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电力行业:回眸电改五年纵论行业大势

2008-01-02 17:11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电力行业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明天,2007年12月29日。五年前,2002年12月29日。
  历史与现实,因为一个宏大的主题语汇而握手。历史更加值得纪念,现实更加丰盈充实。
  这个主题语汇,就是电力体制改革。
  当电力体制改革的大幕终于拉开,当十一家电力企业的巨头齐刷刷站在人民大会堂,当人们对此后的故事充满了幻想与猜想,实际上,电力工业已经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今天,在回顾五年历史风云的时候,在盘点“二十件大事”的时候,在操作这两个纪念专刊的时候,我们恍然发现,这个时代烙上了更多的市场因子,具备了更多活力,拥有了更多发展基因;我们敢于肯定,这个时代将一路前行,又好又快,不再回头。
  不过,虽说是五年弹指一挥间,更应看五年历程多壮烈。“二十件大事”无疑太少,但若能管中窥豹,以点带面,由此及彼,触动思考,就是我们对读者的一个小小心愿,是对关心改革、盼望改革人士一个份小小礼物。
  所以,我们将这份纪念专题献给大家。同时,我们清楚地知道:纪念历史,永远都是为了奔向未来。
  
      ——苟慧智
     本网记者任春谢毅杨雅洁蒋学林段贵恒赵栋报道



      01 新闻事件
  2002年12月29日,11家中央电力企业在人民大会堂挂牌。
新闻拓展
  新组建(改组)的11家中央电力企业是: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这11家中央电力企业是根据200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对原国家电力公司进行分拆重组而组建的。

      记者手记
  11家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基本实现了厂网分开,电力工业长期以来的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得到改变,发电侧竞争态势基本形成。国家电网公司对所属五个区域电网公司进行了重组改造,南方电网公司积极组织跨省交易,以区域电网公司为主体的输电运营框架开始形成,使从体制上动摇“省为实体”的行政壁垒成为可能。
  2002年12月29日,这是一个电力行业大家庭兄弟分家的阵痛日,厂网分家至今仍是很多电力人心中的伤痕。2002年12月29日,是11家电力“中央军”的共同诞生日,这是开启中国电力工业新时代的里程碑。2002年12月29日,是中国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分娩日,电力工业开始在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痛并快乐地前行。这一天,是所有电力人难以忘怀的纪念日。

      02 新闻事件
  2003年2月,东北电力市场试运行率先启动。
      新闻拓展
  2003年6月,华东电力市场启动;2005年11月21日,南方电力市场模拟运行正式启动。如今,东北、华东、南方电力市场方案及规则正在进行修改完善。华中电力市场建设已确立了“以双边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辅”的市场模式。华北、西北电力市场建设也整装待发。另外,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工作稳妥推进,相关用电企业准入技术条件和能耗标准正在研究制定。
记者手记
  电力市场建设的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种公平竞争的机制,解决市场的有序和公平问题;通过引入竞争,解决电力工业的发展效率问题;通过价值规律,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四年的电力市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市场风险防范、电价形成机制、市场模式完善等,都有待抓紧解决,以便为下一步继续推进电力市场建设铺平道路。
  当前,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基本平稳,缺电现象明显减少。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继续推进竞争性市场的建立,可谓正逢其时。应当看到,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本身不是目的,关键是要形成和确立电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着力构建符合国情、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

