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一切为了大营救

2008-05-12 13:05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紧急架设临时电源
  4月28日上班后,淄博供电公司周村供电部主任徐波涛像往常一样,召开电网建设进度协调会。9时55分,手机铃声响起,传来淄博市周村区委秘书急切的声音:“周村区王村镇和庄村东50米处发生重大火车脱线撞车事故,请立即组织力量赶往现场,为抢险指挥部架设临时电源!”
  “在场所有生产人员立即跟我走,其他人迅速筹备架线抢修材料!”徐波涛顾不上多作解释,会同安全员靳凤岐、配电专工周学生等12名员工火速赶往现场。
  供电部距事故现场有近10千米的路程。路上,徐波涛一边向单位领导汇报情况,一边与张店供电部协调,让该部即刻派发电车赶赴现场。此时,淄博供电公司按照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部署,启动紧急事件抢险救援预案,全力保障现场抢险用电。
  10时34分,保电人员赶到现场。此时,军车、警车、救护车、抢险车从四面八方涌来,把一段狭窄的乡村小路挤得满满的,体积庞大的发电车根本无法进入。而搭建在事发现场旁边的抢险指挥部和新闻中心的各类设备都急等着用电。

  新华社一名记者的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快没电了。他着急地对保电人员说:“请迅速支援电力,请迅速支援电力……”徐波涛立即电话通知相关人员运三台小型便携式发电机到现场来。
  11时20分,三台发电机抵达现场,迅速投入工作,一台为抢险指挥部的调度电台等设备供电,一台专供由多家中央级媒体组成的新闻中心用电,另一台备用。
  当发电机为设在帐篷内的新闻中心供上电时,新华社记者的笔记本电脑刚好发出缺电的报警声。电源接通了,一条条现场抢险、救护的消息通过媒体迅速向外界发布。
  这时,保电人员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了。

  全力为抢险保电服务
  为了确保抢险现场供电万无一失,10时20分,事发现场附近周村供电部王村供电所的19名农电工,除留下2人值班外,全部赶到现场,参加临时用电的线路架设工作。
  事发现场地处荒坡,四周没有可供利用的电源,唯一可用的是距现场500米外的和庄村配电室。在王村供电所所长童怀军的带领下,农电工踩着麦地里的泥水,奋力拖着笨重的电缆敷设线路。有的麦田刚刚浇灌过,土地泥泞,一脚踩下去拔出来都难,他们索性把鞋脱下来,赤脚投入战斗。
  出于抢险和救护的需要,武警战士在事发现场3千米内封闭了道路,保电车辆一时无法进入现场。供电员工肩扛手抬,硬是将400余米长的电缆和笨重的抢修器材运到现场,整个架线过程一直持续了近2个小时。11时50分,送电任务圆满完成。在场的员工们终于稍稍松了一口气,可是没有一人离开现场。

  14时,由于抢险任务繁重,需要连夜进行。淄博供电公司现场抢险保电指挥部立即组织人员勘察现场,确定夜间照明方案,并于15时30分组织了40人的施工队伍,备齐需要的照明工器具,随时待命。该公司负责人指示:所有工程人员随时待命,一切都为现场抢险保电服务。
  经抢险指挥部现场协调,抢修现场照明工作交由铁路方面的水电段负责。周村供电部又主动配合工作,直到现场照明灯具都亮了起来。
  夜深了,淄博供电公司39名现场保电人员一直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今年54岁的周村供电部工程分公司修试班班长王柏林头发已花白,寸步不离守在发电机前。他说:“这台设备我最熟悉,交给别人,我不放心。”就在“隆隆”的发电机旁,他整整守了一天一夜。

  挽救伤员的生命线
  从4月28日10时开始,周村供电部配电班班长张英生和员工们不停地巡视、检查着城区相关的线路和设备。
  由于此次事件伤亡人数较多,数百名伤病员被安置在附近的多家医院里。为了给大营救提供可靠电源,淄博供电公司及时组织力量,加强对相关供电线路、设备的巡视,调整了部分可能影响可靠供电的线路检修计划,全力以赴做好保电工作。
  位于周村区的解放军某医院是收治伤员的重点单位。张英生不止一次来到这家医院的配电室,检查各台设备的运行状况,并派专人配合医院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周村供电部工程分公司青年员工甘孝忠的父亲患病就住在这家医院,甘孝忠在这里一天巡视了四趟,却没来得及踏进病房看一眼病中的父亲。工程分公司负责人董汉琛劝他抽出时间去看望老人,他说:“父亲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还是这里的工作要紧。”保电人员只有一个信念:为了挽救伤员的生命,再苦再累责无旁贷!
  4月29日2时16分,总重1185吨的57006次货车平稳通过事故路段,中断20多个小时的胶济铁路正式恢复通车。淄博供电公司圆满完成保电任务,为这次事故抢险作出了贡献。(作者:远德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