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嘉兴电网从1到100的精彩跨越

2008-01-02 15:47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网讯通讯员刘红报道2007年12月12日,这是浙江嘉兴电力发展史上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位于海宁市钱塘江畔的110千伏朝阳变电所正式投入运行。“一二一二”,一个极具节奏感的日子;朝阳变,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100”,嘉兴电网投产的110千伏及以上的第100座变电所,所有这一切为这座普通的变电所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含义,这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电所投产,让嘉兴电网输变电工程建设开创了百座辉煌的时代。从1961年嘉兴第一座110千伏嘉兴变电所的投产,到如今第100座朝阳变投产,从1到100,改变的不仅是数字的累积,她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跨越,数字的背后所留下的故事足以让岁月所感动;从1到100,记录的也不只是数字的更替,岁月轮回了46个春秋,她记录下了一代又一代的嘉电员工的奋斗史,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走过风雨,走过艰辛,用双手托起嘉兴电网发展的绚丽朝阳。

     “N个一”节点,描摹嘉兴电网发展轨迹
      在嘉兴电网输变电工程建设史上,曾经留下许多历史上“第一”节点,这些节点镶嵌在电网发展漫漫长路上,照亮了嘉兴电力史辉煌的征程。

      1961年7月14日,嘉兴首座110千伏变电所竣工投产。这座被命名为嘉兴变的变电所位于城北路与东升路交叉口(原三官堂),首期投产主变压器1台,容量为1.5万千伏安,共有110千伏线路1回,35千伏线路3回,10千伏线路5回,该工程的投产,基本满足了于嘉兴县和嘉善县部分地区的抗旱排涝用电需要,电灌面积扩大到95万亩。

      1977年12月28日,嘉兴首座220千伏变电所――南湖变电所竣工投产,该变电所位于市郊十八里桥,总投资348万元,占地面积为32.5亩,首期投产主变压器1台,总容量为12万千伏安,该变电所是连接浙江电网与上海电网的枢纽变电所,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常突出。1996年1月28日,嘉兴首座综合自动化变电所――110千伏城中变电所竣工投产,时任嘉兴市市长杜云昌亲临现场,并亲自在电脑操作键盘上按下了启动按钮。这座位于中山路繁华地段的变电所首次采用全户内综合自动化设计模式,首次采用了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的“四遥”技术,该变电所的投产标志着嘉兴电网运行开始走上高科技、智能化之路。

      2002年5月18日,嘉兴首座500千伏变电所——王店变电所竣工投产。它的建成投产,改写了嘉兴电网没有500千伏变电所的历史,大大优化嘉兴地区的220千伏电网网架结构,缓解嘉兴地区用电紧张的局面,同时也满足秦山核电二、三期工程及嘉兴电厂二期工程电源送出和接入电网系统的需要,500千伏王店变投产,使嘉兴电网一跃成为整个华东电网的电力枢纽。

      ……

      诚然,以上所述只是嘉兴电力发展史上无数节点中的几个,正是许许多多的节点,一起共同串起了嘉兴电网发展的闪光之路,历史将把她们永远铭记。

      老电力人眼中的昨天和今天
      2006年11月的某一天,在位于嘉善县境内的500千伏汾湖变电所内,来了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一边走一边看,还兴致勃勃地进行交流。虽然他们步履有些缓慢,但情绪十分高涨。原来,这些参观者都是嘉兴电力局离退休老干部,是嘉兴电力有功之臣。其中,91岁高龄的刘昉老人是参观者中年龄最长的,作为嘉兴电力局的元老,他见证了嘉兴电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的历史。

      1962年7月3日,嘉兴供电局正式成立,刘昉从湖州专署调任嘉兴供电局任副局长,成为嘉兴供电局最早一批员工之一,当时嘉兴电网还只是“一线两变”的雏形。整个嘉兴只有一条110千伏线路供电。1974年9月,嘉兴首座220千伏南湖变电所动工筹建,刘昉时任基建工地总指挥,从土建施工到电气安装,他奔波忙碌于变电所的建设工地上,而交通工具是刘昉自己的一辆28寸永久牌自行车,在进入电气安装的紧张施工阶段,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单位到工地的路途上,每天骑行二十公里,几个月下来,磨破了一付轮胎和几条裤子。说起当年的激情岁月,老人思绪如潮,感怀不已。

      虽然离休已经30年了,但刘昉的心依然心系着嘉兴电网的建设与发展。他说自己干了一辈子的电,这份电缘已经烙进了自己的血脉。当得知嘉兴电网已经投产了100座变电所,刘昉的心情尤为振奋,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嘉兴电力的辉煌成就,心里感到特别兴奋。

      可以说,嘉兴电网的发展史,就是一代又一代电力员工的奋斗史。翻开历史,那一组组的数据无声地叙述了四十多年的沧桑巨变。据史料记载,1962年,嘉兴全年供电量为1.4亿千瓦时,最高负荷3.9万千瓦,1962年9月,110千伏石门变电所投产,与110千伏嘉兴变电所有一条110千伏线路相连,形成了当时“两变一线”的嘉兴最初电网,变电总容量仅为3万千伏安,输电线路为81.96千米。到2007年12月末,随着110千伏八联变的投运,嘉兴市拥有110千伏及以上的变电所已达101座,其中500千伏2座,220千伏18座,110千伏81座。主变容量达到1398.8万千伏安,输电线路长度为3000千米,2007年,全市供电量为191亿千瓦时,全社会最高负荷逾360万千瓦。 