      03 新闻事件
  2003年3月20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挂牌成立。

      新闻拓展
  电监会成立四年多来,监管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法规体系框架基本建立,组织体系初步确立,监管队伍初具规模,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市场监管工作全面展开,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电力监管道路,为今后电力监管事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记者手记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以引入监管制度,建立监管机构为主要标志,电力管理开始由政府部门的行政手段直接管理转向监管机构的市场手段间接管理。电监会从无到有,四年多的工作成果有目共睹。但不容回避的现实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手段还不健全,电力体制改革以及政府职能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模式,形成完善的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监管机构的作用,树立监管权威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作为一项全新的事业,电力监管与以往政府对电力的行政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监管如何促进电力行业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如何实现对发电企业、输电企业、供电企业的有效监管,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如何维护电力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不仅是电力监管部门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整个电力行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04 新闻事件
  2003年,23个省区电网拉闸限电,我国出现全国性、持续性缺电局面。
新闻拓展
  2003年、2004年我国出现了全国性、持续性缺电局面。其中,2003年全国先后共有23个省级电网出现了拉闸限电,2004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成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严峻的一年,全国先后共有26个省级电网出现了拉闸限电,电力短缺对经济发展形成制约和瓶颈作用,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面对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电力供需紧张的新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电力企业加快了电力建设步伐,加大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积极采取需求侧管理措施,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扭转了全国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记者手记
  1997年以前,国内电力投资建设的规模,平均每年都在2000万千瓦以上,但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只有600万千瓦。2000年到2003年间,全社会用电量分别增长11.36%、9.03%、11.6%和15.4%,但是,此时发电装机增长量分别是6.88%、6%、8.39%,发电装机增长远远落后于用电量增长,导致缺电形势进一步加剧。
  这场“大缺电”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沉痛的教训再一次提醒社会:经济发展,电力必须先行,电力建设的速度应该而且必须适当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05 新闻事件
  2003年7月,国务院批复了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特征的《电价改革方案》。
新闻拓展
  为了解决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离的价格问题,2003年5月,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印发了《厂网价格分离实施办法》,明确了制定原电网直属电厂上网电价的原则,并陆续协调、批复了全部厂网分离电厂(约150家)的上网电价。2005年4月,《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出台;2005年5月1日,煤电联动方案出台。
记者手记
  没有人会否认,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为了形成科学的电价形成机制,让电这一特殊产品,按照正常的市场供需体现出它自身应该具有的价值,这条道路不仅国外求索了很久,在计划体制下壁垒森严的中国电力行业里,探索起来更是举步维艰。
  所以,当电价改革方案出台时,电力各方除了寄予厚望,其实也是各有隐忧的。当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集中推出时,对电价改革的期待弥漫整个行业。
  几年过去了,与发电环节竞争相适应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政府在电价中的具体定位等等问题仍未得到有力的扭转和改善。现在,如果坐而论道地去谈发挥电价引导电力供需、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似乎仍为时尚早。
  煤炭订货会的喧嚣热闹,已经成为与电煤价格上涨关联性最高的一种情态。即使政府宏观经济决策部门坐镇,也难耐发电企业焦躁难平的委屈和无奈。煤电联动方案出台两年了,但煤和电的磨合期还远未结束。

      06 新闻事件
  2004年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电力建设项目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
新闻拓展
  审批制改为核准制,赋予了企业更大的投资决策权。2004年7月15日,9省区的32个项目被国家叫停,装机容量总计1711.4万千瓦。2004年12月初,《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意见的紧急通知》下发。当前,我国发电侧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记者手记
  合理的电力投资要求投资能随价格信号而自由进出,虽然说现阶段在中国电力行业发展中,这基本上停留在期望层面,但合理的电力投资的前提,需要准确的需求预测和规划,则是不争的事实。9省市32个项目被最终叫停,是因应了市场供需失衡的状况,在项目由审批制迈向核准制过程中,国家率先实施的宏观调控举措。
  无论是水电站项目的无序建设,还是各地拉动区域需求“大干快上”的投资冲动,核准制都像一剂“苏醒针”。我国88%的电力用于生产,所以电力过剩与短缺都会带来巨大经济成本。“电力先行”的增长战略要求保持一定的过剩能力以应付电力的不时之需,这对于支持中国快速稳健的经济增长是必要的。
  合理控制电力投资还需要民营和外资的积极参与,按照市场准入原则,如何在当前国企一家独大的状况下,鼓励民营和外资参与将是一个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
  所以有专家就此提出疑问:为什么在这一轮电力大投资中,电力装机在5年内翻番,而民营和外企基本上不参与,甚至变现退出?值得我们反思。

      07 新闻事件
  2004年9月26日,我国水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位。
新闻拓展
  2004年9月26日,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1号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水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公伯峡水电站是中国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北部通道的重点工程,也是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梯级规划中的第4座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站,其1号机组装机容量30万千瓦。此前于2001年年底,我国大陆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7700万千瓦,从而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位。截至2006年底,我国水电装机达到1.29亿千瓦,仍居世界第一位。
记者手记
  本世纪头20年,被称为水电开发建设的“黄金时期”。最近几年来,水电开发利用方面大事不断,龙滩的下闸蓄水以及溪洛渡、向家坝、拉西瓦、锦屏一二级等大批水电站的开工建设,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等大型流域的开发,令人格外瞩目。
  2005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可再生能源法》,该法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07年9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社会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所有这些,将极大地促进包括水电在内的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08 新闻事件
  2005年5月1日,《电力监管条例》正式颁布施行。
新闻拓展
  由国务院颁布的《电力监管条例》的正式实施,是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2002年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启动以来,电力行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体制变动过程中各种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加剧,在电力投资建设、电力交易、电力调度、电费结算、供电服务等方面出现了不少不规范甚至违规行为,急需加强行业监管工作。《条例》通过法律授权明确了电监会的定位和基本职责,赋予了监管机构必要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措施,确定了监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
记者手记
  《电力监管条例》是电监会的立身之本。该条例的实施,使在中国实施电力监管第一次有了基本的法律依据,电力监管工作也将由此能够依法进行。电力监管机构通过加强市场准入、电力交易、电力调度、电力安全等监管工作,在电力行业开展公平竞争,依法保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维护行业秩序和确保公平交易。这对于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电力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09 新闻事件
  2005年5月,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

