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贵州借“西电东送”建南方能源大省 

2007-09-03 18:33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关键词:西电东送能源西电东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1日"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贵州"水火互济"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西电东送"的能源优势,2000年以来累计向广东省送电量已超过600亿千瓦时。"黔电送粤"一举数得,给南粤大地送去了强大能源,又为全省催生了一条日益拉长的能源产业链,给黔山黔水带来了滚滚财源。  

    借"西电东送"建南方能源大省   

    贵州是西部能源、资源富集区,贵州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530亿吨,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蕴藏量超过1600万千瓦,能源"水火互济"优势明显。      

    自2000年国家"西电东送"工程开始实施,贵州人牢牢抓住这一牵动全省经济全局的机遇,大力推进这一工程的实施。经过6年多的紧张建设,贵州省首批开工的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索风营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增容和黔北电厂、纳雍电厂、贵阳火电厂、安顺火电厂二期等"四水四火"8个电源项目,全部建成投产,第二批开工的构皮滩水电站、鸭溪电厂、纳雍二电厂等"四水八火"12个电源项目,在施工单位的精心管理、组织下,也已陆续建成投产。  

    据统计,到2007年6月,贵州电网电力装机容量已达1912万千瓦。"西电东送"工程实施以来,贵州新增装机容量已将近是工程实施前全省装机容量的3倍。2010年,贵州省装机容量将有望突破3000万千瓦大关。  

    借电力生财引发裂变效应  

    "西电东送",贵粤双赢。此举不仅为广东经济的高速发展送去了"及时雨",有效缓解了广东省全社会用电紧张的矛盾,也对促进贵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裂变"效应。  

    据了解,2000年至2006年,由于大量新机组建成投产,贵州省累计向广东省送电量达560亿千瓦时,是这一期间西部各省区中向广东省送电最多的省份。今年1至6月,贵州省向广东省累计送电量为1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4%,贵州所送电量占广东省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总量的比例已达7.33%。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西电东送"工程实施以来,能源工业已成为贵州省第一大支柱产业。2006年能源工业增加值和所提供的增值税,已分别占贵州省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增值税的30%和38%,能源工业分别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和2.9个百分点。  

    在能源工业的带动下,近年来贵州磷和磷化工、铝及铝加工,以及建材、运输、服务业等也都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2006年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为2267亿元,与2000年相比净增1274亿元,财政总收入448亿元,与2000年相比净增297亿元,都翻了一番多。  

    借市场之手引来千亿投资  

    据了解,"西电东送"工程实施以来,贵州在电力工业上投入的资金,累计已超过800亿元,加上配套建设的煤矿的投资,贵州"西电东送"工程投入的资金累计已超过1000亿元。  

    如此巨额的投资,仅靠贵州自身根本不可能解决。为此,贵州省在"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上,走了一条完全市场化的路子。  

    经过几年的外引内联,不仅广东粤电集团公司、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山东兖矿集团公司等一批省外的大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到贵州的电力、煤炭资源开发中来,贵州本省的六枝工矿集团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等企业,也纷纷通过市场化融资的办法,加快工程的进度。如今仅贵州金元电力集团公司一家企业,新开发的电力装机容量就已占贵州新开发装机容量的约三分之一。  

    在借助"市场之手"的同时,贵州省委、省政府也没有忘记充分用好"政府之手"。水电建设中,最大难题是水库移民,几年来,贵州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积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已累计完成水库移民近15万人,对保证各水电站的正常施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借"西电东送"工程实施之机,贵州省加快关闭落后的小火电机组,督促新上电厂同步建设脱硫装置。2005年在全省累计新增火力发电机组570万千瓦,全省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与2000年相比,仍减少了13万吨。(记者 刘文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西电东送查看更多>能源查看更多>西电东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