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福建莆田电业群英荟萃展铁军精神

2008-03-04 14:31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群英荟萃展铁军精神众志成城奏胜利凯歌
——记福建莆田电业局抢修队仙游供电公司抢修分队
本网通讯员何涵戴剑光报道

寒冰无情人有情,冻雨刺骨无所惧。今年1月,闽西北地区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特大冰雪灾害,电网遭受严重覆冰袭击,造成大面积停电,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为迅速恢复供电,仙游供电公司按照省公司部署,在莆田电业局的统一指挥下,在接到任务后不到3小时就完成人员、抢修物资等各项工作的战前准备,并跟随莆田局抢险队火速驰援三明宁化支援电网重建。
从2月13日至2月27日,该公司共出动抢险人员80人次,派遣车辆14部次以及大量的抢修物资、后勤保障物品,面对宁化安远乡简陋的住宿条件、饮食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复杂的作业环境,该公司抢险队员们没有叫一声苦,在严寒中坚持作战,在冰雨中顽强拼搏,在革命圣土上再展电力铁军风采,涌动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冲上去,拿下来

宁化安远乡盖竹岭是抢险战役中具有决定性的一个受灾地,盖竹岭海拔700多米,山高路陡,加之连日的雨水,道路泥泞不堪,车辆无法通行,抢修队员每天要在这样的烂泥路上步行10多公里才能到达抢险施工点,艰难可想而知。在盖竹岭抢修保电战斗中,仙游公司抢修分队自告奋勇,向莆田局抢修指挥部请求出征施工难度最大的山顶线段。抢险中,为加快抢险进度,让灾区人民早日用上电,他们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挑灯夜战,每日回驻地吃晚饭时大都是晚上八九点钟。该公司抢修分队副队长柯敏说:“由于交通不便,来回路途时间较长,为节省时间,我们尽量多做点,让灾区恢复供电”。
10kV后溪线24#杆-25#杆立杆架线是盖竹岭抢修中地势最险峻的一段,位于谷底的24#杆与谷顶的25#杆落差160多米,两杆档距200多米,瀑布自上冲刷而下,山涧硕石林立,立杆、拉线难度极大。该公司抢修分队在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后,再次向莆田局抢修指挥部请战。分队长蒋木春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冲上去,我们再把这个山头拿下来,夺取抗冰抢修最后胜利!”队员们闻声,激情澎湃,一拥而上。
仙游公司抢修分队首先安排3名经验丰富的队员自25#杆位置绑定安全带,下放到两杆间坡度高达70度的石坡上。而负责谷底拉线的队员双脚浸泡在顺谷而下的瀑布中,虽然穿着雨靴,也难以抵挡冰冷山泉带来的锥心刺骨。寒冷的山风呼啸而过,队员们禁不住直打冷颤,但他们没有退缩,迎难而上,忘我抢修。谷顶放线的,谷中理线的,谷底拉线的,与嘹亮的号子声绘成了一副动人的人物山水画。经过一番艰苦努力,24#杆~25#杆终于在计划时间内顺利完成,画上了莆田局抗冰抢险全面胜利的圆满句号。前来慰问的莆田局党委书记方炳伟看到仙游公司抢修队员们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任务,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称赞道:“这么难啃的骨头,都能把它啃下来,仙游公司抢修分队真是一支名符其实地‘铁军队伍’”。

