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詹宏:电力技术的“智多星”

2008-03-24 14:37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电力技术电力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记“重庆市电力公司技术带头人”“十佳服务标兵”詹宏
本网通讯员梁奕
他不善交往,但在电力公司却小有名气;他个子不大,但在职工中却很有威信和号召力。在工作现场他像严厉的将军,指挥若定,铁面无情;在书桌旁边他又像勤奋的学生,青灯黄卷,苦心钻研。工作任务紧时,他吃住在办公室,仿佛不食人间烟火;遇上不加班的节假日,他背起照相机,在青山绿水间潇洒地穿行。

詹宏(左)在现场查勘
有人说他是个脚踏实地投身电力事业,潜心钻研电力技术的实干家。他从值班员干到副总工程师,一路走来,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研究、攻克了许多的科技项目和生产技术难题,为城区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他又是个小有才艺的“杂家”,摄影、游泳全都“玩”得像模像样;他的英语水平已达到不借助字典阅读英文版报刊及专业杂志的能力,并靠自学通过了高级职称英语A级及学士学位英语考试。所有这些使他的生命绽放出了绚丽的色彩,也给他50年的人生注入了全新的内涵。

牛刀初试
1979年,24岁的詹宏从重庆电力校电气专业毕业,进入重庆城区供电局后他成为了一名变电值班人员。怀着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他在几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引领下,一头扎进了电力生产技术的浩洋深海。
逐渐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意识到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于是他决定进入高校深造。198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庆电力职工大学,开始系统地接受电力技术高等教育。三年的职大学习,丰富了他的专业知识,也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为他以后在重庆大学取得电力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和工作岗位上的建树成才奠定了基础。
1992年,他赶上了重庆市第一座GIS(SF6组合电器开关)变电站---临江门变电站建设投运。由于GIS在变电站安装运行没有现成经验,时任重庆电业局总工程师的周景行点名要詹宏去广州等地“取经”。经过一周的学习淘宝,詹宏乐不可支的从广州返回了重庆。这趟行程,他把钱包、眼镜都丢了,带回来的却是满皮箱的资料和满脑子的想法。回渝那天,电业局领导派专车从机场直接把他接到会议室,当时参加可行性方案研讨的人至今还记得城区供电局那个小个子介绍起GIS来侃侃而谈的情形。

由于收资准备充分,研究深入,切合实际,临江门变电站从可行性研究、设计、安装到调试仅用了近1年的时间就投入了运行。该站以其投资少、设计合理、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在重庆城区所有变电站中一直处于领先的优势。
1985年,詹宏调任线路所任所长,在这期间,他对电力电缆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他组织人员在储奇门地段施放电缆,发现一根横截面积185平方毫米,长约3公里的电缆竟要动用200余劳力,整条街都被工人挤满了,施工人员中午吃的馒头需用车子拉。于是他想:为什么不能用机械方法代替繁重人工电缆施放呢?
回到所里,他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他找来所里的技术骨干谈出了自己的想法:电缆机械施放在现场必须考虑电源、牵引机、传输机等设备的安装和技术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解决电缆受力问题。经过他对电缆承受拉力和电缆的正压力、侧压力、摩擦力的精确计算。他认为只要在现场安装一个拉力表,监控其读数小于电缆最大可受力,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机械施放电缆的技术难题。

这一方案通过他几十次的试验后,终于在现场投入了使用。实践证明:这一技术革新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现在一根横截面积800平方毫米,长3公里的电缆施放只需50人左右),降低了工程费用,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系数。事后,陆续有江北、南岸等兄弟供电局派人来观摩学习,如今这一技术手段已在重庆电力公司各供电局普遍采用。
重庆天气多雾、气候潮湿,电缆分支箱凝露(由于箱内凝水过多,开关、刀闸、保险常发生爆炸,造成停电)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詹宏在一次电缆分支箱的大修中发现绝大部分箱体内凝水严重。带着问题,他有选择地在一些路段蹲点观察,在经过近1周的测验后,得出凝水主要是箱体下电缆沟水气蒸发而致,于是他派人从市场上买来了绝缘胶木板和防水胶在箱底进行平敷封堵,如此,每个电缆分支箱只需几十元钱就解决了目前不少城市都还在破解中的一大难题。