      新闻拓展
  作为新的副部级机构,能源办的能源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跟踪了解能源安全状况,预测预警能源宏观和重大问题,向领导小组提出对策建议;组织有关单位研究能源战略和规划;研究能源开发与节约、能源安全与应急、能源对外合作等重大政策。
  2007年4月10日,《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发布。作为未来五年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它阐明了国家能源战略,明确能源发展目标、开发布局、改革方向和节能环保重点。同时提出,要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
记者手记
  无论是能源领导小组成立,还是能源发展规划的出台,均与能源紧张的形势背景密切相关。自2001年以来,煤电油运接连喊“荒”,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甚至影响民生的重要瓶颈。与此同时,要求改革现行能源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现状的呼声四起。
  明眼人都看得出,能源办是个过渡性单位,以证明能源部是否有复出必要。随着能源紧张愈演愈烈,能源部被寄予了理顺能源管理体制的厚望,却始终未见“下楼”。显然,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也任重道远。《规划》的出台对“中国没有能源战略规划”进行了回击,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要可持续,就要节约,要多元化,就要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去规划我们的未来。

       10 新闻事件
  2005年9月26日,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投产。
新闻拓展
  2006年8月19日,国家电网公司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奠基仪式在山西长治举行。这标志着填补我国百万伏级电压等级空白的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进入启动建设阶段,这也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2006年12月19日,南方电网公司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为世界首个±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承担小湾、金安桥等大型水电站送出和“十一五”云电送粤的重任。2007年12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四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在四川宜宾开工,建成后将实现向家坝、溪洛渡水电向华东的安全可靠送出,是目前开工建设的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远、容量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
记者手记
  在国网与南网的你追我赶中,我国输电电压等级不断攀升,当仁不让地走在世界前列。这也反映出近年来我国电力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电力传输对电网布局及设备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尽管目前正式上马的特高压工程均属“示范”性质,但都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促进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加快地方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带动我国输电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升级等重任。在此祝愿特高压工程一路走好,成为真正的里程碑。

      11 新闻事件
  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
新闻拓展
  《规划》指出,按照“积极发展核电”战略,预计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1800万千万。在我国一度止步的核电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06年12月16日,中美签署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转让谅解备忘录。我国基本确定三代核电技术方案,将引进美国西屋公司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建设4台核电机组。同时确认中电投集团成为国内第三家核电投资、建设、运营主体。
  2007年3月1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西屋联合体在京签署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核岛采购及技术转让框架合同,我国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正式确定选用西屋联合体的AP1000方案。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核电项目将承担引进、消化第三代核电技术的重任。
记者手记
  全球化石能源日益紧张,温室气体排放备受重视,使得一度被冷落的核电再度受到青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已成为我国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这对于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电力工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已出,合同亦签,接下来,如何吸收消化第三代核电先进技术,实现自主创新,提升我国核电技术水平才是正题。毕竟,我们花大价钱要买的不是金子,而是能点石成金的那根金手指。

