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凌津滩三剂“良药”扭亏损

2008-01-28 14:48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凌津滩三剂“良药”扭亏损

      本网讯通讯员伍林刘府照文卫平报道
       2007年,五凌电力有限公司旗下的凌津滩电厂传来了喜讯―――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2亿元,首次实现扭亏增盈。投产十年,首次盈利,凌津滩电厂的扭亏增盈之路看似漫长,其实也很短暂,长的是多年来受投资成本和机组缺陷、水库调节等因素的影响太深太久,短的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一年就打了翻身仗。

      “良药”第一剂:固本强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亏损?电厂进行了深刻反思,如果再把原因和借口归结于外部环境造成,那无异于原地踏步。凌津滩作为一个老厂,在建设初期遗留下来诸多问题,要实现新的突破还得从内部抓起,只有固本才能强身。
      在充分了解经营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电厂结合市场需求、水情预测、机组状况、成本预算等因素,制订了《正常盈利》、《成本控制》、《经济运行》等16个系统的策划书,全面指导扭亏增盈工作。

      发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厂强身之本,也是电厂整体机能是否良好的关键。凌津滩水电厂由于设备在设计、制造、施工和安装方面存在问题,机组全部投产初期,主设备和辅助设备问题不断暴露出来。1998年至2003年,机组强迫停运次数多达120次,严重影响电厂的安全生产和发电效益。

      从1998年开始,该厂围绕设备问题打响了持久攻坚战。他们一方面小心翼翼的呵护设备,强化日常巡视、检查和消缺,及时统计各类设备故障信息;另一方面组织骨干加强设备故障分析,通过查阅图纸和专业书籍,向设计院、厂家、国内外同类型电站寻求技术支持,努力探索根治各类设备缺陷的思路和方案。投产至今近十个年头,累计实施了近两百项设备技术改造。截止2007年11月,电厂已基本完成9台机组重大设备问题的整治工作,多国设备逐步得到整合,设备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电厂结合公司点检定修指导性意见,根据自身的设备特点建立了点检定修标准体系,规划点检设备26种(类),点检部件1034个,点检项目4397项,全厂发电系统和水工设备设施全部纳入了点检控制范围。通过精心维护,电厂设备可靠性明显提高,机组等效可用系数由2001年的74.83提高到2007年的97.09,非计划停运由58次/年下降为0,“有水发不出电”的尴尬彻底得到解决,极大地促进了发电工作。

      “良药”第二剂:细微着手
      凌津滩电厂贯彻落实五凌电力“把大事做小、把小事做精”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并将之融入到电厂扭亏增盈的具体工作当中。
     电厂在分析水库调度及机组实际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对机组流量、负荷、水位、水库调蓄深度、耗水率、电量结构等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比较,摸索总结出适应不同电价、各种流量下实现发电效益最大化的经济运行方案,建立标准,使经济运行管理有章可循。每个值运行人员按照经济运行方案科学调度水库、严格控制水位、编制负荷计划,对每天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记录,对水位控制、厂用电量、耗水率、时段电量结构、平均电价、电量损失等所有运行经济控制指标进行记录分析,与经济方案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和原因、提出纠偏建议,形成每日经济运行分析报表,并明确专人进行及时跟踪调控、评价和考核,有效促进了电厂经济运行水平,提高了负荷预报准确率,优化了电量结构及耗水率等经济指标,实现了电量与电量结构之间的有机平衡。2007年各项发电指标除耗水率外,发电量、厂用电率、电量结构均创造了建厂以来最好水平。水位控制:平均库水位为50.72比去年提高0.08m、厂用电率为1.52比去年降低了0.06、峰谷比为1.4733比去年提高了0.0332,以上数据均创造了建厂以来历史新高。

      凌津滩电厂属低水头径流式水电厂,水库调蓄能力很小。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调节库容实现增发电量,控制和减少弃水电量成为电厂挖潜增效的关键性工作。电厂成立了雨水情分析小组,对气象预报、不同雨量的产流时间与大小、水情测报系统各站点不同流量下的传播时间、洪水削峰填谷规律等进行认真地统计分析和不断修正,有效提高了雨水情预测的准确性,并总结出适合电厂实际的汛期水库优化调度方案,将每次洪水过境都作为实现增发电量的机会予以牢牢把握,真正实现了单纯防洪向动态控制和利用洪水的转变。

      2007年,通过公司梯调的联合调度和三板溪电站水库的增益补偿,在凌津滩电厂全体运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凌津滩大坝库水位平均控制在50.72m,相对2006年提高0.08m;弃水损失电量2007年为711万KWh,相对去年下降了48.8。2007年6月发电量更是创下历史单月最高发电记录,提高原记录(1.59亿千瓦时)500多万KWh。

      “良药”第三剂:细水长流
      增收节支是企业的效益,也是企业的生命。在从“宏观”层面积极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凌津滩电厂注重从细节入手,培养员工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分钱、一张纸的习惯。离开办公室、宿舍随手关灯、关空调;纸张实行双面打印……外单位来电厂参观的人都大惑不解,发点单位怎么会惜电如金?厂领导解释说,我们节约的每一度电都是我们的利润呀,节支和增收在量的概念上在五凌电力永远是相等的。

      2007年,凌津滩水电厂在不影响正常办公的前提下,停用了6条外线电话,固定电话费用下降了近700元/月。优化交通路线,将车辆油耗纳入司机考核指标。坚持公务用车申报制度,取消厂领导上下班接送车辆,并从实际需要出发,每周停开班车11趟。项目评审专家组会议由原定的三次缩短为两次,共节约费用约35万元。组织员工开展“自己动手,美化环境”的除草活动,直接节约劳务支出约6000元。节约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责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凌津滩的效益就是这样“抠”出来的。

      在增收节支方面,凌津滩的技术创新也功不可没。例如,通过实施高压油泵控制回路改造、机组主轴密封供水系统运行方式调整、坝顶消防水泵改造等一系列技术改造项目,减少了设备无效运行时间,每年降低厂用电40余万KWh。利用2005年监控系统技改退出的废旧蓄电池和通信电源改造退出的整流器模块,对防汛柴油发电机蓄电池充电回路进行改造,经测试改造后各项参数指标均满足运行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直接节约开支约1万元。机组TB3端子柜上的测振测摆模块,因长期运行,环境温度较高,加上设备老化,36块模块中有16块损坏退出运行,而购买这种模块每块高达人民币2万余元。技术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刻苦钻研,查阅资料,克服重重难关,终于将所有损坏模块全部修好。220kv电缆部分温控模块损坏,无法正常工作,厂家人员提出4万余元的维修费用。电厂技术攻关小组主动承担修理任务,经认真钻研,反复调试,全部成功修复,目前该设备运行正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