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可再生能源将为电力设备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2007-11-30 16:09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电力设备再生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网记者齐正平

    “再生能源将占据未来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 

     这是11月中旬结束的“电力—能源对话”上传达的信息,这一观点得到了参加会议的官员和专家的认同。

     有资料显示,我国探明可开采煤炭储量为80亿吨,按每年消费20亿吨计算,我国煤炭资源还可使用40年。石油资源可开采储量约为30亿吨,按现在的消费速度可使用50年。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问题已近在眼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已是我们当务之急的战略任务。

      可再生能源是指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永续利用的能源。这类能源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能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纷纷把发展可再生能源做为一项重要的能源战略。

      可再生能源,利益几何?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11月中旬结束的“2007中国电力—能源对话”中指出: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在发电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水电,其他能源如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光伏发电仍处在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约为8%。除了小水电开发技术相对成熟,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均困扰于开发成本过高,电价勉强补偿成本、甚至不能补偿成本的境地中。

     以生物质能为例,其发电生产成本是燃煤发电的两倍左右。据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科技部经理庄会永介绍,全国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约6亿吨,绝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原料分散,使采集成本、运输成本较高。利用生物质能发电,发一度电约需燃烧1公斤秸秆,生物质能发电机组每千瓦造价最初约为10000元人民币,后来降到9000元。按国家核定的生物质能发电上网电价,虽然较火电上网电价高0.25元,但也只能勉强补偿成本。“生物质能发电企业现在处于微利甚至无利状态”,庄会永说。

     因为资源供应问题和价格问题,生物质能发电发展缓慢。有关专家指出,按现在的发展水平,完成《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生物质能发电2010年550万装机的任务问题不大,但到2020年的3000万装机,尚有一定的难度。

     我国的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李俊峰强调:我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有6-10亿千瓦,海上1-2亿千瓦。共计7-12亿千瓦。陆地要远远大于海洋,早前提出的海上可利用风能资源7.5亿千瓦并不科学。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

     应该注意的是,到2006年底,风电装机达到260万千瓦,同比增长105,按这样的发展速度,有望在2008年提前实现500万千瓦的装机。

     中国能源投资网CEO张杰认为,风电是未来最有前途的投资方向,将逐渐发展成可与常规能源相竞争的可再生能源。但也存在一定风险,一是若上网电价低于0.55元/千瓦时,将无法保证收益。存在政策风险。二是“跑风圈地”现象非常普遍。因为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电价补贴、优先上网等相关优惠政策,引发国内各地投资风电的积极性高涨。一些5万千瓦以下的项目,只需经省级发改委批复。很多企业都抱着先圈地,再观望的态度,先将资源好的地方占住,却并不开发,最后或找合资,融资,或卖掉。这种非理智性的投资,将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今后一些企业被淘汰出局。

      风电电价一直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争论的焦点,目前是采用招标的方式。原来只是让最低价中标,真正的中标项目通常要亏损。今年第六期招标是去掉一个最高和最低电价后,最接近剩下的平均值的电价中标。尽管这种方法更趋于合理,但风电较高成本和较低电价的矛盾仍然存在。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生产成本最高的,是其他能源的5-10倍,可以说如果没有政策的补贴,在市场中没有任何竞争力。目前因成本过高而发展缓慢,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政策护航,能源和谐发展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我国技术研发能力,核心设备制造能力较欧美日等国尚有较大差距,一些关键设备和原材料均依赖进口,比如风能,我国风能储量居世界第一,但我们没有掌握独立自主的风力发电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风力发电机的生产主要依赖生产许可证等技术转让或依赖进口。再如太阳能发电,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普遍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光伏电池生产的关键设备和原材料依赖进口。

      技术与设备对外依存度过高,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速度和质量。并且只有突破了这个瓶颈,可再生能源成本过高的问题才会得到根本解决,才会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实力。

      其实,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过高、市场容量相对狭小的问题不仅在我国,在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的出现过。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是各国解决矛盾的相同作法。如德国、丹麦、法国、西班牙等国采取优惠的固定电价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实行可再生能源强制性市场配额政策,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对可再生能源实行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

     同样,我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战略意义,近几年来,频频出台政策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2006年1月1日,中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规定电网企业应当与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订并网协议,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并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上网服务。

      2007年4月,“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出台,规定五年内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措施。

      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向全社会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中国未来15年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政策和目标。明确规定可再生能源在整个中国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要从目前的近8,提高到2010年的10,2020年的15左右。

      在11月中旬结束的“电力—能源”峰会上,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刘佐透露,将对可再生能源行业实施“三免三减半”的优惠税收政策,此项政策目前正在细节的研究中,可望在近期颁布实施。

      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扶持政策可概括为强制上网、优先收购、政府定价、费用分摊几个方面。以保证可再生能源所发电量不但能卖得出去,还要有一定收益。

     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显示了国家对加快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决心,然而,对于刚刚踏上征程的中国再生能源行业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整,法律和法规缺少相关的实施细则、经济激励力度弱,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政策的稳定性差,没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同时,正因为可再生能源刚刚“起跑”,前面将是一段加速的进程,潜力十分巨大。并且,随着政策的不断的完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要实现2020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任务,将需总投资约2万亿元,这也将为电力设备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电力设备查看更多>再生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