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云南电网:苦聪人通电访两村

2007-12-20 17:24来源:云电新闻网关键词:云南电网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镇沅彝族哈尼族自治县的苦聪人约占全省苦聪人总数的50。如今,作为该县苦聪人通电的最后两个村,者东镇凹龙村大村组的43户农民群众在2007年12月14日的这一天也充分享受到云南电网公司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2005年11月2日关于“要贯彻对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使苦聪人早日摆脱贫困”重要批示带来的温暖。站在夜幕降临的凹龙村村委会门前,斑斓的彩灯伴随着悦耳的三弦声悠扬着苦聪山寨清朗的夜空。

  穷窝窝里“电”变化
  在凹龙村村委会的院子里,说起苦聪人脱贫通电工程,者东镇镇长张兆辉高兴地迎了上来,他告诉记者:苦聪人在全镇共有2212户8091人,涉及15个行政村178个自然村,村里祖祖辈辈靠刀耕火种、狩猎维生,居住在阴不避雨、晴不遮阳的篱笆、茅草房内,2005年人均收入187元,农民人均口粮170公斤。村里的人靠松油木和晒干的竹子照明,穷得就连点煤油灯的钱都没有,吃的玉米面用石磨靠人工磨出来,讨个媳妇所需的玉米面至少要花半个月的时间才能磨好,吃的苦荞仅仅是夏冬两季才有,稻谷也是靠人工用石臼舂出来的。因为没有电视看,到了晚上,一家人只有围坐在火塘旁,加上又不与外界接触,苦聪人的孩子不会说汉语。自从进行了电力扶贫后,镇上的村民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发展茶叶、核桃、烤烟和畜牧业成为村里的主要生产方式,去年农民人均收入就有了600多元,今年的形势更好了,村里的人家有了碾米机,煮饭也用上了电饭褒,仅凹龙村就有90户人家看上了电视,讨亲嫁女也不是困难的事了。

  正说着,围过来的一个妇女忽然打断了谈话,她说:“是啊,现在好了,我们村有电用了,去年村里还没有通电的时候,已经72岁的肖秀英大妈从儿子家回来,就在自己家的门口摔了一跤,右腿骨头跌断了,光住院就一个多月,而她儿子家离自己家也就50多米,如果当时有电灯照亮的话,大妈也不会摔跤了。”这时,人群中的一个村民又说:“我们是享了党的政策的福了,自从电通到了村子里,我家也看上了电视,两个孩子可以在灯下读书,每天再也不用三个石头支锅煮饭了,白日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干干净净的喽,这才是人样嘛。”说得大家全都笑了。

  三弦弹唱“光明曲”
  62岁的村民王云祥是位能编写对联和三弦词的凹龙村一组的“能人”,说起这几年写对联的经历,王云祥老人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视、写对联。以前村里没有通电的时候,每天都要赶往6公里外的学堂街去看电视,看党的三中全会,看苦聪山外面的世界,为了看电视没少摔跤。1996年村里有人买了小水轮发电机,整个凹龙村也只有10台电视机,可由于电压不稳,没水的季节,电视就成了时髦的摆设。那时候,为村子里办婚丧嫁娶和盖新房的人家写对联每年也只有10来家。自从温总理作了对苦聪人脱贫的批示后,村子里盖起的新房增多了,请写对联的人家也越来越多,仅2005年年底到2006年春节时候就写了近30家,加上村里通了电以后,远近的村民们晚上跳“三跺脚”的人也越来越多,找我写三弦词的人也增加了许多,这真是苦聪山寨春来早,光明照进了苦窝窝啊。

  看着老人喜上眉梢的神情,记者又问到电费的情况,老人接着说:以前的电费由村里负责,每度电要1块到1块2毛钱,现在大电进来后,我们的1度电只要4毛8分3,“一户一表”改造,老百姓也只出电表钱就可以了,这正是南方电网来改造,麦地凹龙大变化喽。听着老人不由自主地吟起自编的三弦词时,人群里又传出了一片开心的笑声。

  “披星戴月”也值得
  到麦田村的路很陡很窄,当记者徒步来到村里时,扑面而来的是阳光下一条条银线和梯田中一根根耸立的电杆,在感受行途艰辛后,记者诧异电杆是如何运到村子里,施工队的小伙子告诉记者:苦聪人由于居住分散、道路不便、山高坡陡等原因,架电施工难度很大,一根长10米、重600公斤的电杆,首先用汽车运来,再抬下转到农用车上,行一段路,再抬下转到拖拉机上,到拖拉机无路可行时,再抬下转到木轮手推车上,最后连木轮车都没法行进时,我们14到16个人就靠自己的力量把电杆抬进村子里,最远的地方要走5公里的路,有的时候,一根电杆需要一整天的时间才能运到目的地,麦地和凹龙两个村的电杆就用了541根。

  这时,站在一旁的凹龙村一组村民王振武接过话说:“苦聪人生活的气候环境都非常恶劣,这里的龙卷风能把村民房屋的瓦片和农作物吹得飞起来,他们为了架好电杆,早出晚回,刮风下雨也要来,进村泥滑路烂,他们十几个人还抬着电杆走路,吃的是自己带来的冷饭,我们看了都很心疼,他们为的就是能快点让苦聪人用上电呐。”正说着,麦地村大竹箐村民王学贵手拿着木棒,用力舂捣着身边一家村民院内石臼中的稻谷,边说:“以前我们就是这样碾稻谷的”,其用力的劲头惹得围观的村民和施工队的小伙子全乐了。

  脱贫“电”架桥
  据统计,镇沅县苦聪人主要居住在哀牢山中部的和平乡、九甲乡和者东镇,3个乡(镇)苦聪人4481户13928人占全县苦聪人总数的92,涉及28个行政村344个自然村,自农网一期、无电人口通电、完善西部电网建设与改造等工程实施后,云南电网公司累计投资861.681万元,解决了1346户4610人苦聪人的生产生活用电。“移民新村建在哪里,电力线路架到哪里”,2006年4月,云南电网公司筹集专项资金200万元,启动了苦聪人通电专项工程,完成了5个乡镇10个苦聪人易地搬迁安置点的通电,解决了601户1894人苦聪人的生产生活用电。截止2007年底,镇沅县3乡(镇)共有苦聪人4461户13837人告别了无电历史,一户一表改造1494户,全县苦聪人所居住的各乡镇都通了电。

  针对麦地、凹龙两村尚余的20户无电户问题,普洱供电局委派到镇沅供电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的田玉海介绍:公司将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全力以赴,争取明年春节前县里所有的苦聪人都能用上电。下一步根据2007年修编的《镇沅县苦聪人聚居地电网规划》,对我县3个乡镇17个行政村进行电网改造,并对1994户5849人苦聪人进行“一户一表”改造,降低到户电价,减轻苦聪农户负担,使全县苦聪人都过上通电带来的好日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云南电网查看更多>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