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全国电煤短缺 电厂难为无米之炊

2008-01-28 14:17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电厂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网记者 张磊
  目前,由于电煤供应不足,全国电力缺口不断加大,已经有13个省级电网出现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
  据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23日,当天全国电煤消耗量207万吨,全国电煤库存为1680万吨。现阶段是电力需求旺盛时期,每天全国要消耗电煤207万吨,要吃掉20万吨库存煤,而由于资源紧张,不少电厂无法补充煤炭库存,直供电厂的电煤库存从衔接会期间2900万吨的高位一路下降到1680万吨,电煤库存下滑幅度惊人。而按照现有电煤库存以及每天消耗量计算,电煤也仅够维持8天左右。

  “全国电煤库存不足8天的情况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根据相关测算,有专家指出要保证全国电力稳定供应,1月底一定要守住1400万吨的库存,守住警戒红线。”国家电网一位相关人士表示。更为紧迫的是,目前,国电直供电厂中已经有79家库存只够维持3天,一旦煤炭得不到及时补充,断粮停机便不再是预测中的事了。

  缺煤是主因
  “铁路已无煤可拉,缺煤是最主要的原因。”煤炭运销协会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以前山西的煤就可以基本保证电煤需求,现在处于煤炭安全生产整改期间,山西的煤炭产量大量下滑,供应山西本地发电都有困难。”
  1月15日,在北京举办的“2008中国能源发展形势预测研讨会”上,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肖鹏透露,近期由于煤炭紧缺,南方电网停机情况严重,停机容量为1030万千瓦。其中,贵州因电煤短缺,少发电420万千瓦;云南少发电380万千瓦;广西少发电230万千瓦。

  南网缺煤的境况从贵州省经贸委再次得到了验证。随着枯水期的来临,今冬明春贵州电网85%以上的发电量依靠火电支撑,但由于受电煤供应不足的影响,黔北、纳雍、黔西、鸭溪等大型电厂几乎处于严重缺煤状态,频繁出现缺煤停机压负荷现象,全省停运机组一度超过400万千瓦。
  除南网所辖的云贵广3个省份外,13个省份缺煤停机主要还是集中在国网的调度范围内。据国网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国网范围内缺煤停机容量达到了2700万千瓦左右,形势更令人忧。

  显而易见,造成此次大范围限电的主因在于煤炭的短缺。据记者了解,自去年年底以来,我国煤炭市场供应紧张的苗头就已经显现出来。据山西、河南的煤炭生产企业反映,去年四季度以来,大部分煤炭生产企业的煤炭库存不足,有的煤炭企业根本就没有库存,生产多少就卖多少,往往卖得场干地净,甚至有个别煤炭企业连满足正常铁路运输所需的煤炭周转库存都没有,出现了少量的列车等煤装车的情况。这种局面即便是在形势最为艰难的2005年也不曾有过。

  山西省是我国第一产煤大省,由于煤矿停产整顿安全,2007年12月份的产量同比减少了1.6%,销售量同比减少了2.7%,12月份的库存较11月份减少了200万吨。陕西省12月份的产量是100万吨,销售了100万吨,库存只有50万吨。河南大部分煤炭企业出现了销大于产的情况,煤炭库存不断减少,也是供不应求。

  煤炭是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左右煤炭市场供需平衡的又在于主要产煤省份。据大同某煤炭公司经理王海萍介绍,最近,大同地区为了搞好安全生产,对一些不完全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实施了停产整顿,煤炭产能较大幅度降低,煤炭产量较大幅度下降,使当地煤炭资源供应更加紧张,供不应求的形势更加严峻。去年12月底的一周内,大同地区的优质煤炭价格每吨上涨了30元,上涨幅度之大、上涨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王海萍说,由于煤炭供应紧张,他们公司与客户签订的煤炭供应合同无法兑现,现在就是花高价钱也买不到煤炭。

  电企四处寻煤
  煤炭的紧张,特别是电煤的短缺难坏了各个发电企业。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应对越来越紧缺的煤炭资源供应难题,为了保证正常发供电,各个发电集团纷纷派出多路人马,奔赴主要煤矿和港口,不惜一切代价、不计价格高低采购电煤。一位发电集团的副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已经派出六路人马出去跑煤,只要能把煤买到,我们先不考虑价格,保证发电是当务之急。可现在我得到的情况是,即便每吨花1000元的高价也买不到煤。不是价格原因,关键是资源供应出现了问题。”

