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电力“问天” 道是无晴却有情

2007-06-20 16:05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3月4日,华北、东北沿海地区遭遇暴风雪恶劣天气,暴雪和狂风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致使多条线路跳闸,大连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 

  如果将这一事件置于电网气候环境的大背景下观察,更多类似事件会自然地“合并同类项”:2005年春节期间,华中电网遭遇严重的冰冻灾害袭击;2005年9月,台风“达维”导致海南全省大停电;2006年8月,台风“桑美”袭击华东电网……环顾世界,又有多少国家频频因为异常气候造成大面积停电? 

  据预测,今年我国气象年景总体偏差,高温干旱、暴雨大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将比常年偏多,登陆台风比常年偏强,灾害损失比常年偏重。最近,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表明全国已进入自然灾害多发季节。与此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种影响将进入更广层面,呈现出愈加复杂的特征。
 
  无论如何,与气候的关系成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工业健康持续发展所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那么,这“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气候给电力带来的是“无晴”还是“有情”? 

  极端天气成电力供应“杀手” 

  6月4日,我国正式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我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面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方案》提出,气候变化伴随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引发的气象灾害的增多,对大中型工程项目建设的影响加大。6月6日,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表示,近50年来,我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 

  5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分析当前电力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时指出,气候、来水、电煤等因素对电力的影响比较突出。国家发展改革委特别提到:今年1~2月,华中的湖北、四川,南方的云南等省区电力供需紧张的主要原因基本上都与来水偏枯等因素有关;全球气候异常也导致东北在3月出现强暴风雪天气,造成部分地区电网电力供应暂时中断。 

  全球变暖将加剧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的增长趋势,这对保障电力供应带来更大压力。 

  这一点近日在北京已经得到验证。连日来,随着北京地区气温节节攀升,用电负荷也一路走高。6月6日,全市电网最大负荷达到962.1万千瓦;6月7日,达到1004.3万千瓦;6月8日,更是达到了1051万千瓦。 

  在6月8日召开的2007年全国电力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欧新黔强调,由于需求增长迅猛,加上气候变化对电力供应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电力运行中存在着不协调因素,做好应对应急、保障供给仍面临较大压力。 

  国家电监会安全监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气候异常特别是极端天气条件,将对电力安全、有序、可靠供应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必须引起电力行业的高度重视。
 
  著名电力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也认为,我国台风、泥石流、雷击等引发电网系统事故的自然灾害频繁,大停电的风险依然存在。 

  一次次的停电事故,暴露出电网在设计、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也暴露出电网运行在应对恶劣气候条件、特殊运行方式下的乏力。 

  既然电网如此脆弱,那么,是否可以靠增加投资换回一个坚强一些的电网? 

  确实,长期以来,电网建设投资不足,是影响电网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随着投入力度加大,这种情形已经有所改变,至少在不久的将来会大有改观。根据公开的数据,“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将分别投入10450亿元和2340亿元建设电网。而今年,两大电网公司的电网投资计划分别是2025亿元和413亿元。 

  电网坚强了,抗风险能力自然会增强。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还要注意经济性问题。如果不切实际地增加电网投资成本,就会得不偿失,因此关键是合理安排。 

  合理安排的依据,要充分依靠对天气形势的预测。电网要能够抵御常规灾害的袭击,而不必不计成本地应对“百年一遇”灾害。为此,电网企业应把预测气候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保持与气象部门的联系,掌握最新的气象动态和变化趋势。 

  除了加强硬件建设,练好内功无疑更为重要。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都应时时自问:是否制定了针对台风、雷暴雨、微气候、洪涝等恶劣天气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及事故抢修预案?如何保证电网突发事件时“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如何将损失降至最低?等等。 

  全球变暖成电力发展“契机”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如此开宗明义。 

  这里所说的气候变化,主要是指“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变化,每个人都已经感同身受。而也许不为我们所知的是,变化已经和继续在对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一个明显表现,就是上面提到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增加。 

  由于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因此,气候变化就与能源结构、能源技术自主创新发生了直接关联。上述《方案》也特别提到,能源综合管理与应对气候变化“紧密相关”。 

  权威统计显示,从1994~2004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94年的76%上升到2004年的83%。据初步估算,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2004年约为50.7亿吨,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不过,这一趋势仍在加剧。6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对媒体说:“毋庸讳言,今后在某一时点,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会超过美国。” 

  目前,电力行业排放二氧化硫约占全国50%,成为名副其实的减排主战场。电力工业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发展问题”的不二选择,无疑在于加快推进电力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说起结构调整,无非是这么几句话:“有序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然而,对于煤炭在能源资源和消费结构中比例居高不下的现实和未来,法律法规建设、制度创新、机制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都迫切需要实实在在的措施和高度的执行力。 

  6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会议特别提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要与推进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相结合。 

  直面全球变暖,必须下大力气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基本国策,全国上下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电力行业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不仅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更要积极借助价格手段和财税、金融政策。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颁布实施,彰显了我国政府负责任的大国态度。气候变化,对电力发展是重大挑战,但更是新的契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行业,我们要做的,还有许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