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河北电力 情暖三湘

2008-03-14 11:38来源:河北省电力公司关键词:河北电力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8年初,一场特大冰雪袭击了美丽多娇的南国,20多个省份,共和国半壁江山一时花容失色。
  湖南告急,江西告急,贵州告急……冰雪摧毁了中国南方的电网,毁坏了一座座城市和乡村的“血脉”与“神经”,把它们挟裹进无情的寒冷与黑暗中。
  空前浩劫,把南方的崇山峻岭变为没有硝烟的战场。危难之际,中华大地开始了一场顽强的抗争。
  燕赵自古多忠义之士,抗冰抢险中,河北省电力公司1300余名职工开上了最前线,三湘大地,在寒冷伴着黑暗的都市,在绵延起伏的大山之间,在高高耸起的铁塔之巅,在险象环生的高压电网之上,他们成为光明的使者和最英勇的将士。
  1一声令下,4台发电车驰援南方

  ■南方雪灾河北电力随时待命
  今年1月,媒体上的天气预报和新闻一起,不断传来令人担忧的信息。湖南、江西、贵州等地不断蔓延的覆冰,将电杆折断,将铁塔压垮,将输电线路扯断,局部的停电迅速蔓延为大面积电网瘫痪。
  千里之外的冰雪灾害,仿佛近在咫尺,时时牵动着河北电力人敏感的神经。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在这个危急时刻,灾区一定需要我们做一些什么。河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孙正运和党组书记丁广鑫多次给国家电网公司有关领导打电话,“需要我们河北公司做什么,什么时候需要我们上?”
  2月1日,以孙正运和丁广鑫为组长的抗冰抢险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抗冰抢险指挥部成立,同时制订了支援灾区抗冰抢险实施方案。
  一声令下,不到两天,1000多人的抢险队伍组建完毕。尽管春节将至,尽管前方艰苦,尽管在灾区已有多名电力工人牺牲,但大家都被一种豪迈的情感激励着,他们感到,自己不仅是一名电力工人,更是一名即将响应祖国召唤的战士。
  各种工器具、生活用品装到了车上,队员们把个人用品都打好包放到了公司。各公司要求抢险队员24小时随时待命,手机、电话不能关,春节期间不能外出拜年,只要一声令下,无论在家还是在商场、大街上,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必须按时赶到集结地点,即刻开赴前线。

  ■紧急驰援昼夜兼程30多个小时
  保定供电公司的老司机薛彦峰没想到任务来得这么突然,2月2日22时多,刚躺下,电话响了,要他马上到公司开上发电车23时出发。妻子听说他要上灾区,跟着跑到公司门口,老薛不好意思地挥挥手,“回去吧”。他不知道,因为担心,第二天妻子就病倒了。
  急匆匆领了任务,老薛和3名工友出发了。庞然大物般的发电车在高速公路上走得很慢,大家不说话,窗外漆黑而冰冷。2月3日4时30分,他们赶到了集结地邯郸。邢台、石家庄、邯郸公司各一辆发电车也集结完毕。省电力公司是2月2日21时30分接到国网公司的指令:派4辆应急供电车支援湖南。几个小时,他们就从3个城市集结到一起。

  2月3日8时,由省电力公司副总经济师吕志军带队,4辆发电车,一辆指挥车、一辆保障车和25人的应急小分队,向南方进发。“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灾区,并特别注意安全。”孙正运总经理动情嘱托。
  车队开出了最快的速度,但每小时只能跑70多公里。越往南走队员们的心情越沉重,一片冰雪世界,好像来到了隆冬的东北。大雪覆盖了山脉与河流,突兀在雪原之上的是垮塌了的铁塔、电杆……
  2月3日22时,车队到达武汉服务区。简单就餐后,吕志军看到人困马乏,与大家商量是否就地歇息。但转念一想,短时间的停顿会更迷糊,他问大家“困难能不能克服?”大家异口同声说:“能!”

