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戚方明:人生就要像火焰向上升腾

2007-12-27 15:4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韩亚峰

      “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焰总向上腾。”这是十里泉电厂运行部锅炉专业主任戚方明在厂劳模事迹报告会上的一段真情独白。这16个字是他27年火热的运行生涯的真实写照。

      夜以继日潜心研究攻克难关

      戚方明80年从电力技校毕业后分配到十里泉电厂从事运行工作,1997年开始担任锅炉专业主任。随着岗位的变动,他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锅炉专业主要管辖的设备有:五台技改后的140MW机组和全国首台秸杆发电机组。由于大多都是新改造和新安装的设备,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问题就随之产生了,很多技术难题根本就无先例可以借鉴,这就需要在不断学习有关知识同时,更需要大量的现场实践和观察。

      正因为这样,他工作起来就没有了时间观念,在集控室内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节假日也不例外。有人给他粗略地算了一笔帐,说他一年加班近2000个小时,他对此并不在意,只是一笑置之。他在意的是设备是否能够安全运行,他在意的是设备是否还存有一些不易察觉的隐患,他在意的是机组每一次大修后是否能够顺利的启动……锅炉共有十套制粉系统,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为了做到在煤种变化时能够稳定燃烧,他经常带领专业管理人员对系统每一个环节每一部位进行反复调查分析研究,在看火孔旁边,他有时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专门观察炉膛火焰颜色和烟囱冒烟颜色,从不同的颜色中来判别煤粉燃烧的优劣和燃烧调整存在的不足。

      无论走到哪儿,戚方明总要随身携带着一个工作记录本,这是他多年的老习惯。运行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和随心所欲,它需要的是严谨的数据和精确的操作。做任何事,“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所以在身体力行的同时,他的工作记录本上,写着密密麻麻的有关数据上万个。根据他掌握的具体情况,总结制定了“稳定锅炉燃烧的18条应对措施”,给运行人员的操作调整带来了依据,确保了机组的稳定运行;他研究得出的降低锅炉烟温偏差的措施,被刊登在《中国电力报》上,被很多专家认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公”字当头身先士卒迎难而上

      每逢机组进行大修后的试验,或者到了节假日启、停机组调峰的时候,尤其是春节期间,机组启、停都在近20次。每到这样的关键时候,戚方明就整个地靠在现场,有时困急了,就趁点、停炉之间的时间差,回办公室吃袋方便面,睡个囫囵觉。他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每一项操作,都关系到全局,在现场盯着指挥,会便于协调各个专业的工作,职工心里也塌实。

      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对于一个敢于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的人来说,“就像一把打向材料的铁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煅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最近,在秸杆厂乙制备线布袋除尘器旋转卸料阀故障事故处理中,他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由于故障,乙制备线布袋除尘器内部堆积了大量的草料,为了使设备故障得到及时处理,他带领秸秆厂的全部工作人员去了现场,采取人工方式将乙制备线布袋除尘器里的秸秆制料全部扒出。运行的工人换了一个班,临时工也换了一批,他穿着连体服,始终和职工、临时工们战斗在一起。从早晨七点上班到晚上十点,这15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仅仅在中午充饥了两袋方便面,当他从布袋除尘器上走下来时,俨然成了一个不需要妆饰的“稻草人”: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全是了黄黄的秸秆沫与灰尘。由于长时间戴着口罩,又没有时间从现场下来喝口水,再加上飘起的灰尘与粉碎的秸秆沫的入侵,他的嗓子哑然失声了……像这样全力以赴的工作,自秸杆工程投产以来,已经有过好多次了。看着设备又能正常运行了,他只是感觉再大的困难也没什么了不起,咬咬牙就过来了。

      愧对家人奉献为先无悔无撼

      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的时候,那么,对于家庭和家人的照顾就相对少了许多。虽然家人对他所从事的运行工作给予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但作为一个丈夫、父亲和儿子,他没有尽到应尽的家庭责任和义务,就难免会产生隐隐的愧疚感来。 

      前几年,戚方明分到一套新住房,房子装修时,他给负责装修的师傅说:“我没时间回家,你认为怎么样合适就怎么样做,我绝没意见,只是你得多费心了。”一直到完工,他也没时间去看一下,装修的师傅们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干了十多年,还没见过他这样对自己装修房子不管不问的人。”

      2002年,他的儿子在三中考大学时,名落孙山。他看着儿子沮丧的神情,眼眶里也涌满了泪水,他知道这几年他很少过问孩子的事情,也多多少少影响了孩子的成绩。虽和孩子同居一室,却很少交谈,每次回家都已经深更半夜,早上他又匆匆离开,疏于对儿子的管理,缺乏与儿子思想上的沟通,致使成绩一向很优秀的孩子,放松了对自己学习的要求,而这一切他却一无所知!他给儿子说:“爸爸实在太忙了,你考不上学,爸爸也有责任。明年再努力,你肯定行。”懂事的儿子听完后,使劲点点头,第二年考上了南京一所大学。 

       刚上大学的儿子刚去时非常想念他,打电话说,别的同学的父母都来校看看自己的孩子,你不能来一趟吗?可他一直没有过去,不是他不想念儿子,的确是运行上等待他处理的事情很多,脱不开身。

      有一次,他父亲生病住医院,老家几次来电催他回去看看,可正值大修后机组的紧张的调试时间,他只给父亲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就再次投入到了工作中……

      是的,对于家庭他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憾,但对于他热爱的运行工作却始终无怨无悔。他说,“我喜欢听机器的轰隆声响,我喜欢看仪表跳动的数码,我喜欢运行紧张有致的工作状态,我喜欢电力的发展对于运行工作的各种挑战……”也许是日久生情,对于运行的各项工作他都会夹杂着一种浓浓的情感在里面。他常常看着炉膛内呼呼燃烧的金色的火焰而沉思良久,情不自禁的他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想对于工作,对于生活,都应该像这火焰一样,无论遇到多大的苦难和险阻,总有一种不屈的力量和信念在支撑着它不断地用火热的追求义无返顾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奔!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