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五凌电力“软实力”助力国企电厂涅磐

2008-05-28 14:0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五凌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实际上,软实力比硬实力更重要,我们不仅要通过软实力建设来推进公司工作,而且要把摸索出来的经验奉献给社会,对社会产生影响,有所贡献,这个意义就更大了。
      ——五凌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瑞师

      五凌“软实力”助力国企电厂凤凰涅磐本网记者李嘉通讯员伍林报道

       没有大规模的资产注入,不动一兵一卒,仅仅通过植入管理模式、嫁接企业文化、输入企业流程,便使一家濒临困境的电力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发生在湖南资水河畔的这段国企改革传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电力标杆企业“软实力”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和贡献。

      马电的前世今生
      2008年5月7日,记者在马迹塘电厂(马电)检修车间见到了忙碌的安全生产部员工王志军。
融入五凌电力后,马电全面推行“以岗位为轴心”的管理模式。作为从事发电设备技术管理的“设备主人”,王志军现在每天的工作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原来由一个20个人班组承担的工作,现在是2个人负责,压力很大,弦也绷得很紧,但工作做好后的个人成就感更强了。”王志军坦言,“就工作量而言,刚开始觉得很累,经过一段时间后,感觉适应了,闲着反而不习惯。”
        刚刚过完“五一”假期的王志军脸上始终挂着笑意,他妻子原来也在马电,电厂改革之后竞聘到了上游的东坪电厂工作。
      “可能是距离产生美,现在夫妻感情比过去还好些。”王志军憨厚地笑了笑:“原来两个人都在马电,单位和家庭将两人天天绑在一起,加之企业效益不好,小两口经常磕磕碰碰。现在全家的收入比过去增加了很多,可以说是干劲十足,神清气爽。”
       位于资水下游的马迹塘电厂,动工兴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1983年投产发电,是当时全国第一座低水头贯流式水电厂,全套发电机组从奥地利引进。2002年以前,该电厂属于省电力公司的内部核算电厂,同时也是一家“零利润”单位,总装机容量仅为5.55万千瓦,职工人数却高达483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经济大潮席卷神州大地,如同众多国有企业一样,马迹塘电厂也陷入了窘境,发电装机容量小、历史包袱重、人员多、员工精神涣散……曾经辉煌的马迹塘电厂,步履蹒跚、踯躅前行。
       2002年底,随着国家“厂网分开”的电力体制改革,马迹塘电厂整体置入中电投湖南分公司(五凌电力有限公司)。
进入五凌电力有限公司后,马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记者采访时得到的一组数字:多年平均发电量,从2.2亿千瓦时向2.776亿千瓦时的设计值逐年递增;人员从483人骤降到85人;机构从原来的9个科室精简到2个;中层干部由原来的25人精减到4人。截止5月18日,马迹塘电厂连续安全运行纪录达3000天,创投产发电25年来的历史新高。

      “一厂”变“三厂” 
      人员由400多精简到80多,马电富余人员往哪里去?马迹塘电厂的改革如何实现平稳推进的?是什么力量让马电获得了凤凰涅槃式的重生?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翻阅了五凌电力的发展轨迹。
      1996年12月,湖南首座百万千瓦的五强溪水电站巍然屹立于沅水之上,湖南一举摆脱了经济图强受制于电力瓶颈的阴影。从那时起,五凌人的发展步伐从来就没停歇过,他们以五强溪电厂为母体,在沅水、在湘江、在湖南、在贵州,孵化催生了14个电厂,其中在建电厂5个。

       接手马迹塘电厂后,五凌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瑞师陷入了沉思,国企老电厂机组小、人员多、效益低,能否借鉴五凌电力的母体电厂孵化模 式。这位水电湘军的灵魂人物大胆决策,就让马电实现自身造血功能,破解改革中最棘手的“人”和“钱”的症结。

