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长期形成的电力供需矛盾得到逐步缓解

2007-10-17 17:12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力基本建设持续加快

   电监会研究室课题组  
 
   众所周知,电力供应短缺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1978年因供应短缺,估计约有20%的生产能力不能发挥。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强劲需求,电力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电力投资力度持续加大,电源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电网建设速度逐年加快。与此同时,电力工业的发展和增长方式也不断转变,电源和电网结构不断优化,工程造价持续下降,长期形成的电力供需矛盾得到逐步缓解,供需形势出现了根本的好转。

  一、电力投资

  在电力供应缺口不断拉大的情况下,近几年形成了超大规模的电力投资建设浪潮。2002~2006年电力累计投入1.85万亿元,从2002年的2296.92亿元猛增到2006年的5227.84亿元,增速达127.6%,电力投资增长弹性系数明显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见表2-1、图2-1)。这主要因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人均工业产品产量大多数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因此,抓紧有利时机,加快重工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是非常必要和合理的。 

    二、电源基本建设

  (一)电力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也是实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五年。2002年实行厂网分开,打破了电力行业原来高度一体化的垄断体系,调动了各方办电的积极性,电源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电源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发电装机容量增长了10倍。自1996年起,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二位。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6.22亿千瓦。从2002年年底到2006年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增加2.65亿千瓦,同比增加74.44%(见表2-2、图2-2)。

  (二)电源结构不断优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电源建设贯彻了“优化发展火电,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方针,加快了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发电的建设步伐。截至2006年年底,核电、风电、生物质能等其他能源装机容量分别占总装机容量的1.1%、0.3%、0.11%。但由于水电和核电的建设周期较长,而在同期火电发展迅速,使得水电和核电在电源构成上的变化不是十分明显,甚至水电比重还有所下降,核电略有增长,但比重很小。在装机容量构成中,火电由2002年的74.47%上升到2006年的77.82%,水电由2002年的24.14下降到2006年的20.67%(见表2-3、图2-3)。

  1.火电结构优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火电建设普遍采取了大力发展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改造和关停小火电机组的战略措施,主要采用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高参数、高效率、调峰性能好的机组,在能源基地建设矿区坑口电厂,向缺电地区送电,促进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2002~2006年,全国共投运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2165台,装机容量比重由2002年的41.69%上升到50.44%;共投运20万千瓦及以上水电机组567台,装机容量比重由2002年的31.26%上升到33.79%(见表2-4)

  自2004年4月我国首台百万千瓦级机组———上海外高桥电厂二期第一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后,又有一大批百万千瓦电厂先后投入运行。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共有百万千瓦以上规模的电厂171座,总装机容量达25660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1.25%应的主力。

  2.水电和核电建设加快

    水电作为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在电力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火电快速发展的同时,水电建设也相应加快,开发西部水电,实施“西电东送”已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支撑。2004年,全国水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2006年年底达到1.29亿千瓦。

  从2002年年底至2006年年底,我国共投产核电装机容量343.8万千瓦。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核电装机容量为685万千瓦。2007年5月14日,田湾核电站2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至此,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到791万千瓦。尽管新增核电装机容量不多,但为今后核电的加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首先,确立了“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由“适当发展”变为“积极发展”,这对今后核电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对东南和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核电厂址选择和可行性研究工作,为今后的加速发展作了技术准备。更重要的是,通过近10年的经验积累,为核电的自主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打下了良好基础。

  3.风力发电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国风力发电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已探明全国陆地风能理论储量为32.26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储量为2.53亿千瓦,近海7.5亿千瓦,合计风能可达10.03亿千瓦,居世界前列。党的十六大以来,可再生能源发电特别是风力发电取得了较快进展。2002年,我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为39.9万千瓦。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已有91个风电场(除台湾省)、3311台机组,累计装机容量约为259.9万千瓦,上网电量约27亿千瓦时。主要分布在16个省(区、市、特别行政区),单机容量大多数为850千瓦及以上,1500千瓦机组有230多台,最大的为2000千瓦,安装在江苏如东掘港镇和福建山乌礁湾风电场。

  三、电网基本建设

  (一)电网建设速度加快

  在电源建设实现新跨越的同时,我国的电网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截至2006年年底,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28.15万千米,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达到38131万千伏安,分别比2002年增加1391.64%和86.255(见表2-5、表2-6)。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政府的主导下,电力企业实施了大规模的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逐步改变重发电、轻输变电的局面,配电网建设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为城市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和供电质量的改善打下了较好基础。