我也是普通一兵

在仙游公司抢修队伍中,有个头带红色安全帽的“小工”,只见到他穿着雨靴,带着手套,一会儿给杆上的施工人员吊工具,一会儿在陡峭的泥土路上同大伙肩拉电杆,卯足了劲地收拉线,他勘测线路,连夜制定施工方案……,一刻没有懈怠,他就是仙游公司抢修分队队长、总经理蒋木春。
自率领仙游公司第二批抢险队伍远赴宁化参战以来,他总是身先士卒,数天下来,他的手心结起了茧,手背上冻裂了好几个口子,但一到施工现场,他就像上紧了的发条,一直没有停过。在履行职责、布置抢修安全措施之余,只要看到哪里需要帮忙,他就会马上过去搭把手。队员们都劝他:“队长你只要指挥就好了,其他的我们来干。”但他总是说:“我也是普通一“兵”,大家同甘共苦、齐心协力才能加快抢修进度。”朴实的话语透着万丈豪情,暖透了每一名抢修队员,催动了青春热血,队伍的士气更加高昂了,干起活来更带劲了。
“看到队长都这么以身作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抢修,让灾区人民早日用上电呢”,抢修队员陈国林感慨地对笔者说。
每日回到驻地,蒋木春队长总是先向队员们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队员们。他经常晚上与队员们围坐一圈,畅谈抢修心得,交流工作体会,集思广益,促进抢修工作顺利开展。在他的带领下,仙游公司抢修分队队员们奋勇向前,踊跃争先,在暴雨、道路泥泞、车辆无法到达、作业环境差难度大等条件下,平均每天作业时间超过12小时,仅用时5天,就立杆47基,架设线路13.4公里,与莆田局抢修队员一道顺利修复了红山村受损线路,向省公司和灾区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2月21日晚11点,正月十五元宵夜,忙碌一天的抢修队员们早已进入梦乡,担任莆田电业局第四批支援三明宁化抗冰抢险队党员先锋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的仙游公司党委书记吴金瑞房间灯光却像往常一样亮着,他正伏案查阅施工记录,整理临时党支部工作笔记,思考战地宣传栏刊出内容。
他靠前指挥,科学调度,时刻提醒着抢修队员们注意安全,并和他们同甘共苦,用手和肩膀运送电杆,拉线、紧线,始终战斗在抗冰保电最前沿。“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是党员先锋队队长,更应该做出榜样,让旗帜高高飘扬”,在支援宁化抢修的11个日日夜夜里,队员们经常听到他说的就是这句话。
作为党务政工干部,他注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抗冰抢险中的作用,抢修队伍进驻宁化安远乡抢修现场后,莆田局适时组建了抗冰抢险临时党支部,有着27年党龄和多年党务工作经验的他主动挑起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他挑选有组织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支部党内职务,因地制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抢修人员学习红军精神,重温入党誓词,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举行了火线入党仪式,确定了2名入党积极分子。并在抢修现场深入开展党员“一带二”先锋工程,组建了多个党员帮带小组,党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队伍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短短10天内就顺利完成了10kV营上线的修复任务,莆田局抢修队也被全国人大代表许金和称赞为“铁汉子,真英雄!”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注意安全距离,把接地挂好,雨天杆滑,登杆要慢点,系好安全带……”在仙游公司抢修分队中有个“喋喋不休”的老头,他就是连续两批担任仙游公司抗冰抢险分队安全督察的茅志杰。
作为参加过支援宁德抗击“桑美”超前台风战役的老将,茅志杰具有丰富的抗灾抢险经验。在得知仙游公司即将远赴三明宁化抗冰抢险时,他主动挑起了安全督察的重任。在抢险期间,年过半百的他每天奔波忙碌于各个施工点,时刻盯紧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安全措施,不断提醒施工人员安全作业,每天组织抢修人员召开安全工作例会。抢险过程中,刺骨的寒风和冰冷的雨水不断冲击着他,但他依然坚毅、执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作为共产党人,就是要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英勇向前,作为一名老同志,就是要在关键的时刻把住安全。”鲜红的党徽在他胸前越发闪亮。
2月23日,该公司第一批抢险队安全顺利完成抢修任务,准备整理行囊返回公司的时候,已经连续作战了10天的茅志杰得知该公司现场安监人员轮换出现困难,不顾连日来超负荷工作的疲惫,主动要求继续留在抗冰一线,和后续抢修队员一起奋战到底。在接下来的抢险中,他用的冷静和严格筑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确保仙游公司赴宁化抗冰抢险工作安全顺利完成。

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猫晚

抢险队里有个“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猫晚”的队员,他就是人称“拼命三郎”的仙游公司抢险现场负责人黄志连。他每天总是第一个起床,整队召开班前会,带领队员开赴抢修一线;晚上回驻地后他又组织召开班后会,并和分队长商讨第二天的工作内容,整理当天的施工记录,直至下半夜。
凭借着多年积攒下来的丰富线路施工经验,他在抢险现场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提出最佳施工方案,发动当地老乡一起清障、抬杆,成为抢险工作快速推进的一个有力“引擎”。由于长时间大声指挥队伍现场施工,且日夜赶工睡眠不足,加上山上饮水不便,他的声音开始沙哑、嘴唇干裂,嘴巴周围的皮肤起了小水泡,他强忍着喉咙的刺痛,坚守阵地,没有一刻停止过工作。当痛得说不出话的时候,他就用嗓子“吼”出来,这也深深震撼了每一位抢修队员,连一起帮忙抬电杆的当地老乡都被他那种坚定、略带沙哑的声音中表露出的执着和无私的精神所感动……

