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电价应反映能源稀缺和环境成本

2008-01-18 09:55来源:《中国证券报》、人民网 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8中国能源发展形势预测研讨会”15日在北京举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会上表示,人为压低电价导致的过度消费是中长期通货膨胀的一个潜藏动力,不能使电价成为抑制短期通胀的工具。

  近期国内CPI指数高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近期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不得调整。此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08年煤炭供需展望报告也称,电煤价格上涨存在阻力。

  我国的煤电联动政策从2004年底开始实施,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便相应调整电价。截至目前,中国已于2005年5月和2006年6月两次启动煤电联动,共上调电价5.01分/度。

  2007年,电煤价格涨幅超过政府规定的上限5,但煤电联动并未启动。由于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等成本增加,2008年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签订的电煤价格平均上涨了40元/吨,涨幅达到10以上。

  电煤价格继续上涨已成定局,林伯强认为,用固定的能源价格无法抑制能源需求,从而不能降低能源价格上涨的预期。考虑到电力行业的发展环境,能源效率和其他因素,煤电应当联动。

  林伯强指出,煤电联动的意义在于,首先能为电力行业提供一个相对确定的商业运行环境,吸引民营、外资进入该领域,打破在有限国企之间竞争的局限性,解决能源企业的效率问题。

  此外,电价也应当同煤价一样,反映能源稀缺和环境成本。林伯强认为,能源价格反映能源稀缺和环境成本,是为了提高能源有效使用;人为压低电价不能解决能源效率问题,更无法抑制高耗能产业的增长。由于能源的稀缺性,限价并不能改变总供给,并使总需求在扭曲的价格下不断上升。他表示,现在如果该涨而没有涨,将来资源的更稀缺意味着更高的价格。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