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综合正文

大山深处的巡线兵

2008-03-06 12:05来源:重庆市电力公司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大年三十晚上,张能瑜答应巡线回来就给女儿通电话,可等到新年钟声敲响,女儿始终没有盼来期待的电话铃声。那一刻,他正带着人对110千伏水湖线进行巡视。
  从国家电网公司开完“两会”,接受“十大杰出青年”表彰的张能瑜,1月21日在家只停留了4个小时,就匆匆赶到工作岗位—重庆武隆巡线站。为了抗冰抢险,至今再也没有回过家。后来提及这事,张能瑜歉疚地说:“希望妻子和女儿能理解我。”

      一
  32岁的张能瑜,此前曾是武警部队的一名战士,到重庆长寿供电局工作后,又成了一名巡线“兵”,挑起了守护579公里线路的重担。
  他扎根电力,干最苦的活,做最难的事,爬最险的山,走最深的雪地,却总是浑身充满了一股劲,一干就是七年;他众誉在身,仍然执着于当一名大山深处的“巡线兵”。
  大山,因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雪灾,因有这样的好兵而被征服。
  2008年的元旦节,重庆武隆冰天雪地,雪虐风饕。天刚蒙蒙亮,张能瑜就挎着10多斤重的工具包,开始翻山越岭的巡线工作。整整一天,他和工友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跋涉在雪地里。大伙儿都知道,在节假日期间,天气若有变化,张能瑜总会伴上好几个难眠之夜……

       二
  渝东南武隆、彭水是重庆重点扶持的老、少、边、穷贫困地区,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谁都不愿意到这“鸡不生蛋,鸟不拉屎”的地方。
  这里的山不仅高大且直立陡峭,站在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口巨大而深遂的老井;这里的山路如同一条长蛇盘绕在各山腰间,常常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稍有不慎,随时都有葬身乱石之中的危险;刚开始,连办公场所、宿舍都没有,窘迫得连挂巡线站站牌的地方也很难找到。但张能瑜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眼前的窘况,开始艰难的创业。
  决心一下,这片大山就成了他的家。很快,他在武隆附近的农村租了几间农房,用木板铺成床铺,开始他7年的巡线生涯,守护着一方电网的安全。

      三
  刚到站里,为了尽快掌握线路情况,健全线路基础资料,他用了45天,连续巡完了辖区内579公里线路。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烈日高照,他都没有停息。“要尽快熟悉自己的地盘,扫清线路障碍,才能确保线路畅通。”张能瑜说。
  45天里,他把自己当作不知苦和累的铁人。因为线路多在大山,被树木围得密不透风,他的砍刀断了两把,衣服挂烂了4件,鞋子磨破了3双。45天里,他忘记了对家人的挂念,忙得没时间和家人通次电话。
  每天清晨,伴随着鸟儿的第一声鸣叫,张能瑜就早早起床,他穿上工作服,套上重重的防蛇靴,身挎10多斤的工具包,手拄一根探路的木杖,向崇山峻岭奔去。由于路形复杂,巡线中摔跤便成了家常便饭,当带着一身泥、一身伤回到宿舍时,却从未听到他半句怨言。

  七年里,不断有新同志加入到巡线的行列,也有人因受不了艰苦的环境而离开了这里。唯有他,仍然扎根在大山深处,与山峦同歌,与银线为伴,用忠实的言行,用闪光的青春,谱写出人生壮丽的华章:每月用脚板丈量了579公里银线,带出徒弟30余名,安全生产长达2800天。
  去年7月28日晚21点,武隆县白马山突发森林大火,危及着220千伏涪武东西线的安全运行。接到火灾电话,张能瑜立即赶往白马山。
  “同志们,上!”话音刚落,他第一个带头冲进了熊熊的火海。烈焰烤得他全身火辣辣的,浓烟呛得他透不过气来,衣服被飞舞的火星烧出了无数小洞,他丝毫没有退缩,而是逼着火源逐渐后退。他不停的用湿树枝奋力地扑打着,一次,两次……整整4个多小时,终于将山火扑灭,保住了线路的安全。