      高科技引擎助推电网革命
      又一个历史性的时段定格在2007年12月28日中午12时,在220千伏嘉禾秀集控站所辖的禾城、秀水、烟雨、大德变电所内,当最后一拨变电所值守人员全部撤离岗位,作为全省系统首个试点单位,嘉兴电网220千伏变电所率先实现从少人值守到无人值班的跨越,开始了220千伏变电所层面上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班。嘉兴电网发展在以高科技为引擎的助推下,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嘉兴电网综合自动化建设起步于10年前,以嘉兴首座综合自动化110千伏城中变电所投产为标志,嘉兴电网开始走上了高科技、智能化发展之路。2002年初,首座按无人值班设计要求的220千伏秀水变电所投入运行,更进一步推进了综合自动化技术在220千伏变电所的应用。此后,所有的220千伏变电所全部按照无人值班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为嘉兴电网实现分层分区远程集控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2年11月,首座220千伏嘉兴集控站投入运行,它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对所辖秀水、南湖、嘉善、禾城等变电所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控,集控站投运后,先进的远程自动监控替代了原来的人工操作,每座变电所运行人员从原来的多人值班改变为只有一名人员值班留守,既减少了人员,又增加了运行的可靠性。

       邱东晓是220千伏双山变电所首批运行人员。他告诉记者,1987年双山变电所投运,刚进单位的他成为双山变首批值班运行人员,当时,双山变电所共有运行和通讯值班人员37名,大部分的工作都要靠手工完成,如每个准点时间,要将控制屏上几十只盘表的有功、无功、电压、电流等数据抄录下来,然后通过电话上报市局调度中心。2003年11月,双山变电所开始了大规模的综合自动化改造,这次脱胎换骨式的改造,使这座运行了二十年的老变电所面貌焕然一新,2005年双山变正式归入嘉跃双集控站,开始了远程集控运行。如今担任嘉禾秀集控站任副站长的邱东晓,说起这段历史,心中十分感慨,他说,自己和其他许许多多运行人员一样,有幸参与并见证了变电所从传统到现代化的革命,心中溢满了浓浓的自豪感。

      如今,嘉兴电网已经全部实现了分层分区的集控运行,目前已拥有220千伏集控站5座,分别管辖全市18座220千伏变电所的智能化运行;110千伏集控站7座,分别管辖全市81座110千伏变电所的自动化运行。 

      许多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着领先地位的现代科技系统在嘉兴电网运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电网实时监控系统SCADA、输电线路管理系统GIS、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IS、电能量采集系统、通讯监控管理系统、实时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等高科技系统成功应用,为嘉兴电网全面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运行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支撑平台。

      嘉兴电网的智能化、数字化运行也推动了变电所建设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进程。自嘉兴市首座按全户内设计的110千伏城中变电所投产的10年间,所有110千伏变电所的设计都采用了全户内或半户内的“瘦身”型设计模式,50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所的建设,由于综合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变电所心脏机构的控制室,其面积也大幅度减少,以500千伏王店变和汾湖变为例,其控制室面积还不到原来传统220千伏变电所控制室的三分之一。占地面积小了,自动化程度高了,土地资源节约了,这就是高科技电网革命所带来的优势。
    “电力企业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有主动地去承担社会责任,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嘉兴电力局局长曾挺健如是说。

     电网建设催生嘉兴城市“蝶变”
     近五年来,嘉兴电力更是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电网建设攻坚战势如破竹,输变电工程投产数量屡刷新纪录,从2003年至2007年的五年里,全市电网建设总投资达到53.9亿元,投产变电总容量达到934万千伏安。而自1962年投产的第一座变电所到2003年的40年时间里,全市变电总容量仅为600千伏安,也就是说近五年来的电网建设已经超过了过去40年的速度。

      一个坚强的电网正在长三角北翼这片土地上崛起,在电网建设得以迅猛发展的同时,嘉兴,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水乡名城正在发生美丽的蝶变。嘉兴城市已从原来的“中山路时代”过渡到“南湖时代”,如今又迎来了“滨海时代”、“运河时代”,一个网络型大都市赫然展现在人们面前。

       嘉兴城市“蝶变”的背后,是经济的迅猛发展,是城市的扩张,是城市向心力的增强,是人们幸福指数提高的表达。而嘉兴城市的发展首先离不开电力的支撑,而城市的发展又给电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者始终相辅相成。嘉兴学院的一位教授如是说。

      电力作为城市“蝶变”的催生剂,有责任对未来的电网发展进行前瞻性的规划,一幅美好的电力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到2010年,嘉兴电网规划拥有500千伏变电所3座,220千伏变电所23座,110千伏变电所112座,总容量将达到2158万千伏安。就在12月中旬,嘉兴电网第三座500千伏海宁变电所已经破土动工,到2009年,嘉兴500千伏电网将形成强劲的三足鼎立之势;日前,全省首座220千伏全封闭组合电器(GIS设备)变电所也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这座具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变电所,一次设备全部采用GIS组合设备,这在全省也是首座,她占地面积从常规的63亩左右减少至约14亩,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使嘉兴电网输变电工程建设在高科技应用领域又开创了一个新天地。

      随着电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个网架坚强、设备先进、智能化水平高、供电安全可靠、经济技术指标领先的现代化大都市电网将为嘉兴这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催生更加美丽的蝶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