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华能:敢为人先 敢为人所不能

2007-12-26 14:1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华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网记者  张星宙

    “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能”,这不仅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发展轨迹的真实写照,是华能集团卓越企业精神的内在特质,更是华能集团始终坚守的历史使命。

  作为我国发电领域的龙头企业,无论是电力行业改革“试验田”时期,还是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华能集团一直是社会各界了解电力行业的窗口和行业对标的标杆。

  如今,在电力体制改革五周年之际,再次审视华能集团,可以发现,其窗口和标杆作用更加突出。
  截至今年11月底,华能集团装机容量已达6689.89万千瓦,比2002年增长4000万千瓦,装机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从经营水平来看,2006年年底,华能集团的发电量、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分别为2820亿千瓦时、2861亿元、842亿元和96.2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幅度均在一倍以上。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华能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并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优化产业和电源结构,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完成巨大的跨越。

  如今,华能集团发电装机规模不断增大,服务区域不断扩展,综合实力持续增强,资产遍布全国28个省(市、区),成为以电为核心,煤为基础,电煤路港运一体化的能源集团。
  
    勇于攀越电力高峰 成就世界发电之强
    
    2007年6月16日,对华能集团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当天,随着北方达拉特电厂8号60万千瓦机组投产,华能集团装机容量迈上6000万千瓦台阶,达到6013万千瓦,成为国内首家装机容量突破6000万千瓦的发电企业。华能集团继续保持“国内最大发电企业”的荣誉。
  2002年,成立于1985年的华能经过17年的发展,其装机容量为2676万千瓦。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华能集团装机容量超越了17年之和,华能速度令人惊叹。

  尤其是2004年以来,华能集团发展更是驶入了快车道,平均每年投产装机1000万千瓦,是过去17年平均增长能力的近6倍。这样的增长能力,世界电力史上罕见。
  经过五年的发展,华能集团不仅实现了装机规模的大跨越,在电源结构上也实现了优化。
  2006年11月,华能玉环电厂顺利投产国内首台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今年11月,华能玉环电厂二期两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投产。玉环项目既代表了国际燃煤发电最先进技术水平,也代表了我国电站设备制造和电力工业装备的最高水平,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史上的里程碑,同时也意味着华能集团已经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四台百万千瓦机组连续建设、投产,也创造了国际火力发电厂建设之最,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先进的火电设备制造
国家。

  据介绍,目前,华能集团已投产和在建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8台。随着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环保型燃煤发电机组的陆续投产,到2006年年底,华能集团3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机组容量占总容量的比重提高到了75.32%。华能集团的电源结构明显优化,能源消耗大幅降低、污染排放大幅减少,与之对应,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华能集团所属电厂平均供电煤耗达到339.61克/千瓦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15.8克/千瓦时,煤耗指标继续居全国领先地位;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较2006年下降29%。
  
    科技创新追求不懈  清洁发电国内领先
    
     2004年,华能集团在国内首倡并积极组织实施“绿色煤电”计划。此计划旨在研究开发并示范推广大幅提高发电效率、实现二氧化碳和污染物近零排放的下一代洁净煤发电新技术,解决我国煤炭发电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该计划提出不到两年时间,其相关关键技术不仅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863”计划,还得到国内发电企业的积极响应,包括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中电投集团在内的国内7家发电、煤炭、投资骨干企业与华能集团一起,共同成立了绿色煤电有限公司。他们的最终目标:研发、建设、运营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近零排放的“绿色煤电”示范电站。12月11日,全球最大的煤炭公司———美国博地能源公司正式加盟“绿色煤电”计划,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协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22年特别是近5年的发展历程上,华能集团在发展中一直注重科技及环境保护。追求“绿色”发展,即华能集团著名的“三色”理念之一。“绿色煤电”计划是华能“绿色”理念的成果和结晶。近五年来,以火电为主的华能集团更是积极追踪国际先进能源技术,率先进行清洁发电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有电力专家评价,“华能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了发电企业的前列”。
  华能集团不仅联合国内企业搞“绿色煤电”计划,2005年10月还加入美国“未来电力企业”联盟,共同投资、建设“未来电力”高端技术项目,成为该联盟9家企业中唯一的中国企业。目前,“未来电力”项目计划投资9.5亿美元,建设、运营全球第一座污染物近零排放燃煤发电商业示范电站。

  今年8月,华能集团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开展技术合作,计划在北京建设国内第一个年捕集二氧化碳3000吨的试验示范项目,以迎接2008年奥运会。

  华能集团和澳大利亚科工组织合作开展洁净煤发电及二氧化碳捕集与处理等研究,在华能北京热电厂建设中澳合作研究的依托项目———二氧化碳捕集示范项目,将对我国实施“绿色煤电计划”、进一步做好二氧化碳捕集与处理技术的消化吸收及技术储备、今后我国大规模开展发电厂二氧化碳捕集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可以彰显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姿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也将为我国掌握二氧化碳捕集和埋存的核心技术、占领煤电未来制高点、实现传统煤电技术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除火电外,高技术密集的核电也成为华能近年来重点关注的领域。而且,华能更是瞄准了当今世界上最为前瞻的核电领先技术。华能联合清华大学、中核集团准备在山东石岛湾建设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据专家介绍,高温气冷堆核电一直被看作为第四代核电技术。目前,石岛湾项目已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建成后将使我国核电站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水电方面,华能同样坚持科技创新,致力于清洁环保能源建设。华能开发建设的云南小湾水电站,电站坝高292米,是当今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第二高双曲拱坝,两岸坝肩开挖形成近700米的高边坡,施工难度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堪称第一。在华能科技创新精神指引下,多项国际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小湾工程得到应用。

  来自华能的统计表明,2006年,作为华能电力技术研究的战略力量,西安热工院共完成34项科研项目,2个项目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3个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此外,由公司牵头承担的“十五”863计划“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以及华能沁北电厂“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国产化依托工程”两个项目,皆获得了2006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