      12 新闻事件
  2006年11月23日~24日,和谐电力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新闻拓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定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电力供应和监管工作,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由国家电监会主办、各大电力企业和中电联协办、中国电力报社承办的和谐电力论坛,于11月23日~24日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召开。电力行业和社会各界代表270余人参加开幕式,各大电力企业负责人在《共建和谐电力倡议书》郑重签名,中国电力报社在论坛上发布了《2006年中国电力行业社会形象调查报告》。论坛还举行了主题报告会暨学术峰会,众专家学者对和谐社会与和谐电力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记者手记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厂网分开、主辅分离,电力行业的各个环节之间已经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此时,“和谐兴网、失谐误网”成为大家的共识。电力行业热切盼望着“和谐”,包括行业内部和谐,也包括行业与社会和谐。和谐电力论坛成功举办,正当其时。这是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各大电力企业参与面最广、与会人员层次最高的首次大聚会,是整个电力行业的一件盛事。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和谐”仍然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和谐电力论坛所达成的广泛共识,将持久指引电力行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13 新闻事件
  2006年11月,华能玉环电厂首台100万千瓦机组投产。
新闻拓展
  2006年11月18日和12月4日,浙江华能玉环电厂1号机组和山东华电邹县电厂7号机组两台国产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级机组相继投产,标志着我国火电机组已经迈入大容量、高参数时代,电力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力设备技术创新步伐也在不断加快。2007年11月30日,国家技术进步示范工程“国电大连庄河电厂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国产自动化控制系统”投产暨“江苏谏壁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国产自动化控制系统”项目合作协议签字。此举结束了高端自动控制系统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在继超临界机组有了“中国脑”之后,超超临界机组也将以“中国脑”武装自己。
记者手记
  自主创新,是事关国家兴衰的大事。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化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也是电力工业实现结构升级的关键。电力企业应该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信息化和自动化、新能源等领域开展新一轮科研攻关,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靠自主创新掌握一批先进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可以预见,随着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进程的推进,随着电力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100万千瓦机组在电力建设领域会越来越多地出现,“中国脑”也将在越来越多的电力重大技术装备上安家。

      14 新闻事件
  2006年11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新闻拓展
  2007年4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明确指出,“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按照2002年5号文确定的改革方向和总体目标,巩固厂网分开,逐步推进主辅分离,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创造条件稳步实行输配分开试点和深化农村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全面推进电价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初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和有效监管下的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记者手记
  尽管“十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囿于各个利益主体对改革的认识不同,以及全国“电荒”的客观现实,电力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只是阶段性的,改革任务尚未全部完成,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电力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后,各种矛盾更加错综复杂。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应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的改革路径,借助电力市场这个有效平台,来解决我国电力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要进一步打破垄断,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电力企业转变内部经营机制,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力管理体制、电价形成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争取在“十一五”末期初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和有效监管下的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15 新闻事件
  2006年12月4日,以华电邹县发电厂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7号机组正式投产为标志,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6亿千瓦。
新闻拓展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形成了多家办电的竞争性格局,电力工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电源建设突飞猛进,迅速扭转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势,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2004年5月,以三峡左岸电站7号机组为标志,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4亿千瓦;2005年12月27日,随着浙江国华宁海电厂2号机组投运,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再往前追述,从1949年到1987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我们用了38年的时间;从1987年到1994年间,新增装机容量1亿千瓦,我们用了7年的时间;从1994年底到2000年中,新增装机容量1亿千瓦,我们用了6年时间。从1996年起,我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力大国。
记者手记
  可以说,这五年来,我国电力工业乘上了“火箭”,以“震惊世界”的速度向前狂奔,全国电力装机连破4亿千瓦、5亿千瓦、6亿千瓦大关,今年有望跃上7亿千瓦。目前,对于电力工业的发展,资金已不是问题,技术也已不是问题,然而资源却开始成为重要问题。如何突破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制约,严峻考验着整个电力行业。

      16 新闻事件
  2006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京主持召开2007年煤炭产运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
新闻拓展
  全国29个省市的分会场参加了本次电视电话会议。以本次会议为标志,我国延续了50多年的由政府直接组织召开全国煤炭订货会的历史终结了。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由企业自主衔接资源、协商定价的新机制基本确立。此前,我国1985年开始实行“双轨制”价格,同时对国家指令性电量开始实行“煤运加价”政策,煤、电双方大致相安。1992年,放开所有动力煤价格,由于煤、电价格关系没有理顺,双方都受到了较大影响。为此,原国家计委从1996年开始对电煤实行国家指导价,2002年取消了这一政策。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部分地区实施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措施。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取消电煤价格临时性干预措施,放开电煤价格。
记者手记
  我国煤炭价格政策的改革可谓一波三折、绵延起伏。近几年的电煤价格政策变化,似乎只导致了一个结果———电煤价格疯狂上涨。回想2006年衔接会和2007年电视电话会时,电力企业或许还可以用“较为强硬”来形容,暂且敢于拒签合同。然而在刚刚结束的2008年煤炭产运需衔接电视电话会期间,电力企业似乎都完全放弃了“抵抗”,尽管电煤价格上涨了一成。电煤价格放开、电力价格严格控制的体制让电力企业受尽“夹板气”,苦不堪言。