沙场用武
城区供电局居民、非居民(办公)和商业客户占总客户数的88,哪怕是很短时间的停电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一是商场、商住楼电梯停电;二是医院手术停电,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都关系到重庆政治、经济、商贸中心的稳定大局。当看到因停电检修和故障处理时的停电换电引起居民投诉日渐增多的情况,詹宏又坐不住了。他对自己说:一定要让居民早日走出换电停电的困境。
他请来重庆大学的专家一起调研,他们对49个点进行了技术和实地测试,发现仅有7个点符合合环换电的条件,这等于否决了该项目的可行性。情急之下,詹宏收起了所有资料,决定自己将这个项目搞起来。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埋头苦读、计算,通过研读大量的相关技术资料和上百次的现场动态测试,得出了在相角差不超过3度或电压的幅值差不超过0.3千伏的情况下可以合环换电的结论。
2006年,“城网合环换电系统”通过了重庆市电力公司验收。目前,该操作系统已在城区电网近30个开闭所投入实用化运行。詹宏兴奋地说:“以前遇线路检修或故障处理,如把工作前的准备和交通因素考虑在内,停电时间最少也要2小时,而现在换电操作只在几分钟内完成,客户少了停电之苦,操作人员多了安全保障”。

重庆渝中区地形复杂,道路狭窄,加上外力破坏电力电缆事故频繁,给故障的查找、隔离和供电恢复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如何尽快查到事故点,尽快送电,事关民生、民情。詹宏又开始折腾了。在他组织和参与下,供电局与重庆大学电气学院开始合作开发“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的科研项目。经过近两年的研究、论证和实验,詹宏和他的同事们熬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笔记记了几十本,现场跑了上百次,终于在2005年使该项目达到了实用化要求。此项目的实用性是能在故障发生的瞬间(0.5毫秒)查到接地故障线路,使故障查找、隔离和恢复更加准确和迅速,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和供电可靠性。2008年1月,该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在重庆市电力公司供电单位中尚属首次),并获得国家电网公司青年创新创效二等奖,目前,城区供电局三个变电站已投入实用化运行。
2000年以来,詹宏与他的同事们一道,结合城区电网的实际,研究开发了“配网防误操作系统”、调度自动化、配网自动化系统等29个科技项目。他个人在全国性技术刊物上发表了“电缆分支箱运行中的问题分析”、“配网改造技术型发展的思考”、“主变压器套管放电原因及防止”等技术性论文近20篇。

近30年来,詹宏在城区供电局从变电值班员到高试班技术员、从生技科长到线路所长、又从调度所长到局副总工程师,可谓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当听到有人对他的付出表示不解甚至不屑时,他淡然的说:那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和选择,我相信一句名言“人生无苦乐,适意即为美”。他说他很崇拜美国的“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崇拜他这位从小学徒做起的大师在生产线上创造了真正的管理科学,崇拜他是个世界级的有思想的实干家。

壮心不已
年逾50,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是享清福的年龄了,但詹宏表示他已是一架上了发条的钟,停不下来了。有人说他是个“怪人”,谈起詹总的“怪”,在城区供电局职工中至今还流传着有关他的两个故事:
前年,重庆遭遇特大洪灾,为便于指挥抢险,詹宏在办公室支起了一张行军床,没有盖的,也没有铺的,枕头竟是十几年来他收藏的个人和集体的荣誉锦旗和奖牌,而他的家离办公楼不足100米远。……
2007年大顺线施放电缆,大冷的天他在风中一站就是几小时,那份痴迷活像个戏剧“票友”,看到工人们做得漂亮的地方他就情不自禁的喊上几声,看到做得不对的他就亲自上去操作示范,他对劝他回办公室的人说:“别拦我,我这辈子就好这(电缆)一杯!”……
当问起他今后还有什么打算时,他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他说:一是要全力以赴投入配网自动化二期工程的研究开发和实施,建成在国内具有先进水平,在市电力公司范围内领先的配网自动化系统;二是要保质保量完成顺城街变电站110千伏送出工程,在电缆施工中采用新工艺、新方法,节约成本,力争提速;三是要投入力量提高线损管理的技术含量,为电网运行方式改变情况下动态计算线损提供技术支撑;四是要提高配电变压器的经济运行能力,降低变压器的容载比,实现节能增收;五是要有效地开展带电作业工作,要在网络结构的优化上、在人员作业技能上、在工机具和材料的准备上,保证带电作业发挥应有的效能,提高供电可靠性。

詹宏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内敛、沉稳而又性情中的人;一个目标明确、脚踏实地而又追求理想境界的人。在他笔记本扉页上抄录的一首古诗,很好地诠释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也使我们对他多了一份尊敬和了解: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如今,詹宏有了一点小名气,但他却很低调,尽管在城区供电局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同一个观点:“技术带头人”、“十佳服务标兵”的称号对于詹宏来说名副其实。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