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贵州构皮滩电站两项施工技术领先国际国内

2007-08-29 17:04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技术领先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水电十四局联合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长委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的"强岩溶地区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与"特大软岩洞室群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两项科研成果,在贵阳通过了贵州省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前一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后一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由水电十四局担负地下工程施工的贵州构皮滩水电站装机300万千瓦,是贵州省和乌江干流最大的水电站,将建我国喀斯特地区装机最大的地下厂房。该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在不到0.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布置了七十多条洞室,总长度近15公里,总洞挖量170万立方米。洞室群中遍布的复杂岩溶系统空腔体积达12.3万立方米,大小岩溶管道总长度达1.3公里,高差达130米,岩溶最大突发涌水达每小时2万立方米,最大一次突发涌泥量达3000立方米,在国内外水电工程中尚属首次。该电站尾水隧洞群工程开挖直径17.2米,软岩洞段总长度1313.68米,占全长的72.03%,软岩开挖量26.4万立方米,施工中洞室的稳定问题极为突出。针对特殊的地质情况,十四局等三方联合攻关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安全、优质、高效、经济的施工技术。

    经过工程院院士郑守仁、马洪琪及以教高工、设计大师兰春杰为组长的评审组,对两项科技成果进行认真评审,以教高工、设计大师杨志雄为主任委员,以教高工刘颖、董存波为副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通过认真审查,对"强岩溶地区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科研项目提出了鉴定意见:一是通过数值分析手段,研究了岩溶管道对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影响,提出了根据洞室群塑性区确定周边岩溶管道处理范围的原则,以及通过敏感性分析和施工进度相结合,选择适宜处理的时机与方法。二是通过地质雷达扫描等多种岩溶勘探技术的综合应用,探明了岩溶系统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深化了各类勘探技术的适用条件,形成了施工期岩溶的勘探技术。三是首次总结形成了岩溶涌水、涌泥的处理技术,综合运用了"绕道通行"等8类强岩溶地区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技术。四是首次归纳了"治水优先"等7类强岩溶地区大型地下洞室群典型施工程序。五是在强岩溶地区岩锚梁岩台开挖中,采用"垂直孔+斜孔"双向光爆新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光面效果,有效地控制了岩台开挖成型质量。六是研究成果在强岩溶地区类似工程中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出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鉴定结论。

    对"特大软岩洞室群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科研项目,提出了鉴定意见:一是结合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多洞平行、错距开挖"的施工程序,并采取"长洞短打"和"平面多工序、立体多层次"等措施,成功地解决了软岩隧洞群的稳定问题和建设工期的矛盾。二是针对地质条件,确定了有利于围岩稳定的分层分块开挖方法。并对多种支护手段进行集成创新,有效地控制了隧洞变形,确保了围岩稳定。三是应用和完善"块石压浆工艺",保证了钢支撑支护体系与围岩的紧密结合及联合受力效果,加快了一期支护体系的形成速度,降低了工程投资。四是通过施工过程中监测信息的动态反馈,适时形成一期支护体系,使"新奥法"理念得到成功应用。五是该成果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工程难题,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借鉴。作出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结论。(严镇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