  (二)全国联网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大区电网的互联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2003年,随着华中到华东第二条±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300万千瓦)的投运,使华中-华东的输电能力达到420万千瓦。同年9月实现了华中与华北500千伏交流联网。另外,三峡至广东直流联网工程、华中与西北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投运;同时,实现了山东与华北联网。川渝与西北联网、山东与华东联网等项目已完成可研或正在开展可研等前期论证工作。三峡工程三常直流和三峡送出有关输变电工程按计划投运,其他三峡输变电工程按计划施工,确保了三峡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

  (三)“西电东送”三大输电通道基本形成

  党的十六大以来,“西电东送”规模不断扩大。至2006年年底,“西电东送”的北、中、南三大通道已形成3400万千瓦的输送能力。北通道共建设投运13回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输送能力超过1200万千瓦。这些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对山西、内蒙古地区能源资源输送到京津唐及河北地区发挥了巨大作用。中通道共有3回从三峡、葛洲坝到华东地区的±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加上阳城电厂送江苏的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输送能力达到1000万千瓦。南通道共形成“六交三直”9回500千伏输电线路,输送能力超过1300万千瓦。

  (四)电网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日益显著

  党的十六大以来,电网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日益显著。2002年,全国跨区资源配置的电量为897.6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5.4%;2006年,大幅度增加到3446.8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12.2%,同比增加284%。其中:跨区域电能交易853.1亿千瓦时,同比减少0.3%;区域内跨省电能交易259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3%。2006年,跨国(境)电能交易累计179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7.3%,其中:从俄罗斯、朝鲜、香港等地购入电量5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向香港、澳门、越南、朝鲜等地送出电量12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见图2-4)。

  四、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

  (一)电力工程造价

  2002年以来,各电力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完善全过程造价管理制度和方法体系,从工程建设各个环节努力控制工程造价,取得了显著成效。

  1.发电工程

    火电建设工程单位造价水平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由于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用持续上涨等原因,2006年有小幅度的上涨(2图2-5)。投产火电工程单位概算从2001年的5000元/千瓦左右下降到2005年的4000元/千瓦左右,下降幅度达20%。但2006年较2005年上涨了183元/千瓦;单位决算从2002年的约4800元/千瓦下降到2005年的3564元/千瓦,下降幅度达25%,但2006年较2005年上涨了236元/千瓦。

  水电、核电和风电竣工项目有限,工程造价变化离散性较大,短期规律性不强。

  2.送变电工程

    交流送电工程单位造价总体呈上涨趋势,线材和线路走廊征用补偿费用的上涨是主要原因。500千伏交流送电工程单位造价从2002年的156万元/千米上涨到2006年的194万元/千米;330千伏交流送电工程单位造价从2002年的77万元/千米上涨到2006年的87万元/千米;220千伏交流送电工程单位造价从2002年的64万元/千米上涨到2006年的82万元/千米;110千伏交流送电工程单位造价从2002年的39万元/千米上涨到2006年的45万元/千米(见图2-6)。从项目所在地区看,500千伏交流送电工程华东地区最高,华北地区最低;220千伏交流送电工程单位造价华东地区最高,西北地区最低;110千伏交流送电工程单位造价南方地区最高。

  近年来,变电工程单位造价不同电压等级有升有降,500千伏交流变电工程单位造价总体下降,220千伏交流变电工程单位造价基本保持稳定,110千伏交流变电工程单位造价略有上涨。但2006年除500千伏变电工程单位造价下降了8.46%以外,其余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这主要是受原材料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其中变压器和断路器等主要变电设备价格涨幅较大。

  (二)电力行业定额

    2002年以来,随着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在电力建设设计和施工中的广泛运用,以及施工建设企业组织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普遍提高,全国电力施工建设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与1997年电力工业部颁布的《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工期定额》相比,电源和电压工程建设平均工期逐年缩短,累计缩短幅度达
30%~50%。

  国家电监会不断加强电力工程造价和定额管理工作。2005年,中电联启动了电力建设工程计价标准体系的修编工作,并组织编写了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2006年,为了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后的形势,改组了全国电力定额组织体系,分别在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公司设立电力建设定额站。

