前由中国和日本企业共同争夺美国、欧洲光伏市场的竞争局面已经初步形成。”王汉飞称,中国2006年光伏产业已经超过美国,进入世界三强,预计到2007年中国的产量会超过欧洲,仅次于日本。而目前日本的产能也已经远远超过了它在国内的安装量,大部分产能需要输送到欧美市场,因此中日在光伏产业的比拼也就在所难免。

  中国光伏企业的电池生产线是以采购国产设备和进口关键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在生产和设备投资上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前半段工艺流程的设备包括清洗机、蚀刻机、扩散设备基本可以实现国产化,而后半段的PECVD涂膜设备、丝网印刷机则采用进口设备,这样成本较低,而且效果不错。

  有人计算,采购一套30兆瓦全进口的电池生产线大约需要投资1亿元,而最大的国产化生产线成本仅为5000万元,而材料制造设备如多晶硅铸锭炉、单晶炉、切割机、线锯等国产设备的技术性能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优良的性价比优势。

  在具备成本优势的同时,中国企业已经掌握光伏产业大部分核心技术,特别是施正荣、赵建华等一批海外专家回国创业,让中国的光伏技术迅速与国际接轨。杉杉尤利卡总经理胡宏勋也认为,虽然国内不具备硅材料的提纯技术,但随着薄膜技术的发展,以及硅材料供应商扩大生产规模,从长远来看,硅材料不会影响中国光伏产业未来能源的战略地位。

  与中国企业相比,日本本身有市场,而且大多与国际硅材料供应商有长期的合约。但更多的中国企业相信,一旦硅材料的瓶颈被打破,特别是中国光伏市场启动之后,中国光伏企业本土作战,一定会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产业大国。

  “产业效费比”

  太阳能虽然是个绿色产业,但由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时间很短,产业链条极不成熟,某些环节上能源消耗比较大,并造成环境污染。国外某些企业也利用中国的电力资源,并以牺牲中国环境为代价,为自己提供加工产品。这两大因素,让高能耗与高污染成为与绿色光伏产业极不配套的“中国特色”。

  太阳能电池对硅纯度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达到99.9999%的纯度,也就是业界俗称的“6个9”的纯度,虽然远不及半导体行业需要“11个9”或者“13个9”的技术难度高,但太阳能级多晶硅提纯技术仍然只掌握在几家国际公司手中,国内企业不具备大规模生产太阳能级硅材料的能力。

  中国有极为丰富的硅矿资源,国内企业普遍采用电弧法用炭还原制取低纯度的工业硅(纯度为98%~99%)的方法,工业技术极为简单,但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同时还会带来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具有年产工业级硅90万~120万吨的能力,但由于国内企业互相压价,以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提纯工业硅,常常以1美元/公斤的价格卖到国外,相当于卖电的价格。而国外通过工业硅提炼成太阳能硅的价格高达40美元/公斤,最高时竟达到200~300美元/公斤卖回国内,利润极为丰厚。

  从工业硅提纯高纯度多晶硅是一种高耗电、高污染的化工项目,涉及电力、煤炭、硅砂、氯气、氢气等多种主要原料,生产过程中会有大量废水、废液排出,如生产1000吨多晶硅会有三氯氢硅3500吨、四氯化硅4500吨废液产生,同时消耗大量电能,甚至需要建立专用电网、专用排污系统等,而未经处理回收的三氯氢硅、四氯化硅是一种有毒的液体,环境污染极为严重。

  也正因此,国际上所谓掌握多晶硅提纯项目,实际上也包括建立对有毒液体、气体的回收系统以及保护环境的能力。但国内一些企业甚至在还没有能力建立齐全回收系统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多晶硅项目,这不仅能源消耗大,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此外,国内相当一部分硅锭(硅棒)、硅片厂是依附日本企业发展起来的。有人统计,国内年产2000多吨的硅锭厂商中,有2/3的都是依靠中日合资企业进行生产,即由日方在全球搜集各种头尾料、砸锅料、锅底料及低档多晶硅,在河北、锦州、常州等地利用中国相对廉价的电力资源,拉制成太阳能单晶(硅锭),然后全部发回日本,中国企业的利润十分微薄。

  “不客气地说,现在许多光伏企业都是戴着高科技帽子,从事来料加工的工作。”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秘书长孟宪淦评价说,“来料加工”实质就是利用国内电力资源加工产品。拉制1公斤单晶硅的耗电量约50度,每公斤切片的耗电量约为6度,正是由于这个环节对电能的需要量极大,国内从事该业务的企业大部分都有电力系统的背景。

  光伏产业是绿色产业,中国某些企业在追求光伏产品带来商业利润的同时,忘记了发展光伏产业最根本的目的。由于中国光伏产业97%的产品出口海外,在将这些绿色产品输向欧美发达国家时,实际上将耗能与污染留给了自己!而今天对这些企业仅仅来自行业内甚至是社会舆论的谴责,在利益面前自然相当无力。

  显然,无论是出于对未来的国家能源命脉的考虑,还是出于对“产业效费比”的思考,政府都需要尽快有所作为。就像很多国内光伏产业的专家所说的:“这个产业的要素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但是点亮中国太阳能的‘开关’不仅仅是这些企业,而是我们的国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