  为了能买到煤,各家想尽了办法,燃料公司的老总们带队访煤矿、跑港口、找铁路。日前,铁道部运输局为解决缺煤之急,组织五大发电集团的燃料负责人召开碰头会。会上,多数公司都是找人代替出席,老总们早就亲自上阵到了煤炭生产的一线组织煤源。一位发电集团公司的员工表示,他们在煤炭订货会上落实的计划煤只能满足2/3的电煤需求,且合同执行中也只有一些大型煤炭集团兑现较好。他们需要长期在市场上采购电煤保证供应,目前,他们燃料公司大部分人都在外面跑煤,留守的也要通过网络、电话四处联络。目前已采购了4万吨左右的电煤,能够保证一个星期的使用。

  在不久前结束的衔接会上,电煤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涨,合同价格每吨平均上涨了40多元,重点大矿以及优质煤种的涨幅更高。为了保证电厂有米下锅,发电企业还是咬牙接受了煤炭企业的价格要求,可价格的妥协上涨,并没有换来煤炭的稳定正常供应。很多业内人士对此颇有微词:价格也涨了,合同也签了,怎么煤矿还是不给煤,资源怎么还是没保证,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安全生产被“政治化”
  随着资源价格体制的改革,煤炭的价格也是日益高涨。在暴利的驱动下,很多煤炭企业加足马力超能力生产,导致安全事故频发,死伤惨重的矿难报道屡屡冲击人们的眼球。最近对临汾矿难以及去年鸡西重大事故的处理,使煤炭企业甚至各级政府看到了安全事故对他们利益带来的深刻影响,这一震动直接“成就”了此次的煤炭资源短缺和国民经济震荡。

  眼下春节将近,各个省份都在进行地方政府的换届工作,对于煤炭主产省而言,能够在换届之时保证煤矿不发生重大事故,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是他们最想看到的一道亮丽风景。由此就有了地方政府降旨停产的“传闻”,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再度被“政治化”。据记者了解,不少发电企业之前都曾被煤矿告知政府有令要在春节及地方两会召开之时停产整顿,煤炭合同不能正常兑现。山西省内有600家地方乡镇煤矿已经自愿或被强制关闭,作为大秦线资源腹地的大同、朔州等地煤炭资源紧张状况逐渐加剧,虽然煤炭的“上站”价格(指发煤站的收购价格)不断上涨,但是发煤站的煤炭货源仍然难以得到保障,导致各个发煤站库存都普遍严重不足,甚至出现了铁路装车困难的情况。

  河南对一些乡镇煤矿基本上都实施了关闭政策,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一人患病、大家吃药”的情况,造成一批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乡镇煤矿也被迫停产关闭,使乡镇煤矿的煤炭产量大幅度下降,进而导致煤炭供不应求。据估计,河南省三门峡、洛阳地区的乡镇煤矿绝大多数都已经关闭,生产能力大幅度降低。仅三门峡、洛阳两市地方煤矿的煤炭生产能力估计要减少700万吨左右,加剧了当地的煤炭供应紧张局面,出现了电厂连连告急的情况。

  产地煤炭资源不足、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状况迅速向素有煤炭市场晴雨表的秦皇岛地区蔓延,推动了这一地区煤炭价格的快速上扬。山西煤炭市场“感冒”,全国市场“吃药”的状况再度显现。

  主要煤炭生产供应企业继续提高市场煤炭价格。同煤集团和神华集团等主要煤炭生产和供应企业,已经再度提高了2008年1月份经秦皇岛港、唐山港、天津港和黄骅港等北方各港口中转下水的市场煤炭的供应价格。尽管价格大涨,但资源依然存在巨大缺口,导致秦皇岛地区市场动力煤资源减少和库存煤炭资源的流动性减弱,严重影响了沿海电厂的电煤供应。

  由于秦皇岛地区市场电煤资源的缺乏,市场的煤炭资源追高现象明显加剧。一方面,众多的煤炭营销企业、相关人员开始了“抓资源”囤积煤炭,导致市场电煤的“买盘”膨胀,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电煤资源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导致了部分终端煤炭消费企业采购困难,为了保障需求,用煤企业采取了分散采购、临时采购、小批零采购等多种措施,有时为了保证整体采购计划的完成,对于“小批零采购”甚至不计较价格高价收购。随着价格信息的披露,比价效应使市场电煤价格逐步得到拉抬,加大了发电企业市场采购的成本,加剧了煤炭资源的短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