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南来北往的“浇地经”

2008-02-22 15:00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网通讯员孙晓峰报道

“排灌设施既整齐又美观,浇地可方便了,经济安全,井水出的咕咕叫”。
“浇地时只需将IC卡一插,井水就咕咕的往外出,电量特足‘真神了’”。
“灌溉方便了,去年我这3亩朔料大棚增产5000元,仅电费就省去300元钱,还可以腾出时间喷药管理,今年准备再建5亩大棚”。
“供电局的真是了不起,为咱们农民做了一件大好事。是农排改造改变了农民的命运。”

这是笔者到河南省宁陵县程楼乡走亲戚时听到南来北往的客人共同谈论的热点。大家你一言,他一句的议论着农排改造,从大家的议论中感受到宁陵县农排改造给农民朋友带来的先后变化。
80年代,一没有机井,二没有电线,农民可谓是靠天吃饭,浇地更是无稽之谈。少雨季节庄家苗干的发黄,甚至被灼热的太阳晒瞧,地层表面浮起一层厚厚的土,人们盼水、又盼电,干着急无法浇地。为了不让地里的庄稼见年,实在没有办法就用架子车拉几个大水桶或用扁担挑水,再到地里用水瓢一株一株的浇,肩膀都被扁担压出一道道红印,地里水分还是远远不够,庄稼浇不匀苗长的参差不起。小麦并不高产,一亩地最多产小麦500斤,因为灌溉问题农民朋友不敢多种蔬菜,仅仅是家边一份地左右而已。

90年代,村边打了机井,架了电线,但没架农排线路。直到实行农网改造后,开始架设农排线路,有的是村委出资自架,有的是农网改造剩下的废旧物资所架,也只是架到村头巷尾。线路老化、供电半径长、电压低、水泵出水量不足等问题困扰着农民朋友。每当抗旱时期地爬线、挂钩线到处都是,用起来极不安全。令人最痛心的是浇地电线年年架,年年被盗。抗旱排灌时期用电浇水大家光排队都要等好几天,还要扯上好几百米电线,最远的有一千米,电表电线走到哪拉到哪里。要是赶到深夜得打着手电筒浇地,一不小心就会跑水堰,为了防止水泵被盗,还得睡在井旁看守。农民朋友为浇地大费周折。条件好的几家对钱购买一台柴油机,但浇地费用很贵,每浇一亩需30多块钱,还是不能普遍浇。前两年,搞农业种植农民朋友兴起建朔料大棚,因为灌溉方面好多户都半途而废了。

宁陵县是典型的农业县,针对县域经济特点,宁陵县供电局把解决农业排灌作为一项大事、要事来抓,按照科学规划、技术领先、可靠长效的原则,局领导带领有关人员多次外出考察,经多方论证,确立“一井一线一表多卡”的农业排灌改造模式。该局自筹资金20多万元,搞了两个试点,建设排灌配电房,安装专用变压器,电缆全部采用地埋方式,使用磁卡预付费电度表,将原来的按井收费改为按户收费,群众非常满意。该局抓住有利时机,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市、县政府下发专门指导性文件,出台农排电网建设工程资金统筹、使用与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工程统一技术标准,该局又对12个农排台区200多眼机井进行“一井一表多卡”式改造。施工中选派精兵强将和业务技术骨干,高标准、严要求,全力以赴,克服天公不作美,努力打造出了农排台区试点精品工程。试点台区排灌电网经久耐用、安全可靠、布局合理,农民朋友浇地省时、省力、省事、省钱。更加理顺了管理、规范了电价,排灌服务“三乱”现象得到根本治理。全县农排设施改造后,仅此项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500多万元。此举,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的一致赞评。

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该局积极探索的“一井一线一表多卡”农业排灌改造模式,在全省农业排灌电网建设与改造现场会后,全省予以推广使用。来宁陵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该局不断的为兄弟单位传经送宝,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受益。
目前,宁陵县农排改造以点带面正全面展开,现共投资500多万元,改造600多眼机井,新增30多台变压器,安装预付费电能表300多套,3000多户实现了持卡缴费,铺设地下电缆4千米。预计未来两年时间内全县农排线路改造完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