  湖南境内险象环生,路上冰雪刚刚清理,路面上全是光滑的薄冰,车辆打滑,随时可见翻到沟里的车辆。后来又起了大雾。发电车上两名司机必须一人开车,一人睁大眼睛看路。最艰险的一段山路,时速只有20多公里。路边,一长溜的车都停靠着,只有这个特殊的车队,在小心而勇敢地前行。
  2月4日16时28分,连续行走30多个小时,1700多公里,车队终于平安到达指定地点郴州下属县级市资兴,成为国网公司到达该市的第一支应急供电队伍。

  ■送去光亮城市再现生机
  车队到达资兴,引来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断电两周,连电力局都没电,供水、通讯及生产生活都难以维持正常。4辆发电车的到来,是对这个充满着焦灼的城市的最大安慰。
  队员们走下车,感觉大地在摇晃,头像木头一样昏沉,一名老队员出现了严重腹泻,两人头疼发烧。凛冽的寒风吹来,大家又变得格外清醒,“不要垮,真正的工作还没有开始”。大家简单吃了点饭,开始调试设备,焦急地等待当地政府的命令。
  夜幕在阴霾的天气里来得很早,大家体会到了没有电的恐怖,一座几十万人口的城市,街道上没有路灯,居民小区里一片漆黑,只有个别窗口依稀透出萤火般的烛光。一些居民受冻不过,在楼道口,聚在一起烤火取暖。“没有光亮,没有声响,感觉整个资兴像一座死城。”吕志军说。

  2月4日20时40分,应资兴市政府要求,一台630千瓦的发电车被派到宏福新村为那里的600户居民送电,他们是2006年一场洪灾后政府安置的灾民,曾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关怀。
  21时26分,发电车到达现场,这时天下起了冷雨,越下越大,队员们冒着落地成冰的雨水加紧施工,居民们自发地帮着拉线、打手电,送来热水。22时41分,在一片欢呼声中,停电14天的宏福新村重见光明。
  根据资兴市政府安排,队员们又分别为市医院、自来水厂、抗灾指挥部等部门供电。

  市医院因为停电多日,许多等待多日的手术不能做,CT等设备不能用,发电车的到来解了燃眉之急。农历大年三十,医院为3位孕妇实施了剖腹产。鼠年来临,伴随着新生儿响亮的哭声,这座沉寂的城市恢复了希望和活力。
  从2月2日启程,到2月28日凯旋,以邯郸供电公司刘旭为队长的4辆发电车组,在极度恶劣的生活工作条件下,相继为郴州及周边县市4000余户居民及机关单位应急供电21.96万千瓦时。
  2主动请战物资、人力紧急调运

  ■十万火急的物资调运
  就在发电车队向湖南进发的同时,2月3日21时,河北送变电公司正连夜将5基铁塔所需的80吨塔材运往湖南。
  1月31日晚,省电力公司接到国网公司前方指挥部的紧急任务后,连夜要求省送变电公司组织生产,令前方惊讶的是,河北提前16个小时完成任务,河北送变电公司线材厂厂长张志存说,“46个小时,大家几乎没有合眼。”
  一份份筹集抗冰抢险救灾物资的文件传至河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孙正运、副总经理张建功亲自指挥,有关部门和6个供电公司应声而动。
  2月3日23时30分,保定电力局物资公司经理吴飞接到紧急电话,省公司派他们为灾区组织300根电杆的货源,次日上午发往湖南。这是看起来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次日已是农历腊月廿八,厂家、运输公司、司机都放了假。迅速分头联系保定的各个电杆厂,打不通电话就开车过去。电杆找到了,又找大车,车凑齐了又找不到司机。吴飞拉上厂家、运输公司的人连夜在司机集中的南二环一带连夜敲门,找司机,一直从凌晨3时敲到6时。