        表2-1  近5年全国电力投资增长情况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GDP增速(%) 
9.10 
10.00
10.10
10.40
11.10
电力投资总量(亿元)
2296.92
2894.43
3284.89
4754.22
5227.84
电力投资增速(%)  
18.12
26.01
13.49
44.73
9.96
电力投资增长弹性
1.99
 2.60
1.34
4.30
0.90
电源投资总量(亿元)
747.43
1880.43
2047.56
3228.06
3122.09
电源投资增速(%) 
14.25
151.59
8.89
57.65
-3.28
电网投资总量(亿元)
1507.48
1014.00
1237.33
1526.15
2105.75
电网投资增速(%)  
43.88
-32.74
 22.02
23.34
37.98

 
表2-2  近5年全国装机容量增长情况

年份
总装机容量(万千瓦)
净增装机容量(万千瓦)
同比增长(%)
2002
35657.09
1808.40
5.34
2003
39140.78
3483.69
9.77
2004
44238.73
5097.95
13.02
2005
51718.48
7479.75
16.91
2006
62200.00
10481.52
20.27

 
表2-3  近5年电源结构变化统计表

 
水电
 
 
火电
 
 
核电
 
 
年份
装机
总量
(万千瓦)
同比
增长
(%)
占总量
比例
(%)
装机
总量
(万千瓦)
同比
增长
(%)
占总量
比例
(%)
装机
总量
(万千瓦)
同比
增长
(%)
占总量
比例
(%)
2002
8607.4
3.70
24.14
26554.7
4.95
74.47
458.6
102.2
1.29
2003
9489.6
10.25
24.24
28977.1
9.12
74.03
636.4
38.77
1.63
2004
10524.2
10.90
23.79
32948.0
13.70
74.48
701.4
10.21
1.59
2005
11738.8
11.54
22.70
39137.6
18.78
75.67
701.4
0
1.36
2006
12857.0
9.52
20.67
48405.0
23.68
77.82
701.4
0
1.18

                                                            
表2-4  近年全国1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和4万千瓦及以上水电装机分布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火电装机比例
火电10万千瓦及以上
 
 
 
 
 
 
台数
855
931
1026
1174
1393
 
装机容量(万千瓦)
19076.1
20881.8
23618.4
27798.9
35874.8
 
占火电装机比例(%)
71.84
72.06
72.69
72.37
74.11
 
火电20万千瓦及以上
 
 
 
 
 
 
台数
519
554
612
708
880
 
装机容量(万千瓦)
15201.5
16412.0
18644.0
22123.0
29542.0
 
占火电装机比例(%)
57.34
56.64
57.38
57.59
61.03
 
火电30万千瓦及以上
 
 
 
 
 
 
台数
314
342
394
480
635
 
装机容量(万千瓦)
11071.5
12118.0
14218.0
17491.0
24441.0
 
占火电装机比例(%)
41.69
41.82
43.76
45.53
50.44
水电装机比例
水电4万千瓦及以上
 
 
 
 
 
 
台数
361
388
418
452
505
 
装机容量(万千瓦)
4941.7
5569.6
6215.1
6858.6
7492.1
 
占火电装机比例(%)
57.41 
58.69
57.41
58.86
58.21
 
水电20万千瓦及以上
 
 
 
 
 
 
台数
94
104
109
125
135
 
装机容量(万千瓦)
2690.5
3209.0
3579.0
4079.0
4344.0
 
占火电装机比例(%)
31.26
33.82
33.06
35.01
33.79


2-5  近年我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
 单位:千米、%

年份
合计
750千伏
 
500千伏
 
330千伏
 
220千伏
 
 
 
总长度
同比增加
总长度
同比增加
总长度
同比增加
总长度
同比增加
2002
188719
0
0
36745
16.70
9612
4.74
142362
4.73
2003
207153
0
0
44364
20.73
10389
8.08
152400
7.05
2004
228860
0
0
54252
22.29
10773
3.69
163835
7.50
2005
253685
141
0
62866
15.88
13059
21.22
177619
8.41
2006
281366
141
0
73394
14.60
13975
7.00
193997
9.10



                                                    
2-6  近年我国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
单位:万千伏安、%

年份
合计
750千伏
 
500千伏
 
330千伏
 
220千伏
 
 
 
总长度
同比增加
总长度
同比增加
总长度
同比增加
总长度
同比增加
2002
52664
0
0
13750
17.21
1755
14.93
37209
9.35
2003
60653
0
0
16166
17.57
1899
8.21
42588
14.46
2004
71739
0
0
20921
27.87
2064
8.69
48754
14.48
2005
84333
300
0
24665
17.90
2557
23.89
56811
16.52
2006
97831
300
0
29547
17.80
3130
22.40
65154
14.50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