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情系凤凰村

2008-04-25 11:24来源:安徽宣城供电公司思政部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位处安徽郎溪十字的凤凰村是个山美水美的地方,村子不大,仅有100余户人家,与附近村庄不同的是,这是一个三峡移民村。自从移民们于2000年8月在此落户,凤凰村就被列入到当地供电所的优先服务对象。在这里,戴着安全帽的电力工人是村民们在异乡认识的第一批“亲人”。日前,笔者走近凤凰村,听他们说起了这样的故事:

  “您用的还是三峡的电,这里就是您的家”
  2001年的春节是凤凰村的村民们离开家乡后,在郎溪过的第一个春节。每逢佳节备思亲,家住村头的李月莲老人常眼巴巴地靠在门口,盼着什么。
  为了让村民在这里过个安心的好年,大年三十,时任郎溪十字供电所的罗所长来到了凤凰村。刚到村口,就见到了李月莲老人,“大娘,您坐这干啥呢?”罗所长问。李大娘瞅了一眼,心里嘀咕着:“这是谁啊,我又不认识。”没搭理。一见大娘这个样,罗所长干脆把摩托车停稳了,蹲在李大娘身旁,和她拉起了家常。

  聊了两句,罗所长明白了,李大娘不习惯郎溪的生活习惯,心里老惦记着三峡,特别是一到晚上,整宿的睡不着觉。罗所长一听,心里思忖开了,“大娘,您看您虽然搬了家,可这凤凰村用的还是三峡的电啊,您搬家不也是为了发电、供电么?您到了这儿,这里就是您的家。”一番话说得李大娘睁大了眼睛,“这电真的是从咱三峡送到了这儿的?”“对!”罗所长肯定地回答道。
  从那以后,李大娘和供电所结上了帮扶对子,逢年过节的时候,所里都会安排人帮她打扫屋子、查查线路,更换个灯泡、保险丝。李大娘也逢人就夸:“这戴安全帽的电工,就像自家人,一点也不生疏。现在,这凤凰村也是咱的家乡。”

  “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是我们应该做的。”
  在凤凰村,三峡移民们多以种植玉米、小麦,经营特色餐馆为主要生活来源,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村民也开始琢磨起发家致富的新渠道。黎杨骅就是其中的一位。
  2006年.黎杨骅来到毗邻郎溪的江浙一带考察学习了一番,回来后,就思量着在凤凰村开了家庭作坊式的玩具加工厂,可一想到开厂,他心里又有了顾虑,“这外乡人开厂,人生地不熟的,又是小本投资,能行么?”带着顾虑,黎杨骅首先想到了供电所,所里的电工每月来抄表收费,算是他最熟悉的本地人了。黎杨骅支支吾吾地和电工王师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王师傅一口应下:“这是好事啊,您开厂致富,用电尽管放心,其他需要帮忙的,说一声,能帮上的也没问题。”有了这句话,黎杨骅的心定了,忙前忙后地张罗起招工人、买材料、购设备。没两天,王师傅骑着车又来了,还带来了用电增容申请表,“老黎,这设备得用三相电,您把这表填好了,拿张身份证复印件,赶明儿,我们就来更换三相表,保证不耽误您新厂开张。”

  贴心的服务让黎杨骅的心暖融融的,在这异乡,他被朴实的电力工人感动了。玩具加工厂开业那天,他备好一桌酒席,来到供电所,邀请电工师傅们前来参加,可一个人也没邀请到,只听到了这样的回答,“这没啥客气的,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是我们应该做的。”

  “这‘零距离’服务就是让咱们的心没有距离。”
  2008年年初的一场雪灾,让凤凰村的村民们和供电所的心贴得更近了。春暖花开,十字供电所的员工又忙碌了起来,田间地头、河道沟渠,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为做好春耕保供电工作,十字供电所对凤凰村的排灌配变线路以及农排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维护,切实把服务三峡移民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当“95598,春耕生产用电服务‘零距离’”的宣传标语在村子里悬挂起来的时候,村民们议论了起来,“春耕,哪都要用电,排灌、拉犁。有了电力的保障,咱们种田才没那么着急。”“谁说不是呢?这里的用电服务真不错,前天晚上,我家突然没电了,就打了这个95598,就有人来帮我修,一查,还是我家里面的线路问题,那个小王也没恼火,一会儿就帮我修好了。”“就是,上个礼拜,我那水泵不动了,所里知道了,安排了人帮我修,现在好用的很。”……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在服务反思例会上,十字供电所的员工们总结出这样一句服务心得:“‘零距离’服务就是让咱们和客户的心没有距离。”(胡婷婷)
  信息来源:安徽宣城供电公司思政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