  第二天11时,15辆车,309根电杆准时集结,吴飞不顾连夜劳累,在保定市及公司领导的嘱托中,押车南下。过去的12个小时,他打出了500多个电话。
  2月3日23时,邢台公司接到紧急调配3682米电缆的任务,一时找不到大件运输的汽车,各运输户为春节节省养路费,都把牌照交了,通过邢台市政府协调,连夜把牌照领回来,从购买、运输、装载到出发,在各方协调配合下,仅仅11个小时。
  2月4日23时30分,接到指令的石家庄供电公司干部员工,紧急购买和装运发电机40台,连夜装车,并于2月5日9时30分运往衡水集结。
  为了支援南方抗冰抢险,河北省上下通力合作,省长郭庚茂、常务副省长付志方、副省长孙瑞彬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省发改委、铁路等部门都给予了全力配合,6批价值1500多万元的电力救灾物资,河北省电力公司都准时或提前保质保量完成了运送任务。

  负责押送第一批物资的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魏立民说,历尽千辛万苦,也要保证在第一时间把救灾物资运往灾区。
  在这个非常时刻,地不分南北,河北的电力物资供应,同样是抗冰抢险的第一线,同样的分秒必争,同样的不惜代价。

  ■1300余人增援湖南
  2月9日,大年初三,河北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功、副总工程师钟均奇飞抵长沙,向国网公司当面请战。
  2月14日中午,国家电网公司要求河北省电力公司派400人承担三峡工程至广东400多公里的500千伏江城直流输电线路的抢修任务。这条大动脉破损严重,完工日期为3月20日,十万火急。当天下午,省电力公司立即派出副总工程师钟均奇带领的11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先遣队飞往湖南。2月15日下午,由送变电公司400名技术骨干力量组成的河北第一批支援灾区电网恢复重建突击队,在党组书记丁广鑫带领下赶赴湖南。副省长孙瑞彬亲自出席出征仪式,为队员们壮行。
  “折断的铁塔和电杆,趴在地上的树木和竹林,向人们诉说着它们曾经受的苦难,”这是丁广鑫到达湖南时目睹满目疮痍发出的沉痛感叹。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郑宝森对丁广鑫说:“广鑫同志,你们河北的任务可不轻啊!”后来更大的压力是工期的大幅度提前,3月20日的工期提前到了3月10日。
  漫长的线路、严重的损坏、山脉的阻挡、破坏的道路,真是山一样的压力啊,但这又是一个不能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的任务,因为早一天完成,就会让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少受一些损失,“我们是抢险救灾来的,现在全国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我们。我们不仅代表着河北电力,同样代表着燕赵儿女。”
  经过认真研究,丁广鑫向各个突击队宣布了河北省电力公司的决定,抢修工期要比国网公司确定的3月10日,还要提前5天。

  为了确保如期完成抢修任务,公司果断决定,立即增派抢修力量。2月17日,来自省电力公司本部、省送变电公司、超高压分公司、石家庄供电公司、保定供电公司、沧州供电公司抽调的300名抢修突击队成员,在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张印明带领下,紧急增援湖南。到后来,随着各类技术人员的陆续派遣,前方人员达到1300余人。
  3提前4天河北电力“啃”下江城线

  ■布阵千里江城线
  我们是和平的子民,尽管我们不喜欢带有暴力色彩的军事词汇,但不论怎样,南方的抗冰抢险更像一场战争,它有着和战争太多相似的特征:急迫的情势、浩大的力量、运筹帷幄的谋断、英勇顽强的坚持……
  2月16日,河北省电力公司援湘救灾重建指挥部在长沙成立,党组书记丁广鑫坐镇指挥,组织机构、设备物资、技术方案、安全管理、后勤保障、工期要求6个方面逐项落实,施工组织组、施工技术组、施工安全组、物资供应组、后勤保障组、新闻报道组6个相应机构迅速开始运转。这个指挥部与后方的河北省电力公司遥相呼应,突击队迅速地分兵两路,驻扎到郴州和衡阳。

  在最短的时间内,突击队员们完成了现场核查,掌握修复缺陷所需物资。有的地方用望远镜,有的地方则像雄鹰一般在山岭之上的电塔上穿行。
  回头看去,河北省电力公司的思路无疑是最科学的选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河北电力系统各路采购人员迅速奔往无锡、南京、青海等各个厂家。