党员“一带二”吹响攻坚号角

在抢修现场,有这样两个人,他们亦师亦友,精诚协作,合力攻坚,他们就是党员“一带二”帮带小组郭建洪与黄志勇。自从2007年省公司党组在全省电力系统全面实施党员“一带二”先锋工程以来,他俩就结成了对子,在一年多的帮带学习中,党员郭建洪倾囊授艺,职工黄志勇虚心好学,每次出外抢修,两人如影随行,一个杆上,一个杆下;一个操作,一个监护。在谈到对黄志勇的印象时,同事小邱竖起了大拇指,他说:黄志勇身上透着一股劲,一种面对困难永不低头、奋勇向前的作风形象。这都是郭建洪帮带的功劳,他把党员艰苦奋斗的作风根植于黄志勇的每个精神细胞,两人在去年迎风度夏期间参与了鲤城供电所几乎一半以上的抢修任务,平均每天出警超过4次,两人也被仙游公司党委推荐申报莆田电业局2007年度先进党员“一带二”帮带小组。
在得知该公司支援三明抗冰抢险,郭建洪拉着黄志勇就报名上了前线。他说“我们党员就要做急时雨,工作干在前,抢险冲在前,要发挥党员帮带作用,哪里需要我们,水珠就滴到哪里!”每天,他们都冲在了抗冰抢险队伍的最前面,在实战中锻炼,在抗冰火线上培养党性修养,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一带二”的内涵。
2月25日,连日的暴雨使道路泥泞不堪,山间汇聚的溪水使通往海拔700多米盖竹岭的路更加艰险,一群人正喊着整齐的号子运送电杆向岭顶冲击,他们每迈出一步都要费不少劲,而走在队伍前头用肩膀挑起电杆的就是郭建洪和黄志勇,两人的口号声最响亮。在他们二人的带动下,运送电杆的队伍顺利通过了羊肠小道、小溪流和1.5多高的土坎,到达了此次抢修最为关键的盖竹岭山顶,为完成抢修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长时间的冒雨作业,他们的肩膀脱皮了,手严重冻伤了,雨水渗进伤口疼痛难忍,但二人没有退却,始终走在队伍最前面,引领着支援前线的其他党员“一带二”小组勇挑重任、争当先锋,吹响了宁化电网重建攻坚的“集结号”。

运输线上的真汉子

“行车万里,安全第一”,对于驾驶员来说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要求。对于有着14年安全驾龄的司机黄龙彪来说,现在他每天都在刷新自己的行车里程和安全天数。在抢险驻地,他每天都是早早起床,提前检查车辆状况,确保人员和车辆运输安全。作为两批都参与抢修后勤运输保障的队员,他算是元老级人物了,但他却是最忙碌的,第一批换防时他奉命送一些同志返回,刚回到家里,就因抢险需要第二天又被紧急调往灾区支援第二批抢修工作,他二话没说,短短两天驾驶里程共逾1000公里,支援总行车里程超过了2500公里,相当于从莆田到北京路程。过度的劳累和寒冷的天气,使他患上感冒,为了早日康复,他向医生请求使用治愈速度最快的药,并对前来探望的分队长蒋木春一再要求要与队员们一起奋战在抢修现场。
司机林飞勇在去支援之前,他就找了一些关于当地的道路说明,可到了地,才知道人家说的“闽道”有多难。宁化安远乡红山村地处偏僻,道路曲折,路况复杂,且连续雨天,安全行车困难重重,要从群山环绕中找到正确的去路,要在泥泞的道路上找出不至熄火的车辙,要通过不到2米的道路,翻越因冰雪雨水冲刷过凹凸不平的路面以及障碍物,这些都足以难倒很多“师傅”了。可他不一样,别看他瘦弱,却是一个多面手,仅用1天时间内就摸清了当地的路况,在之后的抢修中,他和队员们坚持战斗在抢修现场,并客串了一次电焊工。2月25日,在盖竹岭低压配变安装作业中,由于施工点多面广,焊接接地极人员紧缺,现场负责人正为此事发愁时,他自告奋勇站出来说我试试,大家将信将疑看他拿起焊枪就开始点焊,没想到还真有那本事,原来他以前从事过电焊工作,这样也就水到渠成了。
还有许多同志在支援抗冰抢险中默默奉献,他们用双手双肩架起了一条条银线,点亮了灾区人民心中那盏明灯……

铁军精神铭刻灾区人民心中

宁化安远乡红山村的群众在亲眼目睹了仙游公司抗冰抢险队员连日来的战斗过程后,被他们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深深撼动了,他们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你们不畏艰难险阻、严寒霜冻、雨水浸淋,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为我村电力设施的抢修做出巨大贡献,您们的这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我村广大村民将永远铭刻在心中!”
正如音乐诗《当冰雪来临》中所写的:“最难跨越的不是雪岭,而是父母无限的牵挂,最难跋涉的不是冰川,而是爱人含泪的眼睛,亲爱的妈妈,请别怪儿子不孝,亲爱的妻子,请别怪丈夫的无情。”仙游公司赴宁化抗冰抢险队的指挥系统、前线抢修、后方保障的人员都有着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计个人得失,众志成城、善打硬战,是一支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铁军队伍,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描绘出一副可歌可泣的群英荟萃图。
前来慰问的莆田局局长郑宗安看到仙游公司抢险分队在恶劣的条件下,英勇奋战,不辱使命,由衷地赞道:“仙游供电公司的员工真是好样的,不愧“铁军”称号,你们也是莆田电业局的骄傲,我们为你们而自豪!”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