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云南省进一步加大推广EPC模式

2007-12-04 17:25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EPC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ERC云南节能迎来新模式
      云南电力报记者蒋琳

      尽管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昆钢)的加热炉节能改造项目,因为釆用EPC模式,投资预算减少了800万元,同时项目整体达到EPC合同上节能的要求,但是要让其他公司的节能改造项目都做到这一点,目前尚有难度。

      记者获悉,在11月29日开幕的“2007中国昆明国际节能新能源环保博览会”上,云南省政府节能办与省经委节能中心,将在云南省范围内极力推行节能减排新模式——“EPC(合同能源管理)”。省经委节能技术中心培训信息中心主任余韬透露,此次展会上共有来自国内外的24家节能服务公司(简称EMC)参加,其中13家为云南本土企业,1家新西兰公司和10家国内知名企业。余说,借“节博会这个平台推行,将有助于EMC与想要进行节能改造项目的企业对EPC模式相互了解认可,最终达到共识——促使EPC项目的完成。这样“多条腿”走路,必然能够更好地推动云南省“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完成。

      同部门的另一高级工程师杨昊也表示认同,称进一步加大推广EPC模式,对于节能减排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系“十一”五指标实现

      2007年起,国家日趋重视整个社会节能减排的问题。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我国要完成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主要污染物下降10%等等一系列节能任务。

  现实情况是,2006年单位GDP能耗仅仅下降了1.3%左右,2007年上半年下降了近3%,都没有完成指标。而作为资源大省的云南要保障“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势必需要更多的方法方式来助推。

      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目前成功的EPC项目只有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加热炉节能改造项目和阳光基业正在施实中的开远水泥厂余热发电的项目。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目前需要进行节能改造的企业仍然很多,但是像昆钢这样要上节能项目却又缺乏投资资金和技术的企业来说为数却不少,这就使得云南省在完成“十一五”指标上大打折扣。

      独具特色的“007”服务

      事实上,“合同能源管理”(EPC)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节能新机制,其实质就是,“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培训、运行维护、节能量监测等一条龙综合性服务,并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依照具体的业务方式,可以分为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承诺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

      规避风险是贯穿整个EPC模式的核心,是能源管理合同得以实施的保障;一个EPC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使介入项目的各方,都能从中分享到相应的收益。

      之所以昆钢要釆用EPC的模式,就在于“00”上,它在上项目的同时可以不承担资金和技术两大风险,即零投资零技术。但风险是投资无可避免的,既然昆钢不需要承担风险,那么这些风险必然要由合同的乙方——一家山东的EMC来承担了。山东这家EMC为此项目投入了800万元的资金,并找到北京的一家公司承担下技术风险,负责设备的安装、维护和运行。

      对许多经营者而言,能源及其管理不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一个部分,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而专门从事提供节能服务的山东EMC正是从这个方面入手,给昆钢提供了“007”一体化式的服务。

      一家EMC公司的业务,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推销某产品、设备或技术,而是通过EPC的模式为客户提供集成化的节能服务和完整的节能解决方案,是“交钥匙工程”,它为昆钢的节能项目量身定做了一整套7位一体化的节能改造方案,从能源审计开始做起,向昆钢提供咨询与诊断、可行性研究及论证、融资、设备和材料釆购、项目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培训、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托管的7项服务,并通过与昆钢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并获得利润。

      与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和所有盈利都要由需要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不同,在EPC(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下,昆钢完全不用承担这些风险,并且能够享受到与自己承担风险时相同,甚至更多的节能量。

      昆钢节能项目2004年投运后,按照之前合同中所约定的方式,昆钢把每年产生的节能效益的30-40分给山东这家EMC公司,合同期限为2年,2006年山东这家EMC把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昆钢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昆钢享受,合同结束。

      “简单地说,EPC的关键就在于它能够替想要进行节能改造的企业规避资金和技术上的两大风险,企业能够不用担风险,还能省钱,这当然能够受到大部分企业的欢迎。”云南省经委节能技术中心的高级工程师杨昊如此认为,“我们可以把EPC理解为一种新融资模式的概念,只不过是运用在节能项目上的融资方式,其本质就是进行融资与规避风险。”

      EPC适用范围广

     “EPC模式的适用范围很广,并不局限于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因为它能否实施的关键就是集中在‘避险’和‘节能效益分享’上,并且这种避险并不与企业的大小有关,只要是EMC节能服务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并且有能够达到合同要求的技术就能够以EPC模式来为这家需要做节能改造的公司做节能项目。但这并不表示,所有需要进行节能改造的项目都必须用EPC这种模式来实施项目,它只是节能手段里的一个方法。”
 
      基本的商业准则是,既然我承担了风险,就要获得风险带来的收益。杨说,“更准确地说,EPC是需要进行节能改造的企业,基于对设备、技术掌握不确定,以及资金没有保障的情况下选择的节能改造的最好方式,然后EMC再按照之前合同中所约定的标准从节约能源的收入中分享应有的效益。”

