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家铮:根据我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量、经济可开发量都居世界第一,具有举世无双的优势条件,而水电又是可再生能源,属绿色能源,但我国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还不高,今后应该千方百计加快开发利用水电。
水电开发“利”是主要的
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虽然巨大,但水能资源利用也有不利的地方,即变幅很大,包括一年之内的变幅、洪枯之间的变幅以及多年的变幅都很大。在开发水能的时候,既要看到得天独厚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一方面,要建设一些必要的、有调节能力的大水电站,特别是龙头水库;另一方面,又要建设强大的电网,把水电消纳在强大的电网内,通过电网统一调配,使每座水电站、火电、核电站和其他电站都能优化配置运行。
从我国国情出发,哪一种能源都不能独挑“大梁”。虽然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毕竟是有限的,且火力发电环保压力大;可再生能源将来会占较大比重,但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核电发展也有一定限制。因此,一定要将多种能源综合配置、优化配置。
我国电力分布格局非常显著:北方煤电,西南水电,沿海一带为核电及一定数量的油电、气电和风电。要解决这种不均衡问题,就必须在强大的电网统一调度下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再加上“遍地开花”的分散性能源,就能比较理想地解决中国的电力问题,也有利于国家开发西南丰富的水电资源。
当然,任何开发都是有利有弊的,水电开发的“利”,也包括环保的“利”,是主要的、第一位的。我认为有些同志一味批评水电,甚至提出把坝都拆掉,是非常片面的说法,不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另一方面,我们对开发水电产生的移民、环保等某些副作用应给予最大的关注,尽可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我相信,只要认真处理,我们是能够实现多赢的。
正确认识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任何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会或多或少影响生态环境,这一点不能否认,但同时也要辨证地看待问题,不要以偏概全。对于水电,同样也应该是这样的态度,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既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既有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有对社会环境(移民)的影响。我想分几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淹没问题。建设水电站特别是大水电站,总是要淹没一些耕地,迁移一些居民。中国的耕地非常宝贵,在开发水电的时候,要千方百计减少耕地损失。比如水位不必那么高的,就不要定得那么高;可以分级开发的,就不要弄个大水库。但也要看到,水电建设往往对下游的农业生产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可以促进稳产、高产、增产。下游的许多荒地、荒滩,本来是不能利用的,因为水库把洪水控制住了,可以开发成良田。在许多水电站开发的过程中,同时也造就了很多耕地。所以它在淹没的同时,对农业、对耕地也有好的一面。
第二、水资源的问题。目前我国水资源存在两大问题:短缺和污染。现在很多人将其归咎于水电开发,我认为是很不公平的。水库建成后,水位抬高,为地方创造了引水的条件。地方多用水了,是地方发展、库区经济振兴的需求,由此减少了下游水资源的数量,这跟水电开发是没有关系的。关于污染问题也是一样。水从水轮机里通过,根本没有受到任何污染。问题在于,几千年来,人们都把江河当成天然的下水道,污水脏水直接排向江河。水库修成后,水深了,流速慢了,污染物不容易稀释,会富集,污染问题就这么形成了。水污染的问题不在于建不建水电,关键在于必须要治污,不能再把天然的河道当成天然的下水道。另外,科学地调度水库运行,也可以有助于解决库水污染问题。
第三、会引发某些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滑坡、卫生问题、气候问题,淹没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水电开发对这些方面都会或多或少造成影响。有些是正面的,比如气候,一个水库建成后,局部地区雨量增加,气温下降。又如地震,建设水库,施加压力,产生小震,使地震能量早点释放出来,不让它产生破坏性大地震。也有负面影响,比如淹没文物古迹等问题,但对多数水电工程来说,这
些负面影响是有限的,还不至于否定水电开发。
第四、河流的生态问题,包括泥沙淤积和物种尤其是珍稀物种保护问题。关于泥沙淤积,在多沙河流上开发水电、建设水库要特别慎重,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减少进库泥沙,延长水库寿命。比如在上游搞水土保持,尽可能利用洪水时间冲沙排沙。各方面采取措施减少泥沙淤积,减轻对下游的冲刷。如果泥沙问题严重,而又未找到解决措施,那就暂缓开发。
关于物种的问题,特别是珍稀物种保护,我想这是水电最直接影响的一个因素。陆地的物种还好办一些,无非是一些珍稀植物,可以迁移。水里的物种,比如鱼类,有些有洄游习性,大坝切断了河流,就可能导致物种消失或者影响生态。这里面要分清楚,有些是比较常规的物种,如一般的鱼类,我们可以补偿;真正非常珍稀的物种,就应该采取特殊的人工抚育办法,把物种保护下来。
妥善处理移民问题