  非常时期,各个厂家排满了等货的客商,河北省电力公司把物资部门的人员派去,把招标部门的人员也派去,急迫的大量物资,把招标办主任派过去,加大催货的力度。
  送变电公司2月16日时接到电缆备料计划,17日就派人赶到了无锡的厂家,次日第一批电缆就发往湖南。他们的做法是,分批发,在生产线上盯着,检验装车后即可押运到前线。
  从石家庄到湖南,从无锡、南京等地到郴州、衡阳,各路采购运送物资的车辆和人员都是昼夜兼程,没有歇息的停顿,这几条以千公里为单位的路途,上百辆河北省电力公司的汽车来回穿梭,在那些多次连续行驶几十个小时的司机眼里,它们在这个非常时刻,显得那么近,又是那么遥远。

  大量施工用的物资通过卡车、火车运过去,部分紧缺的金具甚至动用了飞机。
  整个工程量被迅速地分配到各个项目部,一支支突击队分散到江城线的各个段落,在县城、小镇、乡村,他们或驻扎在简陋的旅馆或租用民房,几只木箱组合在一起就是工作台,借着微弱的烛光,根据不断传来的指令,各级负责人迅速调度着工程的进展。
  指挥部每天汇总完一天的进程安排好明天的人员物资进度的调配都在深夜十一二点,相关各个项目部的同志们还要去逐项落实,一般都要工作到两三点钟,然后在冰冷中和衣而卧,而每天的五六点钟,他们就要起身,迎接下一个忙碌的黎明。

  ■50米高空排险
  工程因为自然条件的恶劣异常艰难,冰雪毁坏了通向塔基的小路,倒塌的竹子和树木掩盖了道路,冰雪梅雨又使南方的红土变得格外泥泞,背着几十斤重的工具,脚上的红泥越踩越多,大家最后连脚都难以拔起。两基直线相隔500米的铁塔,在失去方向感的阴雨天里要在泥泞中绕行几个山坡。
  正是梅雨季节,冷雨飘在铁塔上就凝成一层薄冰。队员们爬上50米的高塔,塔下常是幽深的山谷和湍急的激流。

  呼啸的山风吹得铁塔电线摇摆,手冻得不听使唤,只能摘掉手套,把手塞进腋窝暖和一会儿再工作,平时10分钟的活计要用半个小时或者更多……
  每次高空的缺陷清除都惊心动魄,第三突击队抢修第843号铁塔时,塔身150米外的地线上有个风筝,拖着15米的风筝线,很容易造成雨天连电,清除它必须一个人在50米高的地线上爬出去。
  检查了相邻铁塔的金具受力,一位叫卢晓阳的小伙子,骑着一种叫“飞车”的滑板上了高高的地线,山风吹得他的身影不停地晃动。30多分钟后,他艰难挪动清除了异物,队友用绳子把他拽了回来,所有人发现自己的手心里捏满了汗。

  送变电公司一分公司突击队长魏杰,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不仅负责施工组织和安排,还和队员们一起上塔巡查,及时发现多处缺陷。
  为了赶进度,也为了减少上塔下塔时无保护的危险,许多工人就在塔顶一干一天,吃饭用绳子吊上去,无法解手,队员们就忍着少喝水。
  突击队员们争分夺秒地抢着进度,指挥部施工图上的小红旗随着他们的身影飞快地沿江城线铺展,这些在湖南灾区高高的电线上劳作的影像,无疑是这个被历史铭记的春天里最动人的风景。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抗冰救灾的电力工人们应当成为中国青少年的新偶像,这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和美国“9·11”事件中的消防队员们一样,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用智慧攻克难关
  就在大家为紧迫的工期担心时,一只拦路虎出现了,它就是郴州市华塘镇羊古垴附近的500千伏江城直流输电线路1508号铁塔。它像一个巨人,水平张开双臂,顶端各抓着一组导线。长脖子连着一个长了两只角的头颅。两只角分别支撑着地线和光缆。冰灾中,地线和光缆上附着了厚厚的冰,拉断了它的脖子。
  塔手中一侧导线下压力就重达4吨,胳膊难以承担,于是手和脖子间有钢结构相连,分担手臂的重量。如果换脖子,那么钢结构就没了支撑,必然导致胳膊被压断。