      昆钢能源科科长周庆华表示,他们对这个EPC项目相当满意,节能的效果的确很好,不过他认为EPC模式只有在节能量明确,并且投资数额并不巨大的时候采用比较合适。

      对于像昆钢这种大企业来说,他们更乐于节能改造项目是小额投资时来做,投资过于巨大时,他们并不愿意以EPC的模式让EMC来分享他们的节能效益。他们无法接受被别人分去很大一部分的利益,因为项目投资的成本最终都还是他们企业自身承担的,而且项目合同结束的前提条件是“直到EMC收回全部节能项目投资后”,实质上项目的投资成本还是由昆钢“埋单”,用了EPC模式,只不过是“拿钱买保险”,可以分期付款而已。

      实质上,EPC模式下的节能项目,避开风险只是仅仅对于甲方企业而言,但实际上风险并没有消失,只是把这种风险转移到了乙方EMC身上;对于EMC来说,做EPC项目时,他们同样只愿意承担应有的风险,不愿意承担责任之外的风险。

      E MC面临“额外”风险

       昆明华讯纬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为企业提供节能产品和节能系统解决方案EPC服务的公司,它的总工程师徐扬表示,“我们能够做EPC模式,但是他们更愿意尽量不用EPC的模式做。”

      他说,除了“愿意为客户承担风险”,想要在这一领域真正立足,“华讯纬达”还需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他看来,“技术”的革新才是确保节能目标实现的关键。

      他认为,节能不能把它简单地看作是某一个设备上的或加一个节能产品就能达到的,一个节能项目看着似乎能够达到那个节能的效果,但实际上做起来未必可以达到,理论与实际相差很大,因为上一个节能设备,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它会牵动整个生产线设备的调试,如果因为这样的调试而耽误了整个生产任务的完成,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昆明阳光基业公司在给开远水泥厂做EPC余热发电节能项目时,就发生了这样的问题,对技术掌握得不够,造成项目没有达到当初预计的节能效果,甚至连国家标准都没有达到,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导致他全盘皆输。所以尽管你拥有着某一方面的技术优势,但是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项目生产的工艺条件也不行,并且某些节能设备在海拔高度、湿度的影响下,它的性能也会发生变化,这也需要重新掌握。通常在这些情况的影响下,技术上的风险就增大了,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通常也不愿意用EPC的模式来承担这额外的技术风险。

      如果在技术上不存在风险后,EMC公司又面临着融资的风险。“一家企业如果想要做EPC项目,那么它必须具有充足的资金,但是作为一家私营企业,想要从银行得到贷款是件非常难的事,它必须要有担保人,而担保人的条件又非常严格,并且在程序上并没有一个规范,银行也没有专门为做节能服务的公司形成专门的渠道。在省外,做得很好的EMC通常都是政府作为试点的企业,在资金的筹措上非常迅速方便,由于这些种种的麻烦与难度,公司就更不愿用EPC来做节能项目了。”徐扬如实说。 

     急需“支付宝”式的中间商

      徐扬表示,EMC在能够完全承担技术和资金上的风险后,却又面临着一个更为严重的“投资回收”问题。

      在他们看来,越糟糕的企业才是越需要以EPC模式做节能改造项目的公司,但他们“不敢跟这样的企业做”,虽然合同签了,但是这样的企业是否会按合同来履行有很大的问题。他们曾遇到过这样的公司,在节能项目实施以后,公司看到巨大的节能效益,便不愿与他们分享节能效益了,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付款。

      省经委节能技术中心的高工杨昊也表示,EPC最困难的就是对节能量的监测,这个环节搞不好对节能效益的共享就很难把握。
对于专业从事提供节能服务的公司来说,资金的快速回收是下个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资本在投入后,然后尽快退出”,因为每个项目资本的投入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在做某一个EPC项目时,遇到这种情况时,“私营的节能服务公司没有足够的能力撑下去,势必会被这个项目拖垮”。

      “这种风险已经是我们EMC公司应该承担的风险之外的风险了,但这种风险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要给这些糟糕的公司做就必须要承担这种风险。”

      实际上,这部分“糟糕的公司”,才是EMC的主力市场,对于那些“好的企业”来说,节能的空间并不大,但是往往这部分“糟糕的公司”都是资金不足的公司,帮它们上节能项目就要面对资金回收困难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很希望有一个像淘宝网上‘支付宝’一样的平台,或者是一个专门的‘中间信用机构’,把EPC项目的节能效益交给这个‘中间商’管理,然后,再按照合同的约定把我们应得的收益划给我们,这样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并且我们也避免了额外的风险”。

      徐说,我们认为真正的节能是把所有设备都运行在最高工作点上,而不是单一的某个设备节能,或是管理方式的改变,并不是单个个体节能就是整体节能。

      EPC的推广与发展,不单是给甲方规避了风险这么简单就可以做的,EMC和愿意接受节能改造的公司是共同促使EPC完成的双方,每一方的利益都需要有根本的保障,在管理层面上需要有政府的支持,在融资方面上应该有健全的体制和畅通的渠道保障,市场机制的完善才能促进节能产业的蓬勃发展。

       所以,不管用任何的模式进行节能减排,只有技术进步才是核心,找到了适合自身的模式,节能目标的实现就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据徐扬透露,云南市场上能够在机电设备做EPC的企业目前不会超过5家,因为这个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技术门槛要高些,并且他们希望通过这次的展会能够拿下一个4000千瓦高压变频器的EPC节能项目。
      记者从省经委节能技术中心获悉,现在有6-7家企业对EPC模式有意向,有望在这次展会上敲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