       通过科学规划论证,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和中电投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五凌电力决定在马迹塘电厂上游投建东坪、株溪口两座电厂,电厂的建设和管理全部由马电人自我完成。这一决断大大出乎常人意料,五凌接管马电,不派人进驻,不注入大额资金,依靠马电人能完成“一厂”变“三厂”的目标吗?
       按照五凌电力以岗定人的标准,东坪、株溪口两家新电厂消化了马电老厂100多名干部员工。此后,凭借五凌良好的商业信誉和成功的开发模式,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找上门来,资金问题也迎刃而解。
从未涉猎过水电建设的马电人在资水上首先拉开了东坪电厂的建设大幕。
       夏代雄,原马迹塘电厂的副厂长,从工程建管的“门外汉”到东坪电厂提前37天实现“一年四投”。回想过来的四年,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专业,依靠自身力量,借助五凌电力提出的“小业主、大监理、招投标、总价承包、建管结合”的建管模式和五项(安全、质量、进度、造价、文明施工)达标管理工作的手段,夏代雄和他的同事创造了湖南水电建设史上的骄人业绩。
       建设中的株溪口水电厂工地一片繁忙。“一号机组即将并入商业运行,今年还要实现其他三台机组投产,这是压力也是动力。”曾志刚副厂长眺望窗外的目光坚定。株溪口水电厂同样在一群没有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的“马电人”身上创造了中国水电建设史上的“五个当年”奇迹,即当年规划、当年设计、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当年截流。“动力来自那里?来自五凌文化赐予我们的激情,赐予我们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这种动力催着你自强不息,奋勇向前。”接受完我们的采访,曾厂长喝完刚熬的中药,又赶到工地上去了。
      离开安化县城的时候,资水干流水电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肖国庆指着资水上的东坪大桥意味深长地说,“这座大桥和东坪电厂一起开工,如今东坪电厂建成投产已近一年,这座桥还没有通车。当初我们选择五凌电力这支“国家队”开发资水没有选错呀!”

       软实力的魅力

       靠发展解决国企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马迹塘电厂一厂变三厂,老厂换新颜,五凌电力没有投入太多的人力和物力,文化的激励,机制的转换只是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支点,真正撬动改革这座大山的还是“马电人”自己。五凌电力党委书记张辉林一句话道出了五凌“软实力”的“魅力”所在。
        多年来,五凌电力潜心心智资源的经营,专注于内功的修炼,在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企业管理、社会责任等方面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五凌文化。五凌文化是一种人本文化、一种自强文化、一种创新文化。
       软实力的提升首先源自文化上的认同,风气上的统一。52岁的莫正和是马电老员工,机构改革中,他竞聘上了电厂保洁员岗位。刚完成厂房地面保洁工作的他满头大汗,朴实的话语表达了重新上岗的感受。“我文化水平低,能上岗就能体现我的价值。现在厂里还有很多没有上岗的备员,岗位随时都有可能被别人取而代之,这种压力其实就是一种动力呀,我现在有空就参加厂里组织的学习和培训。”
        马迹塘电厂厂长黄学华在马电划归五凌的时候,已近退休之龄,当组织上把改革领头雁的大旗交给他的时候,面对改革给自己权责方面带来的变化,这位湖南水电行业的资深人士义无反顾。庆幸融入五凌,感恩五凌这一平台,几年的努力让黄学华有了新的“炫耀”。“我在资水上搞了一辈子水电开发,如果说过去几十年时间我管理过两座电厂,那进入五凌后,四年时间改变了我几十年来的奋斗业绩,因为我在这里参与了两座水电厂的建设。这就是五凌文化的积极进取和创新图强,他能让每一位员工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辉煌成就。”
        五凌软实力最终体现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直白一点说,五凌的软实力就是经济效益。
       大型活动,矿泉水都标明序号,按号领用,避免一瓶水喝一口就扔掉带来的浪费;外单位客人在五凌做客,烟不是按包发放,而是拆包置放;用餐接待都是到员工食堂吃自助餐,按需所取,杜绝浪费。所有这些五凌人的“抠门”之举,如今都翻版移植到了资水上的三座电厂,在五凌人看来,“抠”出来的就是效益。

       电厂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五凌人更“抠”。同样一方水,五凌人总是比别人多发电?在马迹塘调度指挥中心。我们看到,这里每天的技术报表细化到了分钟时段,从流量到水头,到上下游各电站依次出力多少都有详尽的调度计划。每一方水通过优化调度,都能实现最大化出力。生产部门的负责人告诉我们,没有套用五凌管理模式之前,他们可从没有想过发电还要考虑如此精细,马迹塘电厂发电量能够达到设计值,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优化调度带来的结果。
       电厂作为发电单位,用电却不能大手大脚。在东坪水电站厂务公示栏,记者看到了一张公寓房用电登记表,从厂领导到普通员工,房号、姓名、用电数一一标明,凡是超过规定指标的,都得自掏腰包。
       结束采访的时候,我们在磅礴的大雨中直观感受人类治理开发资水的成果。因为一座座拦河大坝,资水两岸人民再也不要担心洪魔的肆虐;因为流域综合开发,他们从此告别贫穷和落后;因为一个现代企业“软实力”的介入,这种滚动开发的成果将更为丰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五凌电力查看更多>