  在一次巡视途中,张能瑜被毒性堪比眼镜蛇的隐翅虫咬伤。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顾不得休息片刻,忍着剧痛继续巡线,查找故障。痛得忍不住了,就用木棒狠狠的击打伤处。即使这样,他还要登塔巡视,直到处理完故障,恢复送电后才被送到医院。
  哪里最艰苦、哪里最危险,张能瑜的身影就会在那里出现。今年2月2日,涪武西线一天三次跳闸。166至168号塔巡线通道被大雪和断树封堵,若清理通道至少要花一天时间,为尽快找到故障点,张能瑜带头钻进大雪覆盖的树丛里,采用低姿匍匐前进的方式,爬行了两公里,仅用两小时便找到了故障点,随后赶紧进行处理,恢复了线路运行。爬行中,衣服和手到处被荆棘划破了口子,他却全然不顾。

      四
  经常战斗在武陵山脉的高山大岭间,张能瑜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党员应尽的职责,更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国家电网员工,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
  张能瑜多次组织全站员工捐款捐物帮助困难群众。巡线时,他们发现大山深处老乡家里非常贫困,下一次来时,他们就带上油、米、酒和糖等物品,救济那些急需帮助的人。同时,他还把生财的“点子”送到乡村,支持当地新农村建设。他深入到线路沿线的各个村委会,为村民出谋划策,共商脱贫大计,指导他们种植葡萄、栽种梨树、桃树等,使5个村子都走上了水果产业化路子,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一山一水,这里的老人和小孩,我都割舍不了,他们的一切都牵动着我的心。”张能瑜说。争取到群众的支持,巡线工作就好开展多了。张能瑜把手机、电话告诉给线路沿线的村民,发动群众参与巡线护线工作,一旦有故障发生,村民们会设法第一时间内通报故障地点和情况,为抢修复电赢得了宝贵时间。

      五
  他是一个扎根大山的巡线兵,也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也有他难以割舍的亲情。
  因为条件艰苦,巡线站没有“凤凰”落脚,因为环境恶劣,“牛郎织女”天各一方。有的年轻人刚结婚几个月,就劳燕分飞。站里有好多对年轻夫妇离婚了。终于,在2006年的一天,张能瑜的“后院”也起火了。
  “我们离婚吧!我再也忍受不住一个人孤寂地带着孩子。”妻子给张能瑜打来了电话。
  “相信我吧,老婆!我作出的牺牲都是为了工作,我对不起你母女俩,原谅我吧!”张能瑜近乎哀求地说,今后我一定设法多给你们打电话,用闪光的成绩回报你们。终于,在他的真诚打动下,妻子谅解了他。

  从此,他把理家人的解和支持当作动力,不停地战斗在大山深处,以钢铁般的意志征服了大山。
  2006年5月13日,长寿局黔江变电站110千伏黔鱼西线因山体滑坡倒塔,降低了电铁牵引站供电可靠性。当时张能瑜的女儿身患过敏性紫癜,正在医院住院,稍有拖延就会引发白血病。张能瑜接到巡线任务后,连夜赶回渝东南巡线站,带领工友整夜巡线。事故过后,张能瑜又赶到医院,看到疲惫的妻子和气息微弱的女儿,他再也控制不住了,抱着女儿泣不成声。第二天,在向医生了解了女儿的病情之后,饱含眼泪的他又匆匆赶回武隆,投入到了工作中。

  七年了,妻子早已习惯了“牛郎织女”的生活,也学会了坚强。张能瑜以宽广的胸怀和对工作的赤诚,赢得了妻子的理解和包容。
  张能瑜心中还藏着一个挂念。他一直盼望着早日恢复被冰雪损坏的线路,把他获得的奖章带给年迈的父母看看,抚慰双亲对儿的牵挂。(涂吉祥宋春霞杨荣)
  信息来源:重庆市电力公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