      17 新闻事件
  2007年1月2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工作会议。
新闻拓展
  2007年8月,《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下发;10月9日,全国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这个成员规格颇高的领导小组将主导节能发电调度工作向深层次开展。10月26日,电力行业“上大压小”工作领先于全国其他行业,提前两个月完成今年关停1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任务。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工作目前也正在广东、贵州、四川、江苏和河南五省紧锣密鼓地准备中。
记者手记
  提前两个月完成今年的“上大压小”任务,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的中央电力企业功不可没,他们关停小火电机组的数量在关停总数中占绝对优势,成为落实国家“上大压小”政策的最大推动者和有力执行者。
  在小火电关停工作告一段落后,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浮出水面:如何确保“十一五”后三年关停4000万千瓦目标顺利实现?如何安置小火电关停所涉及的庞大的职工队伍?
  节能发电调度———这一为保证节能减排任务完成而推出的刚性措施,给电力行业带来的是颠覆以往运行方式的变革。实行节能发电调度,意味着“两高”的小火电机组将因无法入围“发电排序表”而面临无电可发的生存危机,最终被淘汰出局。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在总装机容量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因此,高效、环保的大火电机组客观上成为节能发电调度的最大受益者。电力企业势必会“乘政策东风”,自觉地上大机组关小机组,行业结构调整将因此而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18 新闻事件
  2007年4月5日,国家电监会向社会公开发布《电力监管报告(2006)》。
新闻拓展
  2007年4月10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席尤权签署会令,公布了经主席办公会议通过的《电力监管报告编制发布规定》。与此同时,国家电监会还确定了本年度将重点编制和发布的监管报告。继2006年发布6份监管报告后,国家电监会2007年相继发布了《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制度执行情况及新建发电机组许可证申领情况通报》、《2006年电力安全监管报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执行情况监管报告》、《中国电力监管机构能力建设研究报告》和《2007年供电监管报告》。
记者手记
  2006年,电监会在监管工作中首次引入了监管报告制度。《电力监管报告编制发布规定》的颁布施行,标志着电力监管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和公开化方向又迈进了一步。编制和发布电力监管报告,是我国电力监管机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监管有效途径的重要探索。编制并发布电力监管报告,披露监管信息,既是电力监管机构履行监管职能的重要手段,也是监管工作成果的具体反映,对于扩大电力监管影响,树立电力监管权威,依法加强电力监管,促进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9 新闻事件
  2007年5月30日,920万千瓦预留发电资产部分股权转让协议签字仪式举行。
新闻拓展
  2002年进行厂网分开改革时,遗留下许多问题需要日后解决。其一:为支持主辅分离重组,改善困难辅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将920万千瓦参股发电资产权益容量划转给重组中的辅业集团公司,由国家电网公司代管,单列财政账户,待各网省公司的主辅分离工作完成后再研究资产及收益的管理和分配办法。其二:为支持电网建设、降低改革风险、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国家电网公司暂时保留647万千瓦权益容量。此外,“一厂多制”等问题也困扰着电力行业。
  2007年5月30日的签字仪式,标志着920项目变现工作基本完成。2007年12月23日,本拟2004年年底之前出售的647万千瓦预留发电资产,变现工作主体任务终于得以完成。此前的2007年4月13日,湖北青山热电厂资产划转移交协议签字仪式再武汉举行,标志着长期困扰该厂的“一厂三制”问题获得了解决。
 
记者手记
  上述三件发生在2007年的事件,表明我国处理厂网分开遗留问题的步伐加快。其中920项目变现工作,被认为是按市场化方式处置国有电力资产的有益尝试,将有利于全面深入地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并为处置国有资产提供有益借鉴。2008年,电力行业面临很多变数,尤其是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的变化,但是解决厂网分开的遗留问题仍旧需要不遗余力地推进。

      20 新闻事件
  2007年12月12日,国家电网公司竞标成功,夺得菲律宾国家电网25年特许经营权。
新闻拓展
  此前,国家电网已分别与俄罗斯、蒙古,法国、瑞典等国电力企业展开能源领域的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南方电网公司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中方执行单位,也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展开电网互联、电力交易等合作,并已取得积极进展。我国两大电网公司自此呈现出“南北开花”格局,寄望于北联西伯利亚,东接朝鲜电网,西由新疆延伸阿富汗,南以澜沧江贯通东南亚区域,打造一个“亚洲东部联合电网”。
记者手记
  我国电网企业与国外电力企业合作并竞得电网经营权,是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和加强能源外交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电网企业全球化视野的试水之举。亮点频现的跨国合作,充分利用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和促进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电网企业应充分利用电力合作平台,发挥区位和地缘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合作。相信随着“走出去”战略走向纵深,通过资源整合取长补短,会迎来一个“国内国外两相宜”的局面,毕竟这是一个互惠工程,何乐不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行业查看更多>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