  传统修复方法需把塔两手抓着的沉重导线放下,但工期需增加四五天。最让人担心的是,稍有不慎,巨大的张力可能拉倒与之相连的其他铁塔,施工计划会全部落空,河北电力将兵败江城线。
  绝不能让1508号塔拖整个抢修工程的后腿。有着丰富电力施工经验的河北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援湘救灾重建指挥部指挥长张印明带着技术人员们一次次围着铁塔冥思苦想,灵光一闪,能不能给它安一个临时脖子?在拆除脖子前,在肩膀上先立起一根塔材,帮助手臂受力。这样,“大手术”变成了“小手术”。

  这是一个电力施工史上没有先例的创举,56岁的线路专家张志远不顾腿部骨折初愈的伤痛,坚持登上几十米的铁塔,和大家一起研究铁塔的损毁和受力情况。反复论证,大家觉得方案可行,2月22日,假脖子顺利地安装上去。
  2月23日,旧头颅和脖子被取了下来,1508号铁塔的双臂纹丝不动,大家长松了一口气。安装新的脖子和头颅,一切正常。拆下临时脖子,1508号铁塔岿然不动。“我们胜利了!”2月23日17时05分,1508号铁塔塔头成功更换,整个工地一片欢呼。
  绵延400公里的江城线,1128基铁塔,3月4日全部验收合格,比国网公司要求的工期整整提前4天。而且,整个工程由于科学管理,没有出现一起事故。

  4河北人,好样的!
  1300余名河北电力员工,每人身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总指挥张印明,父亲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但他依然赴湖南灾区指挥救灾。医院70岁的老主任每天拖着病体来探望老人几次。他说,您儿子是上前线的英雄……就在张印明完成任务回来的第三天,父亲就去世了。
  副总指挥钟均奇,从2月14日起至工程竣工没回一次家,这位整天不知疲倦穿梭于指挥部和现场的指挥者,已经59岁。
  超高压公司宁乡项目部组长孙永刚,从涉县工地直接参加突击队,妻子剖腹产不满一个月,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电话里能听到孩子的哭声。

  春节、元宵节,正是万家团圆时。许多队员家中有这样那样的急难,许多队员因劳累和潮冷患病,但没有一人退缩当逃兵。“河北人,好样的”,所到之处,河北电力工人们赢得的是灾区干部群众的一片赞誉。4台发电车上,老百姓一天十几拨儿端来过年的水饺;在宁乡,一个家里开服装店的大学生坚决要免费替河北突击队洗衣服;在山间施工,老乡们热情地给他们带路,给他们送献给最尊贵的客人的芝麻茶;在桃江,施工结束,县长强留施工队员们吃了隆重丰盛的送别宴,而维修江城线,本来与地方政府没有关系,县长说,“我就是想和河北人交个朋友……”
  无限的温暖使灾区的冷雨不再冰冷。2月20日,总经理孙正运、工会主席范振华专程带队赶到湖南,和党组书记丁广鑫一起走遍了每一个项目部,把关怀和祝福带给每一个队员。
  河北省电力公司系统还为灾区捐款421万元,在桂阳施工期间还出资10万元援建一所小学。
  3月9日江城线全面贯通,一座座铁塔昂然挺立,一条条银线在空中轻轻舞动。那无尽的光和热中,也热烈燃烧着燕赵儿女的忠诚与豪情。4台给灾区人民最早送去光明的发电车,在他们工作过的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厂矿社区,都留下了河北人民的深情厚谊。
  一名河北电力工人说,“这是一段艰苦而难忘的日子,我相信,我会为有这样的经历骄傲一生。”
  信息来源:河北省电力公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河北电力查看更多>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