移民问题是水电开发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关键问题。以后制约水电开发的主要因素恐怕还是移民问题。单纯的一次性补偿是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因为无论给多少钱,总有用完的时候,而且一次性补偿的标准提得太高,又有很多副作用。
开始建水电站的时候,要把移民迁移的费用打足,尽量把移民、城镇、工矿企业迁移出来,使其生产生活条件要比过去好。同时,要利用水电开发带来的效益,对移民进行长期扶持,对库区经济发展长期扶持。不一定是给钱,主要是创造条件。比如说,对年轻移民进行培训,因地制宜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一些新的企业,把移民吸收过去。一家人如果有一个人能找到稳定工作,问题基本就解决了。对于一些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的人,就应该负责到底,用社会保险等各种手段给予赡养。
对于移民,千万不要老是后靠安置,可以把他们成建制地迁出来,想办法安排好。另外,中国水电大部分都在西南地区,虽然移民数量相对较少,但存在少数民族和宗教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个几百万千瓦的水电站,移民大概几万人,只要真正想把移民工作做好,是没有问题的。
水电开发得好,是一本万利的,但怎么更好地分配开发利益,是个问题。水电资源是国家的,不是哪个地区和部门的,但是开发水电因为牵涉到征地、移民,影响到当地的种种条件,所以应尽可能照顾到当地的利益。无论是税收也好,帮助当地经济发展也好,都应该有个正确的政策。过去有个说法,富了电厂,穷了库区;富了下游,穷了上游,这不对。这方面应该详细地研究,使水电开发效益能够公平地分配,不仅仅是双赢,而是多赢。
进一步提高水电开发水平
经过修建那么多的大水电站,我国水电技术已经进入国际先进领域,但还不能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在创新、效率、管理等方面尚有差距。
我们的工程师很善于按照规程规范来做事情,很善于复制人家的设计,但原创性的东西比较少,比如水工方面的碾压混凝土坝、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等技术,都是外国人先搞出来的。希望我们以后有更多的原创性突破。
随着水电的快速发展,确实有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比较棘手,比如,特别长的隧洞的开挖、特别高的大坝的抗震等问题。因为我国许多大坝都修在西南,地处强震区,抗震、消能都成为技术难题。还有些坝址条件特别差,大坝建在深厚的覆盖层上,由此带来了地基处理问题。设备制造水平仍较低,部分施工机械设备、抽水蓄能设备还需进口。我希望今后这些问题能够有所突破。
培养和加强工程师的创新意识,第一要解放思想。中国工程师不要受太多规程规范的约束,即使表面看来是确定不移的事,你都可以怀疑。第二要有科学的态度,随便去冒险、拿工程做试验是绝对不行的。要把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第三要不排斥引进。不是任何东西都要自己首创,要大力引进人家好的东西,但绝不能照抄照搬,要在了解消化的基础上加以集成、改进和提高。永远照抄照搬,就会永远跟在人家后面。
水电科技创新跟其他行业比起来有一定困难,因为水电是修水坝、建水库、修电厂,需要非常高的安全性。对此,第一要思想明确。水电技术是不断进步、不断变化的,所以绝不能思想落后。要以爱护的态度对待新生事物,不要看到新生的东西就百般挑剔。第二要做艰苦细致的科研工作,为新生事物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第三要分情况区别对待和处理。如果某些技术的机制机理都搞得很清楚,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就可以在工程上大胆使用。有些尚不明晰的,则可以先在小的工程上试验,没有问题后,再拿到中型工程上使用,最后拿到大的工程上使用。如果采取这种方法的话,我认为水电的科技创新还是大有可为的。
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估计每人需要1千瓦电力装机容量,总计会到10多亿千瓦电力装机容量。按我国国情,燃煤电厂将占绝大部分,但引起的资源危机、污染危机将非常严重。
减少燃煤产生的污染,特别是碳排放量,已成为国际共识和各国不可回避的义务,这对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我国来说,形成头号压力。除了厉行节能减排外,尽量开发清洁的再可生能源是唯一出路。而在目前条件下,只有水电是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尽管我国的风电、太阳能和核能都将大力开发,但受多种条件制约,在一定时期内总量有限。只有水电的开发利用弹性较大,能替代相当部分燃煤。
现在,我国的水电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一,水电开发的速度和力度更是世界第一。但我个人感觉水电并没有获得什么特别的优惠政策支持,甚至有些地方对水电开发还是不利的。比如过去的税收政策,最明显的是《可再生能源法》把大水电排除在外,经过水电界据理力争,虽然承认大水电是可再生能源,但仍把大水电作为另类。我觉得这不大合适,应该明确水电,尤其是大水电是可再生能源。西方国家规定发电企业开发电源,必须有一定份额的可再生能源,我们希望中国也有这样的规定。
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对水电采取更积极、更促进的政策。到2020年,在我国电力装机中,水电占25%,核电、风电等占25%,撑起半壁江山,让煤电只占到一半,这是我的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应该能达到这样的目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